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不仅“早飞”,而且“破圈” | 第24期解放书单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江世亮 2022-08-20 06:01
摘要:这只早飞千年的‘鸟’会永远被记住。

《一只早飞千年的鸟:中国古代气象观测与测量科技》是一本以科技信息图讲述中国古代气象观测与测量科技的科普图书。

类似融科技、文史的科普读物不少,但本书作者在材料处理上作了深度挖掘,如介绍“风向标——相风铜乌”一节,从殷商时期甲骨文篆文“风、天、云”碎片的演变引出古人对风的认知的深化,从殷墟卜辞、古籍和出土文物中引出对风向标的记述、性状的描绘,合理演绎出相风铜乌及其不同的形貌、功能。而后作者的视角伸向当时西方文明的中心,结合彼时欧洲的风信鸡的各式形貌、贝叶挂毯的图案,显示人类在探求自然规律方面的主动性、进取性。

贝叶挂毯而后,作者又从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东汉末年(距今1800多年)的一处大墓揭开的一幢大型四合院里的随葬器物、壁画中合理推断出墓的主人在车马出行中使用了观测风向、风速的相风鸟和测风旗,并从今天仍存逾千年的山西浑源圆觉寺塔顶的瑞鸟,找到中国现存的最早的风向标。这一路写来书中用了近50页的篇幅,融进了古籍记载、考古物证、绘画图片、相风鸟连带的建筑结构图示及为推动测风原理、装置作出贡献的中外代表性人物。

“相风鸟”和“风信鸡”此节结语:“风向、风速是气象观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变迁,已经出现了许多重要且引人注目的成果。但这只早飞千年的‘鸟’会永远被记住!”可称点睛之笔。

一段时间以来,建立科技自信、文化自信成热议话题。说到自信,在叙事上,中华民族能自傲于世讲得比较多的还是古时候的四大发明,而这本书通过对千余年前古代中国人独立创制的风向标,汉唐时代先人创制的防雷电的避雷装置——鱼尾铜瓦等的研制,把中国古代能工巧匠在气象观测与测量上的成就作了考证和具象化的表述,为建立国人的科技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可信的案例。由此而言,本书的意义不一般。

这只鸟不仅“早飞”,而且“破圈”,用推陈出新的表达方式,打破科普的认知定势。

讲到科普书,大家马上会想到一些能把高大上的科学知识表达得比较通俗可读,图文并茂,富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文化性的科普书目。相比而言,本书开了另一条路,它在叙事表达上破了几个圈。

第一个破圈,是破了科学和中外文化,和历史、考古、建筑等多学科的学科知识圈;第二个破圈,是破了时空上的圈,本书纵观了千余年人类古代社会对天象、气象的观测与测量的史实及其对今世的影响;第三个破圈,是在表达上把教科书般的缜密、建筑工匠出建筑图般的精密和对历史典籍、古代文化文字引用的绵密有机融为一体。

以上几个圈,破其中一两个圈的科普书并不少见,而能在一本书中把这三个圈都破了的,且做得不露痕迹、游刃有余的,尚不多见。

作者“破圈”的意图是激发对科技创新的深度思考。书中讲述的多个关于气象科技创新的故事,激发人们思考政令、律法和国家实力,个人学识、经历、人脉,以及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如何左右了科技的进步。

个人愚见,本书是既可以作为科普书,也可以作为历史书、古文字书来看的。讲到古文字书,我以为本书中有些章节的某些段落中的表达甚至可以作为今人语文的范文,因为读来朗朗上口,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字之美,从这一点而言如果本书的某些篇章被语文教材收入都是有可能的。

(作者系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 )



《一只早飞千年的鸟:中国古代气象观测与测量科技》
黄卫 著
黄缨童 绘
清华大学出版社

栏目主编:顾学文 文字编辑:肖雅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汉代望楼,该楼设射孔和报警用扁圆形鼓,还设有相风鸟和测风旗。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