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梅花落在上海,变成了小区变成了路
分享至:
 (3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2023-03-03 15:02
摘要:梅源市、梅花路、村、香梅花园……梅花以路名和地名的形式,记载着往昔人们的奋斗与传奇。

农历二月,梅花俏立枝头。

在世纪公园,此刻,4000余株梅花争奇斗艳,绿、白、粉、红相间的梅海如云蒸霞蔚,已到最佳观赏期。而在世纪公园之侧,香梅花园、梅花苑、上海市建平香梅中学以及梅花路等地名、校名是否也是因这美丽的植物而得名?纵观全城,又有多少地名与梅花有缘?

时间回到世纪之初。这一年,有一位传奇女性回到了上海。她的名字里,有一个“梅”字。

2005年,陈香梅女士给《解放日报》的手稿(张海峰 摄)

1

2001年9月,著名侨界领袖、美籍华人陈香梅来到上海,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香梅花园”的奠基仪式上培下第一锹土。

回首往事,60年前的1941年,中国空军美国航空志愿队成立,陈纳德担任上校队长。之后,美国航空志愿队转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陈纳德担任准将司令。“飞虎队”在中国上空立下战功,陈香梅作为青年记者前去采访陈纳德,由此陷入情网。1947年,陈纳德与陈香梅在上海结为伉俪。对当时只有22岁的陈香梅来说,这座城市意义非凡。

76岁回到上海时,陈香梅告诉沪上记者,当年她首次安家置业是在上海:“我在上海住了好几年,可谓情谊深厚。”

1947年,陈纳德与陈香梅在上海结为伉俪

世纪之交,在这座城市,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建筑矗立起来。这里位于浦东,比邻世纪公园。“香梅花园”恰好就在梅花路,而梅花路所在地区名为花木。

2

“梅花”与“香梅”的交织,赋予这条路特殊的意蕴,也与历史上栽种在这里的梅林为时空中的呼应。

漫步于今天的花木街道,周围东西向的路多以花命名,如牡丹路、樱花路、杜鹃路等;南北向的路以树命名,比如海桐路、白杨路、银霄路、石楠路等。花木街道前身为花木镇,经原严桥、花木、钦洋三镇两次“撤二建一”合并后撤镇建街道而成。张家浜横贯此地北部,白莲泾流经此地西南,三八河则纵穿东部,航运、灌溉均便。历史上,当地农民以种棉、稻为主,还自种蔬菜至上海市区肩挑自卖。同时,这里的副业以花卉园艺闻名,兼养奶牛禽畜。

此地曾有300多年历史的凌家花园,以种植花卉苗木享誉上海滩。清光绪年间,花木地区曾组织“花神会”,并于20世纪初加入上海花树同业分会。1949年后,当地的花卉苗木生产转为集体经营,凌家花园转为花木园艺场。1979年10月,花木公社盆景场创办。至1985年,全乡花木种植面积625亩,收入近130万元。由此,花木乡孕育了一批树木花卉培植嫁接能手和盆景造型技工,支援国内外各地建设,花木人擅长园艺的声誉也广为人知。

随着浦东开发开放,花木地区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崭新的道路和高楼平地而起。在原郁家浜上有了樱花路,在原小张浜上有了梅花路。如今,这些以植物命名的路名,既有美好的寓意,也留住了此地往昔花农忙碌于草木葳蕤间的往事。

2002年9月,陈香梅女士再次来到香梅花园。首届上海传媒高峰论坛组委会在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外媒体著名人士,围绕“中国入世与传媒经营创新”这个主题展开讲演和研讨。那一天,陈香梅女士表示:作为一名老新闻记者,她对新闻和传媒有着很深的感情和珍贵的回忆。她祝愿论坛成功举办,也希望上海传媒抓住机遇,不断反映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

发生在花木地区的变化,正是这“日新月异”的具体展示。

(图源:浦东发布)

3

梅花美丽高洁,傲雪开放,其精神品格为历代文人赞颂。在杨浦区,有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家属院,正是以梅花命名为梅花村。

在浦东乳山路、浦东大道附近有梅园公园和梅园新村,得名于历史上的梅园宅。清乾隆年间,本地人沈氏广植杏梅,以制梅酱为业。相传,清咸丰末年,一支太平军途经境内,适遇梅林,食梅解渴,梅园宅以此得名。1956年起,当地陆续填没了浜沟,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地建造新村住宅,新村仍以梅园命名。

在浦东浦江镇刘家宅河边,还可见一处“梅园”,相传为奚姓旧宅,原有“九十九间房”,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3232平方米。2003年,梅园被闵行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上海的松江地区也曾有过一座梅园,后来曾为松江纸浆厂所在地。相传梅园为清朝诗人姚宏启故居。姚曾“手植玉蝶梅一株,枝繁叶茂,覆阴达一亩以上”。清乾隆三年(1738年),进士张景星得之,更园名为梅园。可惜,这一私家园林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中。

4

在上海,以“梅”命名的还有梅陇镇

梅陇地区,原有一梅陇港横贯镇中,河上架有平桥。相传,因明成化年间徽州梅姓在此经商,后裔建宅第似街弄而名“梅家弄”,兴起于清嘉庆年间,又名梅家弄市,因与上海老南市区的梅家弄同名,1933年改名梅陇,当地还有许多梅姓人家。

“梅开陇上,历史悠久。”早在清同治年间,此地商市日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爱国乡绅梅宗泰在梅家弄南街190号自费创办“启新学堂”,是今梅陇镇小学的前身。

1980年代初的梅陇公社地图(局部)

1997年的沪闵路梅陇段拥堵场景

(图源:“看懂上海”公众号)

1922年,沪杭公路竣工,从上海到杭州,在梅陇当地全长约200公里的一段即为今老沪闵路。1935年,梅陇地区通电,20世纪40年代,此地米业兴起。抗日战争胜利后,肉庄生意兴隆,又形成集市。镇街道布局呈“丰”字形,主街南北向,约长200米,宽三四米,平房居多。

梅陇地区1964年用上自来水,1967年开通煤气,1973年建造新工房。20世纪80年代,老镇改造,旧街全部拆除,建新街。如今,提起梅陇镇,成年人大都知道镇南街有年产12万吨啤酒的上海益民啤酒厂,而所有的上海小孩都熟悉,镇北有上海曾经最大的游艺场锦江乐园。

此外,明代沪郊曾有一座“梅花源”,与明代文化名人王圻有关。王圻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曾任清江知县,官至陕西布政参议。因敢于直谏,不得不归隐还乡,在祖籍嘉定江桥“植梅几千株,引水环绕,花开香闻数里”“唯以聚书、著述为事”。

他编纂《续文献通考》254卷,成书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还著有《东吴水利志》《洪洲类稿》等。其室名“梅花源”“春草闲房”。相传,王家梅花兴盛,周边植梅成风,随之声名远扬。附近慢慢出现集市,乡民们谓之“梅源市”。

《上海地名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大宅里位于(嘉定)区境东南部江桥镇。明嘉靖进士、著名学者王圻充官后,居此著书立说,植梅万株,故称梅源市。”如今,梅源市踪迹已无,但梅香如故,依旧以路名和地名的形式流传在这座城市中。

题图摄影:李茂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