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假期过半,一些知名景区景点人山人海的盛况纷纷在网络上热传。北京八达岭长城、上海外滩、西安兵马俑馆、山东泰山等传统的热门旅游目的地,连日来都被众多游客挤得水泄不通、寸步难行。
“什么地方人少?”每逢大小黄金周,这都成为不少游客关心的问题,答案却似乎难以寻觅。景美、人少、好玩,这真是黄金周里“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吗?
去年“十一”黄金周,我打算去山西看古建筑。民间流传“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之说,“地上文物”就包括古建筑。据统计,山西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2802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1处。这些古建筑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除了晋祠、平遥古城、“四大唐构”等少数著名古建之外,该省很多古建文物知名度都不太高。尤其是在晋南地区,遍布城乡的古建筑,有不少都乏人问津。去寻访这种数量众多、分布地域广、知名度不高,但又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既能避开密集客流,又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去冷门地区寻访冷门古建筑,最好能找到当地导游。一些古建筑知名度不高、关注者少,很难查找相关资料。如果没有熟悉当地情况的导游,外地游客往往无从下手。而且,古建筑专业性强,在历史、文化、民俗、建筑、工艺等方面都有很多门道,如果没有导游讲解,普通游客只能看个热闹。但我查询了多个平台,都没找到合适的导游服务。哪怕一些当地比较知名的自由行品牌,提供的也是知名景点观光游,比如只花6天时间,就把五台山、悬空寺、云冈石窟、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王家大院和壶口瀑布等知名景点全部打卡一遍。
找不到导游前往山西冷门地区看古建筑,又不想去热门景区景点看人山人海,我于是改变行程,前往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大草原广袤无垠、地广人稀,应该不用担心人多拥挤。我在网上提前雇好当地司机,预订包车服务。以我的理解,游客按天支付车费,司机就应该完全为游客服务,旅游行程、时间、内容都由游客决定。然而,到达草原之后才知道,司机名义上是提供包车服务,实际上提供的仍然是跟团观光游。行程、景点、娱乐项目、住宿、吃饭都是固定安排,而且司机态度强势,很难更改既定计划。最终游客只能按照司机的安排,顺着流水线走一圈。由于当地司机安排的线路、景点大同小异,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来自五湖四海的众多游客,最终都拥挤在相同的多点一线上。
这两段经历都耐人寻味:当五台山、悬空寺、乔家大院成为众多旅行社的“兵家必争之地”,众多冷门的山西古建筑却难寻导游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被“屏蔽”在文旅市场的视野之外。广袤无垠、景观高度同质的草原,也被人为设计景点、景区和线路,游客只好在拥挤的客流里逐一打卡。
事实上,把旅游目的地景点化、景区化,把相邻景点、景区串联形成旅游线路,以标准化、程序化的方式,让游客在行程流水线逐一“打卡”,这种传统观光游仍然是目前文旅市场上主流的旅游服务产品。这种产品有很多优点,比如服务标准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执行;时间、经费成本便于量化,有助于形成清晰定价;服务项目透明度比较高,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消费纠纷;经营模式稳定、固定,在交通、住宿、餐饮、门票、购物等环节,旅行社都可以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获得优惠价格,以节约成本。
但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传统观光游把广阔的旅游空间、丰富的旅游资源窄化为有限的线路、景区和景点,把多样的旅游形式简化为观光、打卡,不利于挖掘文旅市场的潜力,释放其无限的可能性。它也是导致大小黄金周客流高度聚集的重要原因,在游客只有有限的景点、景区、线路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处处“人从众”几乎成为一种必然。
突破景点、景区、线路等空间局限,改变传统观光打卡游等过于单一的产品格局,倡导“全域旅游”的思路和理念,不断拓宽文旅市场领域,开发更加多样的旅游形式,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服务产品,游客避开人山人海,找到“景美、人少、好玩”地方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而且,旅游形式更加多样、旅游产品丰富多元,在不断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和消费体验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文旅市场充分发育、发展成熟。
今年“五一”期间,杭州西湖日客流量高达80万人次。但在距离杭州城区1小时左右车程的富阳区富春江沿岸,我却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那里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地方,在暮春初夏的时节里,一派山光水色,气清景明,美不胜收。沿着富春江,可以寻访两岸散落的古迹、古镇、村落和民居。在开阔地带可以搭建帐篷露营,如果入住当地民宿,还可以品尝每天采摘的新鲜蔬菜、竹笋和樱桃。而且,在这种“山水美如画”的景色里,行人稀少、游客罕至。这种旅游体验,恐怕远胜于在人山人海的西湖边上“看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