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微信班级群24小时绑架家长老师?上海爸爸创建家校沟通公益APP不“为群所困”
分享至:
 (4)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2017-08-11 16:59
摘要:现在生活节奏很快,随着新媒体发展,信息发布和交流越来越频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界限愈发不分明,家校沟通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沟通效率,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各种“班级群”“家长群”让家校沟通变得高效便捷,但由此带来的“24小时在线”工作制,也让不少老师感到压力倍增。老师如何不“为群所困”?一年前,上海小学生家长卜江选择从IT行业转型,创办了提升家校沟通效率的公益APP“晓黑板”,受到众多老师和家长欢迎。如今,该APP已被全国2000多所学校老师自愿使用,用户累计80万。  

 


小一生爸爸的苦恼萌发开发新工具  

 

2014年9月,卜江的女儿入读闵行区实验小学一年级。“一开始,老师为家长们建了一个微信群,经常在群里发消息。开学时各项通知较多,我仔细算了下,120天里老师发了180条消息。但家长们发的信息比老师还要多得多。”每天下班后,和其他家长一样,卜江在众多家长的海量回复、感谢、点赞中,“爬楼”找到老师的通知。“但是,群里90%的信息和我都没关系!”卜江感到,在家长群里 “爬楼”找信息虽然不方便,但为了孩子可以“忍耐”。

 

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强烈想要改变。“平时学校3点放学,那一天学校临时安排排练节目,改为3点40分放学。其实老师也很尽责,在微信群、QQ群里都通知了,还专门打电话给一些家长。我母亲平时负责接送孩子,但那天不巧她在微信群里没看到,还是3点等在校门口,结果下午突然下起暴雨,老人在风雨中站了半小时,回到家大病一场。”

 

几天后,卜江找到女儿的班主任,专门聊起家长微信群的事。“我问老师,你是不是觉得很困扰?老师不否认,确实有。她在微信群里每发一条通知,家长回复刷屏得厉害,后面的家长经常看不到,有时候不得不加上‘勿回’,但还经常有家长反映没看到。此外,老师刚建群时才40多人,很快突破100人,祖辈也在里面,群里不分昼夜跳出信息和问题,老师也变成24小时‘客服’了。”

 

当下,新媒体沟通已成为互动常态。微信家长群出现的“过度沟通”和“低效沟通”令不少老师为难,家校沟通的微博、微信办好了是“项链”,办不好就可能成为“锁链”,有的甚至成为“焦虑群”。这一次,卜江深受触动,他想要改变——能不能发明一个工具,让家校沟通变得更高效? 

上海爸爸创业团队创建家校沟通公益APP。


热心老师“挑刺”下收获意外惊喜  

 

在原先的IT公司拥有一支技术团队的他,下决心要做点事。2015年6月8日,第一版“晓黑板”APP正式上线了。当时的功能还很简单:老师发布通知,如果这则通知被打开,而且在家长的手机停留数秒以上,说明家长阅读过了,系统就会自动告知老师;如果这则通知家长超过30分钟还没看,系统就会转为短信发送给家长。

 

卜江先把这样一款工具发给几位老师朋友试用。没想到不久后,团队一下子收到很多电话,说用着用着,有时会出现闪退的情况,还有用户建议再增加一些功能。“我们很惊讶,莫非有很多老师在使用?后台一看,才发现它已有3000多用户,再调了技术人员升级。”经过口口相传,越来越多老师开始知晓并使用,其中,不少热心老师还提出了各种建议。

 

第一家尝试使用的普陀区武宁路小学老师提出,能否开发一个调查功能,建立一个讨论区,根据主题归类,让家长们一起参与某个问题。比如:学校打算换新校服,家长是否接受?小调查很快显示,大约80%的家长都同意;还有老师提出,经常会想了解班级学习情况,比如:最近的课程,哪些同学听得懂、哪些同学听不太懂,以此调整教学进度……就这样,“晓调查”、“晓讨论”等功能慢慢加入进来。半年后,没有任何市场推广,用户达到3万多人。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随着新媒体发展,信息发布和交流越来越频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界限愈发不分明,家校沟通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沟通效率,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了孩子,卜江决定改变自己的职业选择。去年9月,他和其他合伙人决定,全身心投入家校沟通公益APP。目前4位创业合伙人中,大多都是高知爸爸,为了孩子更好学习成长,大家经常在一起聊孩子、聊教育,探讨如何让家校沟通更科学,也帮助老师高效工作。如今,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长宁区延安初级中学、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等全国2000多所学校都有老师参与使用,APP提供的都是免费服务,老师采取自愿原则。  

 


坚定初衷让家校沟通更顺畅  

 

互联网创业是艰辛的,但不少创业团队的经历令其初衷更加坚定。“比如‘晓讨论’功能,我们本来以为它的使用率可能不会很高,但老师创意无限。”卜江说,有位英语老师请孩子们利用“晓讨论”的语音功能,发布自己的朗读语音。很多孩子录了好几遍,挑最好的发上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效果非常好,大家进步神速。这位老师后来半夜发消息说,让我们一定要在“晓讨论”下面增加点赞功能,因为这个班有个孩子,平时特别内向。2年多来,老师第一次在“晓讨论”中听到他的英语发音,老师非常激动,不仅给他点赞,还把自己种的花送给他。

 

后来,APP还开通了学生用户功能,又一次带来了惊喜。“晓黑板”CEO、上海交大电子工程学博士王琪回忆了一件事:上外静安外国语中学数学老师沈景有一次开公开课,讲的是直角坐标系。课上最后5分钟,她请同学们通过学校iPad加入“晓讨论”,大家把同一个问题的答案放上来,老师现场一一点评,并和同学们一起评出前3名。此时,全班同学热烈鼓掌。“那次讨论的第3名,是班里一个平时数学成绩并不拔尖的孩子,全班为了她鼓掌,这位女生也感动得哭了。后来,女孩数学课上非常积极,还经常主动发言、提问。那学期期末考,她数学得了A档。”这件事,对创业团队触动很大。

 

小时候,老师都在大黑板上另外挂一个小黑板,写上每天的通知和注意事项;信息时代的“晓黑板”,让大家对学校教育更知晓,让家校沟通更顺畅。在王琪看来,如果说,淘宝、京东改变了用户的购物方式,滴滴打车、摩拜单车改变了用户的出行方式,教育软件可能改变了一个人,给予信心和希望,这也是从事教育软件最大的价值,“还有什么比这能更让我们有成就感的呢?哪怕改变一个孩子也值得”。

 

题图:上海爸爸创建家校沟通公益APP不“为群所困”。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

文字编辑:徐瑞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