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脚下的路走深走实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四周年
解放日报社论
又是一年金秋,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74岁华诞。已经开始的长假,从全国各地如织的客流里,我们已经能够读到人们对这个国庆节的特殊期盼,读到这个国庆节的意义不凡。
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开启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我们刚刚纪念了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10周年,很快将迎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改革开放45周年。我们时时感受着科技革命的浪潮翻滚,也经历着百年变局的日益深化……
未来距离我们又近了一些,这意味着更为热切的期盼,也意味着更为艰巨的使命。
“事非经过不知难”。抚今追昔,我们对此感触至深。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座城市,从来不会被困难击倒,也从来不会固步自封。我们从来是在栉风沐雨中矢志向前、在直面一个又一个挑战中创造奇迹。
稳预期、提信心,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重振活力,这是全国上下的共同心愿。为此,方方面面已经付出许多努力、推出一系列措施,有些已经显现成效,有些还需久久为功。宏阔征途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当很多事还不能一蹴而就时,我们愈是需要坚定信心,需要保持耐心,尤其需要始终秉持一颗求真务实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笃实好学,尊重实际,不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今年以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深入开展。“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凝结起来贯穿始终的,正是这一个“实”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可以说,实效是评判工作的根本尺度。经济社会的活力、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都植根于具体可感的实效。我们应当秉持的,是一种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的“实”——对待任何事物,都应有实事求是的分析判别、付诸务实勤勉的实践行动。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要靠求真务实,科技自立自强来自求真务实,高水平改革开放需要求真务实,解民忧聚民心更强调求真务实。我们需要把企业和群众是否得益、市场和社会活力是否激发、各种萦绕已久的困惑是否消除、各类突出矛盾是否得到化解、向前向上的通道是否畅通等等,作为检验政策措施是否正确、工作部署是否奏效的标准。在各项挑战格外艰巨的今天,“实”就是一条生命线,也应被视作是否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
今天,上海要担纲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要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重大战略、交办的重大任务、提出的重要要求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终究要看这个“实”字。这个“实”字,会反复校准我们的工作重心与方向,指导我们最合理地分配有限资源,不断优化调整政策措施,取得质量与效益的最大化;更会反复校准各级领导干部的使命与初心,在切实回应急难愁盼、解决具体问题中凝聚共识、赢得人心。
实实在在地做事,做实实在在的事,我们脚下的路就可以“走深走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有力的实际行动开启新的征程、书写新的华章!
本文刊于10月1日《解放日报》,原题为《把脚下的路走深走实——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四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