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吉方平|思悟十九大①】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分享至:
 (10)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吉方平 2017-11-07 07:11
摘要:“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96年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深谙一点:“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

【上观新闻按】党的十九大闭幕两周,对十九大精神的思悟则刚刚开启。对于历史、对于时代、对于你我每一个人,十九大究竟意味着什么?解放日报今天起陆续推出“吉方平”系列文章,与你一起重新深读十九大报告,用十九大的视角再来看看历史、今天与未来。


 

有学者曾说,中国未来十年的经历,会是一部全球瞩目的大片,剧情的每个起伏都不容错过。而在这一幕幕故事的背后,有思想,有理论。

 

2017年10月,引领中国数十年奇迹般高速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最新的“升级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式写入党章。有人说,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形态”。

 

一年多前,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日上,习近平如此阐释理论创新的要义:“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今天许多人在重温的论断。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是百年大党的一颗初心。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100年前的俄历十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光,照进了深陷困顿的古老中国,点亮新青年们的救国之心。四年后的7月,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上海的石库门出发,为中华民族寻找根本的出路。

 

对那一代热血青年,马克思主义究竟意味着什么?很多年后,精研中共党史的日本学者石川祯浩这样判断:“对于能理解它的人来说,意味着得到了‘全能的智慧’,而对于信奉它的人来讲,则等于找到了‘根本性的指针’。”

 

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现实,早已不断作出佐证。

 

1938年秋天,在中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毛泽东在延安感慨:“只有这个行动指南,只有这个立场与方法,才是革命的科学,才是引导我们认识革命对象与指导革命成功的唯一正确的方针。”

 

后来的故事一再证明,科学理论的力量,让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是理论指引实践的过程,亦是以实践创新理论的过程——作为“革命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最大不同恰恰在于,这个“唯一正确的方针”,从不是“一成不变的方针”

 

也是在1938年秋天,毛泽东还写下一句话:“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始终坚持。
 

2016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将满95岁的时刻,习近平在回望中说道:“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再回溯一年多,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参观延安杨家岭中共七大会址。他感慨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于实践的理论探索,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实践型政党锐意进取的鲜明品格,也是一个“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理论之光的最好报答。而随着中国实践进一步深化,理论探索的脚步当然不会终结。

 

在分别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等重大问题,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等问题之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各项事业发展,又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新矛盾、新目标、新实践、新探索、新问题前,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进一步理论创新的滋养。只有永不停滞的理论创新,党才会永葆生机活力、才能发挥最充分的创造力。也只有永不停滞的理论创新,才能使这个国家既不因墨守成规而裹足不前,也不因迷失方向而走上邪路。

 

“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中国共产党人深谙这点。有一个细节堪为佐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43次集体学习,至少6次专门聚焦理论创新。这其中,既有对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的再研习,亦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再思考,还有对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再认识。

 

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再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鲜明特点,亦是今天中国共产党的明确追求。

 

也是因此,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勾画成型时,人们发现,这是特属于当代中国的思想——它完全植根于今天中国的实际,完全呼应时代发出的声音。它没有照搬照抄马克思经典作家设定的模板,也无法抽象出一个简单的套路。

 

有人说,这是“创造性地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版”。它将指引中国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征途远大,更需思想之光。

 

在2016年5月的那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曾对哲学社会科学专家们表示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他还引用邓小平的一句名言:“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这是一门古老而青春的科学。让它历久弥新,是每一代人的使命,亦是每个时代的荣光。

 

就如习近平所说:“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

 

(本文刊于11月7日《解放日报》。本文编辑:朱珉迕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字编辑:朱珉迕 图片编辑:苏唯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