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除了“一刀切”,还有什么办法留住膀胱?
分享至:
 (5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连华 2023-02-21 19:04
摘要:临床上约有15%至20%的膀胱癌患者需要切除膀胱。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膀胱癌病例数高达85694例。其虽发病率略低于欧美,但是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和性别差异,总的来说,城市高于农村、男性多于女性。

诱发膀胱癌的因素比较多,吸烟是最为肯定的一种致病危险因素,吸烟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其次是长期接触化工产品。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慢性感染、特殊药物使用、遗传因素、辐射、染发剂、水污染等可能都与膀胱癌的发病有关。

在所有类型的膀胱恶性肿瘤中,绝大部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比例占约90%。根据肿瘤浸润程度,临床上又将膀胱癌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占30%)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占70%)。

目前,对于肌层浸润性和高危非肌层浸润性的尿路上皮癌或鳞癌、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需要根治性膀胱切除(RC)。这种治疗方式对于肿瘤是干净彻底了,但膀胱的功能是存储尿液,缺少了膀胱,就无法存储尿液了。虽然有部分患者采用原位新膀胱的方法,但术后并发症高居不下,且大部分患者需进行尿流改道,终身在腹部挂上尿袋生活。巨大的手术创伤、众多的并发症,以及挂上尿袋后引起的一系列生活、社交上的不便,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

据统计,临床上约有15%至20%的膀胱癌患者需要切除膀胱,除并发症之外,该手术也会出现约2%至4%的死亡率。即使手术成功,也过了并发症一关,并不代表可以一劳永逸,大数据显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66%,10年生存率为43%。由于患者自身基础疾病及尿袋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尤其一些有较高社交需求的年轻患者,这样的治疗方式让绝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拒绝接受切除膀胱。

因此,医学上长期以来追求并一直进行着可以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的“膀胱保卫战”。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保膀胱诊疗手段展现出优异的临床效果。

膀胱癌的保膀胱治疗

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已推荐MIBC患者可以进行保膀胱综合治疗。MIBC患者保膀胱治疗需考虑优势患者类型,第一,良好依从性,可接受长期的密切随访;第二,膀胱功能和容量良好,并由MDT团队进行综合评估。

三联保膀胱综合治疗方案(TMT)是现阶段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保膀胱治疗方案,包含最大化TURBT、系统化疗以及局部放疗。最大化TURBT是指手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组织,手术切除深度建议达到膀胱周围脂肪层,TURBT手术还应包括前列腺尿道的活检及膀胱内任何可疑黏膜的活检,以评估是否存在前列腺间质浸润以及是否合并前列腺尿道原位癌。

还有一种为TURBT联合化疗的保膀胱方案。回顾性分析显示,TURBT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未经选择的MIBC患者,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9%和32.9%,其中T2期患者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和36.2%。大部分患者可观察到明显的肿瘤缩小和分期降低,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第三种为基于新辅助治疗转化的保膀胱方案:达到cCR的患者可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有效保留膀胱。研究数据显示,新辅助治疗后达到cT0的患者总体预估的5年生存率达72%,因此可以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有效保留膀胱。另一项研究显示,新辅助治疗后续选择放疗保膀胱联合免疫治疗提高肿瘤降期率,显著延长患者保留器官的疾病无复发生存。

如果初诊没有浸润到膀胱肌层的浅表,或非肌层浸润的膀胱癌患者,大部分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如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即TURBT)保留膀胱,但是膀胱癌极易复发、进展,术后还需联合膀胱灌注(如卡介苗即BCG)或全身静脉化疗来预防复发。而对于一些高危的NMIBC,TURBT联合BCG膀胱灌注后,若出现BCG治疗失败,医疗上也同样会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针对中高危患者在TURBT术后应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常见的膀胱灌注药物主要有BCG和干扰素等。接受BCG灌注治疗的NMIBC患者中约50%对BCG无应答,对于BCG无应答(难治性)以及BCG复发的患者,保膀胱都是除根治术外的可选治疗方案。

最新研究发现,BCG经治的患者是免疫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PD-1表达越高,则NMIBC患者预后越差,提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BCG复发患者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目前,FDA已批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BCG无应答(伴有或不伴有乳头状病灶)的原位癌、不适合或拒绝RC的NMIBC患者。用于BCG无应答的NMIBC包含原位癌患者,3个月CR率为41%,中位有效时间为16.2个月,19%的患者CR持续时间达15个月。另外,免疫联合疗法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数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联合BCG治疗复发或无应答的高危NMIBC患者单药CR为33.3%,联合组CR为58.3%,且持续缓解时间长,耐受性良好。

除此之外,NMIBC保膀胱新型灌注方案也正在探索中,如ADC抗体偶联药物、IL-15超级激动剂复合物等,均显示出积极的临床疗效,或将为NMIBC患者提供新的保膀胱策略选择。

精准医学发展助力学科进步

膀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是近几年来在磁共振常规序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无创了解人体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情况,从而区别组织细胞和病变组织,病变组织的水分子运动会出现不同程度弥散受限情况,导致DWI信号增强,相较其他影像学手段,具有更精准的肿瘤分期优点,在临床决策和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精准医学的进步,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和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的交叉运用,可以早期分析膀胱癌的发病起因和制定治疗策略。如帮助患者在初诊时做特定的免疫组化、PD-L1表达、分子分型等检测,以预测接受包括化疗、免疫治疗、ADC药物的有效性与获益状态。上述新的临床技术可以让膀胱癌的治疗更加精准,避免直接“一刀切”,极大改善膀胱癌治疗疗效,最终实现保膀胱的治疗目的,达到个体化诊疗。

膀胱诊疗模式和治疗效果的持续改善,源于推陈出新的新型药物与诊疗手段,给患者提供国内国际最新的诊疗方法,为保膀胱诊疗提供更多治疗选择与方案优化。仁济医院泌尿科最近开展了一项免疫新辅助膀胱治疗的临床研究,研究表明MIBC患者接受免疫单药治疗3周期后进行膀胱全切手术,ORR达到70.0%,pCR达到40%,3级及以上TRAE发生率为10%,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良好。另外,该研究结果还提示,利用尿液utDNA可精准、无创检测患者的MRD状态,对RC术后是否肿瘤残留具有一定预测潜力,为保膀胱精准治疗提供分子筛选思路。同时,仁济医院泌尿科已进行20余年MDT模式,为膀胱肿瘤,尤其疑难复杂的保膀胱诊疗策略制定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副主任医师)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