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重视调研二三事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蔡栋 陈兰馨 2023-03-24 17:10
摘要:到充满光与热的天地中翱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难以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历来注重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不仅要做,还要做好」

毛泽东同志是调查研究的行家和高手。

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他对《民立报》的一则报道很感兴趣。报道讲述两名学生周游全中国的消息,最远到了西藏。之后,他和萧瑜一道,特意周游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此行约1000里,一路上靠为当地士绅书写对联维持食宿之需,持续约6周。可以说,这是青年毛泽东第一次自觉发起的田野调查之行。1918年春,毛泽东又与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游历半个多月,了解经济社会情况。学生时代的田野之行,成为毛泽东后来主张和力行调查研究的萌芽,让他对家乡和中国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

1921年到1923年,毛泽东来到安源考察工人运动。他和矿工同吃同住、一起下矿,体察大家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在毛泽东的努力下,一半以上的工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俱乐部。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农村专门作过十几个系统调查。1927年一二月间,他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地的农民运动,基于调查情况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毛泽东早期调查与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这份报告里,他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革命的问题,主张在农民运动中采取新的路线。

基于在江西农村的深入调查研究,毛泽东撰写了《兴国调查》。在这份报告中,他强调了实地调查和地方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坐在房子里面想象的东西和看了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

毛泽东还进一步提出两个响亮的口号:“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这既阐明了调查研究不仅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不仅要做,还要做好。

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我们党的作风有了根本好转。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收集了以往有关农村调查的一些报告,编印《农村调查》一书,目的是“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中共中央专门发出《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明确指出“系统的周密的社会调查,是决定政策的基础”。

关于怎样开展调查研究,周恩来同志也有过系统思考和阐述。他说:“我们下去调查,必须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事物总存在内在的矛盾,要分别主次;总有几个侧面,要进行解剖。各人所处的环境总有局限性,要从多方面观察问题;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多听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利于综合。事物总是发展的,有进步和落后,有一般和特殊,有真和假,要进行比较,才能看透。”

周恩来认为,下去调查,要敢于正视困难,解决困难。“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但对群众的意见领导方面还要加工,然后回到群众中去考验,在这基础上再加工。”脱离基本阶级群众,就会丧失党的基础。尾巴主义,随着群众跑,就会放弃党的领导。

「调查访谈的态度有讲究」

张闻天同志不仅有深厚的理论造诣,还在实地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实绩。

延安时期,张闻天响应号召,组织了农村调查团。调查团于1942年1月离开延安,在陕甘宁、晋西北一带的农村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历时一年多的调研中,张闻天化名张晋西,深入农村、住在农村,和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在他的调研日记中,可以看到张闻天多次记述自己“牙痛”“伤风”“肚泻”“看病”乃至“拔牙”等情况,这表明他是带着病痛深入一线的,但并未消磨扎根农村、深入调研的斗志。

基于调研发现与思考,张闻天先后整理撰写了《陕甘宁边区神府县直属八个自然村的调查》《晋西北兴县二区十四个村的土地问题研究》《米脂县杨家沟调查》等一批报告。

张闻天感慨:“这次出发使我深切地感觉到,我知道中国的事情实在太少了。到处看到的东西,在我都是新鲜的、生疏的、不熟悉的。必须经过一番请教之后,我才能认识它们,同它们交起朋友来。”

对于客观实际的重要性,张闻天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客观的实际,并不因为我们的‘熟视无睹’、我们的不理会或是不承认而消极退休。相反的,我们愈是不理会它,愈是不承认它,它愈是积极地同我们捣乱,使我们到处碰钉子,到头来只弄得我们头破血流,家破人亡。”正是因为客观实际如此重要,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对于客观的实际必须有详细的调查研究,而决不能粗枝大叶,自以为是,夸夸其谈。”

张闻天特意区分了“走马看花式的调查”和“典型的调查研究”。他认为,前者“调查的事物虽然很多,但常常是表面的、空洞没有内容的、不深刻的”;后者对于一件事物花费的时间比走马看花式的要超过许多倍,“看得深入,看得透彻”,能够发现事物内部的运动规律。

张闻天还总结出了一些调研方法。例如,要了解调查对象的环境,做到“对调查对象所处环境应有必要的了解,不要把调查的东西从它的具体环境中孤立出来看”;调查访谈的态度要有讲究,“态度应不太庄严,使群众害怕;也不要油腔滑调,使群众看不起”,待人和气、亲热、自然“是最主要的”。

此外,谈话时间,力求以不妨碍对方生产、损失对方利益为原则。“农忙时的中午休息时间及夜晚时间,及冬天农闲时间,是最便利于调查工作的。”

张闻天还细致记录了许多细节观察,如穷苦青年娶不起媳妇的问题,当地的说法是“闹不起婆姨”。只因当时娶媳妇的花费实在巨大:“连送布、出首饰、出聘礼等在内,没有几百元以至上千元的法币,是不能成功的。”这些家长里短、事无巨细的记录,包含着他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关切。

经过这番接地气的深入调研,张闻天不仅撰写了大量的调研报告和文稿,还在精神层面获得了升华。他兴奋地写道:“冲破了教条的囚笼,到广阔的、生动的、充满了光与热的、自由的天地中去翱翔——这就是我出发归来后所抱着的愉快心情。”

「“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

邓小平同志作出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源于调查研究。他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永远的、根本的工作方法。

1980年六七月间,邓小平赴陕西、四川、湖北、河南等省进行调查研究。他指出,建设目标,一定要反映人民生活在哪些方面受益,不能只讲平均工资每年增长百分之几,必须把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得到的改善反映出来。人民生活要有相当增长,人民才能满意。

1983年2月,邓小平到苏州、无锡、杭州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让他倍感欣慰。回到北京后,他在谈话时高兴地指出:一路上看到情况很好,人们喜气洋洋,新房子修得很多,市场物资丰富,干部信心很足。看来,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

1992年初,邓小平前往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考察。他语重心长地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

“深入调查研究”是习仲勋同志的真实写照。1978年七八月间,习仲勋不顾天气湿热难当,在广东“跑了3个地级市、20个县”。身边的同志回忆,习仲勋专门踩着沙石去过境耕作口调研过境工作问题。他发现,由于过严的边防政策,导致过境耕作人员较少,造成大量土地丢荒。之后,相关政策得到果断调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调研路上,习仲勋看到运输铀矿的车包裹着帆布驶过,特意强调这种放射性很强的物质一定不能泄漏,并当即敦促相关负责同志进行协调解决。

总之,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蔡栋 陈兰馨)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