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4到12岁,是审美塑造好时期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7-06-02 19:41
摘要:如今,儿童艺术教育正在美术馆中越来越热,上海多家美术馆推出精心设计针对青少年的艺术活动,让他们亲近艺术,为孩子们未来人生的艺术品位打基础定“基调”。

儿童艺术教育优质仍资源缺乏

 

近来,中华艺术宫公教活动频繁,仅在儿童节当天一口气推出六七场活动,除《童心与神话——“我心中的创世英雄”少儿艺术作品创作颁奖典礼暨迎六·一传统文化汇演》外,还有讲座、体验、亲子课程,音乐、花艺、名家名作等等,可谓开馆以来“史上最多”。

 

而在震旦博物馆举行的 “另眼相看”博物馆——周小肉个展则配备了5场讲座和幼教活动,几乎场场爆满。在亲子课程中,她带领孩子们一起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文物。“我不会教他们临摹,而是让他们对文物做出自己的理解,用画笔表达出来。”周小肉说。

 

上海博物馆亲子教育平台自去年11月份启动以来,已经上线40多种200多个课程,今年6月份的亲子课程报名上线仅几个小时就被秒杀一空。其中,新展《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安排了一系列亲子课,包括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让小朋友在轻松游戏氛围中感受匈牙利文化的魅力。上博教育部副主任陈曾路认为,如今博物馆开展儿童艺术教育的热潮是回应市场需求的体现,“上海亲子教育总量虽多,但优质资源少,缺乏专业的有公信力的品牌。这方面,美术馆、博物馆有一定的优势,也有责任做导向作用。”

 

“博物馆功能有两块,包括内向型的收藏、研究、展览等,但现在越来越强调外向型的活动,表现在社会教育和文创方面,上博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一块的责任。”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

 

审美塑造必须在4到12岁之间

 

周小肉的课上有个孩子在学校里被美术老师批评画得不好,家长为此带她来博物馆“进修”,她发现女儿在被鼓励的情况下反而能画出好东西,只是未达到“标准”而已。“艺术教育不能量化。我们希望让孩子们知道艺术不只是学校的标准。美是很宽泛的。”

 

上海博物馆、震旦博物馆的亲子课程虽然都是收费项目,仍然难以抵挡家长们的热情。“很多75后、80后家长已经没有那么多功利思想,博物馆亲子课程除了知识点和技能的习得外,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变化。”陈曾路记得,最近几天,一名家长在朋友圈分享这样的独特经历:小学验证材料要考中英文拼音,当老师问黑板上的字问认识哪个时,目不识丁的儿子淡定地回答,“我一个都不认识,不过我妈妈带我去了很多博物馆,我学习了很多自然科学知识。我会判断什么是骨头,什么是化石,我知道新石器时代的小口尖嘴瓶怎么自动装水……”最后竟然“完美逆袭”,征服了老师。

展厅门口特别设置了扭蛋机,不少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好奇心是现在教育里最缺乏的,小朋友通过对过去的学习探索所产生了的一颗颗的好奇种子,将来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创意。”陈曾路认为,博物馆教育包括全年龄教育和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更多是注重人如何身心健康地去面对生活。 “文化基因和审美的塑造必须在4到12岁之间,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美的。过去都说博物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现在应该是社会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也许会影响你一生的品味。”

 

“全世界博物馆都在关注亲子教育项目,你永远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因为一个小事件影响孩子的一生。”陈曾路说。“我们不可能像大英博物馆那样把全世界的文物搬进来,但有能力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吸引过来,在社会教育方面做大做强,实现弯道超车。”杨志刚说。

 

(编辑邮箱:scljf@163.com 题图来源:震旦博物馆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