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涨知识!听了神话专家的讲座,绝对颠覆你对中国历史的认知
分享至:
 (4)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7-07-05 08:20
摘要:伏羲为何号“黄熊”,黄帝为何叫“有熊”?神话专家讲座等你来旁听。

作为本市“十三五”期间文化领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根据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由市文广影视局主办,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华艺术宫承办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创作研究系列辅导讲座,7月4日起正式开讲,来自本市以及全国神话学的知名专家为大家解读中华创世神话。

 

中国文化由神话“编码”

 

7月4日,中华艺术宫艺术剧场里座无虚席,观众席里,有一脸稚气认真记笔记的中小学生,也有神话文艺创作工程队伍里的“熟面孔”。首场讲座由中国神话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叶舒宪带来《从神话学看中国文化》,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源头的梳理,时时颠覆着观众的认知。

 

尽管今天我们自称龙的传人,但叶舒宪指出,熊图腾才是中国最早的图腾崇拜,并且与中国神话有着重要关联。黄帝号有熊,伏羲号黄熊,鲧、禹、启死后化熊,熊为何在神话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写熊字的时候,会先写出一个代表正能量的‘能’字,那个字就是熊的本字。为什么大家争先恐后在帝王名号中用它?因为它代表着伟大的死而再生的力量。”熊的神化来自于古人对熊的生活习性的观察,从《山海经》中的记载可以明白人们对熊的崇拜缘由,熊是能够像昆虫一样冬眠夏出的动物,给人一种“死而复生”的感觉。对于熊的图腾崇拜从神话时代一直传到春秋战国,在当时的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神熊的形象,直到东汉灭亡以后,神熊才在艺术表现中一落千丈。如果以今天人们对于熊的印象来看这些古代文物,会难以得出正确的理解。“没有神话的支持,艺术史的大门关掉了一大半。当我们把这一件一件神话线索联系起来终于明白了,是什么驱动古人塑造文物。”

河南二里头出土镶嵌绿松石熊形铜牌。

安徽出土西汉鎏金双熊。

 

文献、出土文献、口传文化与非遗、文物及图像是叶舒宪总结的神话研究四重证据法,它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神话资源,得出超越前人的认识。“中国整个文化的建构是由神话来编码的,重要的原形编码都在神话里埋藏着,我们需要建构一个重新认识华夏文明之根的新视野。”他同时认为,文学艺术创作题材,一定要跟着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走,才能有知识的创新。“当我们打开电视,占有时间最长的节目是《熊出没》,它的文化含量在哪里?今天人们早已经忘了神熊的伟大。”

甘肃礼县秦先公墓出土青铜熊车。

 

中国版图与玉石神话有关

 

华夏的核心价值从哪来的?叶舒宪指出,用两个成语代表中国人的人生价值选择,第一个成语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说明,人们最理想的价值全都在玉那里。第二个成语“化干戈为玉帛”,这是中国人的和平主义,也是中国古代的民族团结战略。这两点,都和中国的玉石神话有关。

 

今天我们讲“一带一路”,在古代,遥远的西域是如何被我们纳入版图的?叶舒宪认为,这由于华夏文明对玉石资源的依赖。从秦皇、汉武开始,就依赖来自西域的玉矿、玉石,河西走廊也正是一条运送玉石的道路。黄河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人们对黄河源头展开神话想象,《山海经》中有“河出昆仑”,又有记载说“玉出昆冈”,昆冈就是昆仑山。昆仑是最大的神话之山,因为玉石,汉武帝把神话中的昆仑之山,落实为现实中的地理山脉。尽管后来人们发现黄河的源头并不在新疆,而在青海,但从神话里,我们了解中国版图之大,依赖于玉石。玉石神话信仰先统一了这个国家,秦始皇选用的材料象征统一时,天下万般物质都不取,只取一块玉,一直到1911年,末代皇帝走出故宫,交出来的,还是传国玉玺。从玉石神话中可以追溯华夏文明的主脉。

 

专业辅导开放公众“旁听”

 

系列辅导讲座首轮共有五场,接下来还包括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讲述的《中国创世神话的类型与谱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陈连山《中国古代神话的涵义》、《上海文化》编辑黄德海《中国古代神话损益》、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毕旭玲《中国上古神话的组合与解构——以鲧禹神话为例》。记者从市文广局获悉,参加讲座的多是来自舞台艺术、美术、群文、电影、广播电视以及网络文艺在内的各类创作和研究的一线人员。“请专家来,不是为了讲神话故事,而是从学科角度告诉大家神话的缘起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希望能帮大家打开脑洞,提供创作灵感基础。”市文广局工作人员介绍,讲座也有面向公众普及神话知识、提高神话工程公众知晓度的作用。首场开放了50个名额,一夜之内报满,观众的热情超乎想象。

 

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组织实施,去年1月启动,规划历时3年。工程将通过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梳理中华文明起源,展现中华民族精气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提供文化源头上的支持。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前,文学本、学术本已基本完成,连环画创作已完成18本,大型主题绘画已签约63张,以大禹治水为题材的电影剧本已创作完成,主题雕塑创作也已全面展开。海派木偶剧《创世》剧本已完成初稿,并进行第二阶段的修改,预计明年1月在沪公演。此外,交响乐、戏曲等的创作也将全面推进。

 

上海各美术馆也积极主动配合和策划神话工程相关项目,比如中华艺术宫在41米层艺术教育长廊展出“童心与神话”——我心中的创世英雄少儿艺术作品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拟于2017年底寒假开展“中华艺术史冬令营”项目,帮助孩子们从艺术的起源上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将于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互联网艺术展也将呼应创世神话主题。

 

【相关链接】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

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创作辅导讲座

 

中国创世神话的类型与谱系

7月6日14:00—16:00

时间:2017年7月6日(周四)14:00—16:00

地点:中华艺术宫0米层艺术剧场

讲师:田兆元

田兆元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民俗学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站站长,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项目:中国神话发展史(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东海海岛民间信仰谱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及龙华庙会、妈祖祖庙庙会等。主要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信仰与神话学,民俗学与经济民俗学等。著有《神话与中国社会》等。

 

中国古代神话的涵义

7月14日14:00—16:00

时间:2017年7月14日(周五)14:00—16:00

地点:中华艺术宫0米层艺术剧场

讲师:陈连山

陈连山,河南洛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教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1985至1987年任教河南大学中文系,2005至2006年任教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神话学和民俗学。著有《结构神话学——列维-斯特劳斯与神话学问题》《话说端午》《中国神话传说》《山海经学术史考论》等。

 

中国古代神话损益

7月19日14:00—16:00

时间:2017年7月19日(周三)14:00—16:00

地点:中华艺术宫0米层艺术剧场

讲师:黄德海

黄德海 《上海文化》编辑,《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曾获“《南方文坛》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2015年度青年批评家”奖。著有《个人底本》《若将飞而未翔》《书到今生读已迟》。

 

中国上古神话的组合与解构

以鲧禹神话为例

7月20日14:00—16:00

时间:2017年7月20日(周四)14:00—16:00

地点:中华艺术宫0米层艺术剧场

讲师:毕旭玲

毕旭玲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院民俗与非遗中心秘书长,研究生导师,曾访学日本,先后发表过论文数十篇,出版过专著2部、译著1部,先后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吴越地区海神信仰的传播研究及其图谱化展示研究》。

 

图片来源:讲座现场照片由中华艺术宫提供、文物图片来自叶舒宪讲座PPT  图片编辑:笪曦(编辑邮箱:scljf@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