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双11”近八成商品不比平时便宜,“剁手党”却很难“讨个说法”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2017-11-30 15:51
摘要:在明确标示大幅打折的情况下,竟然有接近80%的商品不比平时便宜,如此高比例的造假率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近几年,坊间一直有这样的传言: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很多商品在“双11”当天的售价都高于平时的价格。日前,这一传言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证实。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双11”网购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近8成非预售商品不比平时便宜。

 

此次中消协跟踪调查了16家网络购物平台,记录了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539款非预售商品从10月21日到11月21日之间的价格变化情况,发现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在商家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之下,消费者翘首以待的“双11”打折促销,成为名不符实的噱头。

 

今年的“双11”购物狂欢节期间,全网总成交额创下了2539.7亿元的新纪录。与这一数据相对比,在美国久负盛名的“黑色星期五”再加上感恩节,美国零售商的在线销售额也仅为79亿美元(521亿元人民币),已经被“双11”远远甩在了后头。中国消费者这股令人瞠目结舌的“洪荒之力”被什么撬动?撬动这股力量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便宜”。动辄对折,甚至更低折扣的商品,其诱惑力实在令广大“剁手党”们难以抵挡。然而,在这一年一度的打折狂潮中,如果接近80%的打折优惠都是虚假的,“双11”的价格甚至比平时还高,得知这样的真相,“剁手党”们不但要“剁手”,还要“扎心”了吧。

 

在明确标示大幅打折的情况下,竟然有接近80%的商品不比平时便宜,如此高比例的造假率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电商的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反《价格法》中的相关规定,即“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然而,面对大面积发生的价格欺诈行为,消费者想要维权“讨个说法”并不容易。面对成本高昂、程序繁琐、期限漫长的行政或者司法程序,消费者即使维权成功,其付出的维权成本也往往高于维权收益。

 

面对经济领域发生的这些实际变化,监管部门甚至是相关法律法规本身,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行政监管对象和法律适用对象的新情况。今年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9.1%,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快了18.7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了14%,同比提升了2.3个百分点。可见,网上零售不但已经占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七分之一,而且已经成为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商业形态之一。针对这一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潜在问题,行政监管和法律规范都有必要主动应对,积极介入。

 

今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其中修订的一些条款,就直接针对电商的刷单、炒信、删除差评、虚构交易、虚假荣誉等行为。对于这些严重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的顽疾,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可谓重典治乱,对于情节严重者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这是立法部门对于经济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主动回应,它不但让行政、执法、司法部门掌握监管和规范的主动权,也将成为电子商务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同样的道理,面对电商平台上普遍存在,并且严重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的价格欺诈行为,《价格法》有没有可能积极回应、主动介入,以更严厉的惩罚性条款去遏制这种不良行为的蔓延和泛滥呢?

 

“双11”期间近8成非预售商品不比平时便宜,这个扎心的现实也是送给“剁手党”们的一个提醒。我们倡导适度消费、理性消费,那种一靠近“双11”就情绪亢奋,看到商品不管用得着用不着,也不管价格几何就往购物车里塞,“拖到篮里都是菜”的态度和做法,显然不符合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倡导。还有一些消费者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是“双11”期间,任何商品价格都肯定便宜。正是这种错觉使一些无良商家找到了可乘之机,面对那些潮水般蜂拥而来的顾客,大幅提价狠宰一刀。无良商家的价格欺诈行为固然要给予法律制裁,但一些盲目跟风、情绪狂热、失去理智的消费者,在“剁手”之余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在下一个“双11”来临之际,自己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吗?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