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三刷”一本《庄子讲义》,一个精细而愉快的编辑过程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郭时羽 2022-08-06 16:13
摘要:《庄子》进阶读本。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20年授课精华汇于一书。

短短半年时间,陈引驰教授所著的《庄子讲义》已经第三次印刷了,总印数达1.9万册。与此同时,它也被媒体评为年度好书,多位学者撰写书评推荐,基本达成叫好又叫座的目标。

在此之前,本书遭到过不少质疑。有人担心:书名会不会太枯燥了?有人建议:封面用宋刻本书影太严肃了吧,要不要换个轻快的颜色和图案?最根本的疑虑则在于,这本书的内容之前出过,重新推出真的还有市场吗?

这其实是选题策划之初就着重考虑,并在书稿整个打造过程中始终强调的:要把它做成一本新书,让作者以这一版为骄傲,让所有看过和没看过旧版的读者都一样深感物有所值。

「集大成之作」

先交代一下这本书的来龙去脉吧。陈引驰教授受父亲陈谦豫先生影响,少时便对《庄子》产生兴趣,博士论文即以“庄学文艺观”为题。1993年他入职复旦大学后,很早就开设了《庄子》的选修课,到2002年,正式开讲“庄子精读”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本书的前身,即由课程讲义而来,最初于2005年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名为《庄子精读》,是一本32开、不厚的小册子,备受好评。2015年,该书受邀转至中华书局出版,书名改为《无为与逍遥:庄子六章》,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六年过去,《无为与逍遥》已经售罄,因原责编离职,便交给我负责。那么,我该如何打造这本书呢?

直接重印自然是最省力的,但这样的简单操作能有多少读者认可度,要打个问号。况且,原书成于17年前,这么多年来陈引驰教授对《庄子》又有许多新的研究与心得,不趁新版的机会一同呈现,似乎也太浪费了。因此,我一面反复研读书稿找灵感,一面抓着陈教授聊天,希望从他这里多“榨”出些内容来。

果然,陈教授不让人失望。他很快整理了此书之外关于庄子的各种内容,作为附录,有5.5万字,约为原稿的三分之一篇幅,这个增加幅度可谓不小。五篇附录分别为:道家老庄思想通说;战国西汉老庄流别述;阮籍与汉魏思潮说略;庄学“天-性”脉络与“美”的观念;“言意之辨”:逻辑线索与历史脉络。

然而,如果只是将附录五篇简单堆砌于原书六章之后,感觉也比较生硬。尤其在仔细阅读、分析这五篇文章之后,我发现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第一篇《道家老庄思想通说》原为讲座发言稿,宏观介绍整个道家老庄思想,深入浅出,非常好读,我认为会是全书最受读者欢迎的文字;第四篇《庄学“天-性”脉络与“美”的观念》探讨庄子美学理论,与原书逐篇讲解的结构不同,是对整体的提炼;而另外三篇则是关于庄子在后世的流传、接受史。因此,我和陈教授商量,将第一篇置于全书开端作为“引言”,第四篇作为第七讲,另三篇作为第八讲。这样与原书稿结合,形成引言+八讲的总体结构:既有整体介绍、宏观阐释,又有逐篇讲解、细节分析;既有来龙——庄子思想的来源、与老子的关系等,又有去脉——庄子如何在后世产生影响。另外,陈教授还根据整本书的新结构,重新设计了二级标题。至此,全书头尾完备,体系更加有机完整,系统涵盖了陈引驰教授多年来研究《庄子》的主要成果,真可以说是集大成之作了。

「使阅读节奏变得轻松些」

安顿好全书整体大结构之后,接下来就要处理每一篇中的小结构了。出于学者的习惯,陈教授的文字论述绵密,分段较少,加以旁征博引,脚注有时几乎占了一整页。但作为一本希望尽可能让大众接受的书,如何在保持学术性严谨性的同时,增加可读性,吸引更多读者而不是把他们吓跑呢?经过与陈教授反复沟通,我对书稿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首先,针对正文主体部分,构建《庄子》原文+逐段讲解的格局。因为书稿来自讲课,基本模式是先列一段庄子原文,然后加以解说——这种“硬碰硬”的文本解读,也是最见功力的。这次我们将所有的原文加灰底处理,并首字下沉,以此作为一个个节点,自然地将原先较长的章节区隔为多个小段,这样读者读完关于这一段《庄子》原文的解说,便可稍事休息,从而使阅读节奏变得轻松愉快一些。另一方面,用陈教授的话说,“如果读者不高兴读我的讲解,也可以直接找灰底的部分看原文,就当读《庄子》了”。这当然是他的自谦,但醒目而不突兀的原文标注,确实成为天然的段落区分,下次接着阅读也十分容易找到接续点。

另外,由于陈教授的讲解是贯串前后、打通《庄子》全书来讲的,比如在讲解《养生主》庖丁解牛一段时,又引了《达生》《山木》等各篇中的相关内容一同讨论,从而对庄子的思想作出更全面而融会贯通的呈现。像这一类非本段讲解对象的《庄子》引文,则和书中引用的其他文献一样,用标准引文格式,各归其位,不会混淆。

其次,在开头及最后总论的几个章节,则增设三级标题,也就是增加阅读停顿的节点,避免读者面对上万字的一节,找不到休息处的困境。原文中有些整页不分段的长篇文字,均予酌情分段,留出页面透气性。

再次,分门别类,重新打造注释系统。

这又是一项重点工作。这次新版,我仔细梳理了所有注释,将它们按性质区分为四类:

一是针对主讲段落的注疏校勘,移至正文中灰底《庄子》原文之下,采用诗文注释常用的格式,营造出明显的附属于原文的阅读感,指引读者的阅读方向,更便于理解原文,且与以下讲解的正文形成自然的过渡。但区别于一般入门级《庄子》译注书的做法,并非在每一段下都有注释,也不做简单解释词义的注释;而是根据作者的讲解,适当择取古人种种注疏中较合理的条目,酌情出注——这种去取本身就体现了作者的判断和倾向。

二是由讲解引出的其他知识,尤其是大段引用其他书中的相关论述,移至每一节最后,作为“补释”。比如第四讲中谈到《齐物论》中的“道行之而成”,陈老师不仅引用鲁迅先生所谓“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还旁及美国诗人Robert Frost(1874年—1963年)著名的诗篇The Road Not Taken的诗句,便放在“补释”中,作为一种拓展阅读。“补释”中的内容还有如吕思勉谈古代子书编集的层累附益、陈奇猷谈《吕氏春秋》的成书时间,等等,与《庄子》本身结合或许不那么紧密,但是在讲课时征引论及,对拓宽知识面极有助益,借此也可以想象陈教授的课堂有多么引人入胜。

三是简短注明出处(主要是《庄子》中的篇章等)的注释,即置于相关引文之后做括注,均用楷体、缩小一号字,提升阅读轻快感。

最后,其余较复杂的出处或与讲解结合紧密的一些内容,则仍保留为脚注。但经过以上三类分流,脚注已大幅减少,原来几乎占据大半面的情况一例都没有了,全书版面更清爽美观,阅读也更轻松更连贯。

这样,通过将注释分为四类,各归其位,与原文结合得更顺畅合理,块面更明晰,成书面貌可以说焕然一新,阅读体验也大大提升了。

「有天赋,亦有苦功」

打造《庄子讲义》,是一个精细而愉快的过程。除了内容的精彩令人流连忘返,与陈教授的交流也总是那么顺畅。上文所述那些完全打破原文格式、顺序乃至全新编排的设计,有时我自己都担心会不会步子迈得太大,但陈教授在仔细审阅方案后,支持了我几乎所有的想法。而且,尽管和陈教授相识已有十多年,但经过这次合作,我才第一回发现热情潇洒、研究庄子和佛教、似应不拘小节的陈教授,其实精益求精到堪称细节控!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吧:我在处理书稿过程中,每看完一章,会整理发现的一些问题,请作者斟酌处理。这是日常交流的文件,有时就略显随意,比如看完第二章后,发给陈教授的文件叫“庄子请教问题2”,陈老师很快回复了我,但他发回来的文件叫“《庄子》请教问题2”,竟然加上了书名号!又比如,我原先给新增章节草拟了一些小标题,经陈老师审阅后,他把目录里同一讲内的小标题都改成同样的字数,必须整整齐齐!

还有个书中的例子值得提及。原稿中说到《养生主》的“养亲”时,有一条注释:“或以为此‘亲’当读作‘身’(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引日本金谷治之说)。”这应是2005年陈教授做授课讲义时记下的。这次核对引文过程中,翻检中华书局2009年版《庄子今注今译》,没有引金谷治的这段话。因为《庄子今注今译》一书经过多次修订,疑是陈鼓应先生修订时删去了。于是我们直接拜托当时正在日本的陈教授高足林晓光教授,请他设法找到1994年出版的金谷治原书,最后将此处注释改为:

或以为此“亲”当读作“身”,日本金谷治在岩波文库本《庄子》中解说道:“‘养亲’,通说按字面解释为‘抚养亲族’,然而上下文关系不顺。‘亲’当为‘身’之借字。如《礼记·祭义》篇之‘亲’字,《经典释文》引别本即作‘身’。”

较之初稿,不但从转引改为一手资料,且更加详细具体、有助于理解了。

总体来说,在打造《庄子讲义》的过程中,反复研读书稿,给我最深的感受是:陈教授对《庄子》和相关文献实在太熟悉了,他的阅读面和记忆力也太让人佩服了!从庄子原文,到郭象注、成玄英疏、林希逸《庄子鬳斋口义》等各种古今注疏,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更有古今中外各种诗歌、典故、理论,均在笔下纵横捭阖,驱遣自如。在设计书前彩插时,陈教授慨允出示当年讲课时批注的教本,当看到写满天头地脚密密麻麻的小字后,我好像有点理解这种渊博的由来,亦不仅在于天赋,同样在于苦功。

「不信进阶读本没有市场」

书前彩插的第一面是宋刻本《分章标题南华真经》,这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珍贵藏品,封面的底纹也来自此页,美编老师设计为红印本效果,与灰色的书脊形成映照;书名题签则是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的墨宝,典雅庄重,为全书更添光彩:在此一并致谢。

由此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用《庄子讲义》做书名会不会太枯燥古板?封面用宋刻本书影会不会太严肃?商量书名时,我们并非没有考虑过更“通俗”的名称;但最终还是决定,还原这本书作为课程讲义的本质——我相信它可以传世,而简洁大气的书名才能永不过时。正如在设计腰封时,我斟酌了很久,最后只写下这样简单的两句话:“《庄子》进阶读本。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20年授课精华汇于一书。”这就是一本专业学者写的书,就是进阶读本,我们就要用最朴实贴切的书名,用最典雅的宋刻本书影。我不相信只有低幼化才能吸引读者,不相信进阶读本就没有市场——当然,前提是对书稿的内容、著述方式做出充分的判断,以及在成书过程中,始终秉承在保持学术性基础上方便更广大读者群体的原则,为优化阅读体验而倾注足够的努力。

《庄子讲义》
陈引驰 著
中华书局

栏目主编:顾学文 文字编辑:王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