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观点|李湛:国家级新区如何构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体系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湛 2017-07-11 06:06
摘要:国家级新区的发展现状和潜在前景,已构成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的一个新体系和新模式

我国从1992年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至2016年底,国务院共在18个省(市)批复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新区,其中12个为近3年内批复设立。国家级新区的规划面积小则近500平方公里,大则超过2000平方公里。国家级新区的发展现状和潜在前景,已构成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的一个新体系和新模式。

 

国家级新区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探索了多种区域发展模式,建立了多种开发区,如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贸区等,许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区域发展成效世界瞩目。近几年来,国家加速批复众多国家级新区,具有新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进入我国特殊经济区发展的最新阶段。

 

“十二五”期间设立的一系列国家级新区,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致力于重点领域的改革探索,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动力。舟山群岛新区“十二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占GDP比重达70%,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9.2%,名列浙江全省前列;青岛西海岸新区着力打造海洋特色新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增长12%,占全市比重27.9%;贵安新区则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生态优先,获批国家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

 

2015年,国家级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3.4万亿元、2.3万亿元、0.36万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4%、4.5%左右。

 

新常态下国家级新区的功能与使命

 

国家级新区作为中国特有的区域发展战略,20多年来在国家发展中承载着国家空间战略的重要使命。国家级新区具备特殊的政策和管理手段,可集聚大量的发展要素,相对已有城区具有比较优势,是国家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空间载体和政策工具。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可以在网络化的空间结构基础上,通过开展更广泛的区域合作与整合,对国家级新区这个战略性功能平台进行建设开发,实现生产要素的区域性空间转移和功能重组,有效拓展发展新空间。

 

新常态下国家级新区的功能与使命,应聚焦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级新区是经济新常态下快速发展的增长极。2、国家级新区是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战略平台。3、国家级新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区。4、国家级新区是重大发展战略的支撑点和启动点。

 

国家级新区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国家级新区一般都是在省市欠发达的区域进行规划建设,布局国家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寻求区域经济发展平衡,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和省市新一轮经济发展引擎。如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和两江新区,国家给予了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倾斜。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家批复了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自由贸易港区等。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路径呈现了国家宏观政策、区域发展空间战略演变的主要趋势。

 

1、国家级新区通过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新区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进入全球竞争体系,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拓展开放发展空间。如国家级新区叠加自贸试验区战略。

 

2、国家级新区着力支撑国家空间战略,推动发展空间扩容。新区担负国家空间战略推进的政策发力点和核心引擎,推动国家发展空间从东部向中西部、从沿海向内陆、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断扩容。

 

3、国家级新区通过促进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区域增长空间。新区设立在特定区域的核心位置,示范、引领周边地区发展,发挥联系纽带的关键作用,促进地区间的沟通与发展,拓展区域增长空间。

 

4、国家级新区通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新区被赋予特定领域“先行先试权”,破解区域性发展难题,推动国家改革整体进程,可以依实际情况下放某些特殊管理权限,突破新区行政级别限制,促进全面深化改革。

 

5、国家级新区通过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拓展新城建设空间。新区一般选址在中心城市边缘地区,有一定发展基础和较大发展空间。新区布局在依托的老城区之外,与老城区功能有明显区别,规避传统发展模式弊端。

 

如何把国家级新区打造为区域发展的新体系和新模式

 

首先,在发展战略上,要把国家级新区的发展,确立为我国新常态下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定位为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区域发展体系和发展模式,制订相应的区域发展规划,培育在经济转轨发展下与发展规律相吻合的系统性的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跨越发展。

 

其次,在发展布局上,要在现有国家级新区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在每个省(市)设立一个国家级新区,加快新区批复建立,加快拓展发展新空间。国家级新区要加快设立过程,积极构建区域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在每个省(市)设立一个国家级新区,应该成为国家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战略布局导向。

 

第三,在管理体制上,要与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要求和重要性相适应,探索建立“大部制、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不同新区的实际情况,下放某些特殊管理权限,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探索建立“大部制、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国家级新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国家直接协调管理国家级新区。

 

第四,在发展理念上,要把快速发展作为国家级新区的重大发展理念和要求,推动新区加快发展,拓展新区速度空间。我们要以快速发展来对国家级新区提出要求,制订更明确的、具有可评价性和引领性的要求来指导其发展,充分拓展国家级新区发展的速度空间,继续支撑全国经济平稳增长。实现国家级新区经济快速发展,应该成为指导国家级新区发展的一种政策、一种导向、一种要求。

 

第五,在发展模式上,要把创新发展和扩大开放作为国家级新区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国家级新区要在“新”字上做文章,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国家级新区要通过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直接接轨国际的政策,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以点带面,促进整个国家开放层级和水平的提升。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级新区与拓展发展新空间研究”首席专家

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