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小小书房,能容大千世界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林兴 2022-07-01 11:16
摘要:《中华书房文化》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探索中华书房文化的专著。

中华书房文化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深报人、沪上作家朱亚夫先生钟情书房文化,经过三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出版了8本关于书房文化的著作,最近又在美国南方出版社推出《中华书房文化》(中文版)。拜读之下,令我眼睛一亮,一卷在手,不忍释手。

《中华书房文化》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探索中华书房文化的专著,全书约24万字,十章,八十节,内容包括书房的起源、书房的命名、书房与书籍、历代书房文化的特征、书房中的书卷气、书房收藏、书房的建筑文化、书房的设计和装饰、国外书房和书房探秘等,还收集名家字画、文房用品照片300余张,是一部融知识、学术、收藏价值为一体的精品力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曰立意高。全书谋篇布局,阐论叙议始终以宣传、弘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宗旨和轴心。人们往往把书房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书房+书籍+笔墨纸砚而已。此书则将书房文化上升至学理,从宏至微,对书房文化的外延、内涵,层层递进,分门别类,深入探析。如书房文化可分成八大组成部分,而每个部分又可分成若干小部分。如书房如何起名,蕴含深厚学问,非一眼见河底。再如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砚,种类、特点、制艺,也大有学问,等等。诸如此类,彰显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树大根深。读罢全书,令读者对中华书房文化及其价值有了全新认识——“书房是散发书香,熏陶心灵的绿洲;是提高心智,开拓视野的港湾;是孕育新知,创新活力的熔炉”。

二曰观点新。作者研究分析问题的立场鲜明,观点新颖。本书议题跨越二千多年时空,涉及文献资料汗牛充栋,诸子百家学说多异。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详细地占有历史材料,去粗取精,消化吸收,科学而深入地揭示了中国书房文化的形成、发展规律和特点。作者在《书房的起源》一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书房是在有文字之后,“在穴居、巢处的原始社会是不可能有书房出现的……只有到社会文明开化,经济迅猛发展,文化繁荣发达,人们在温饱之余,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时才有书房,“大概萌芽于奴隶社会后期”。可谓精当。有人认为,春秋战国时代,书籍不多,不足以筑书房以陈列。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现在检点先秦书籍,确实不多,那是因为之后遭遇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两场劫难,大部分书籍被毁或付之冷宫。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书是很多的,“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就是明证。这一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又如对历代书房文化的特征的探析,分成四个时期,即汉晋、唐宋、明清和近现代。窃以为也是符合历史断代依据的。

三曰结构巧妙。其一是全书图文并茂,这有利于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本书插有300多幅图片,做到每章每节都配有精美的彩图。这些图片大多是历代文化名人的肖像,书房、字画以及文房收藏品的照片,很珍贵。作者长于随笔写作,运用这优势,借助图片,娓娓道来,使作品的可读性、趣味性和思考性发挥到极致。同时,作者很善于运用民间故事和传说。本书《文房四宝·笔》一节中,在讲述了笔的起源、种类、特点、价值和品赏之后,介绍了几则有关笔的收藏佳话:有“三绝”之称的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妙笔生花”的传说,有唐“鼠须笔”“人须笔”的故事,令读者大开眼界。

其二是对中西书房文化比较,科学合理。本书专门用一章介绍《国外书房》,并与中华书房作了比较。作者认为,“中西书房文化有诸多不同,但最大不同是:唯有中国文人具有为自家书房命名的传统。书房名是书斋的眼睛,没有斋名的书斋,其文化内涵是缺损的”,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我认为这一章文字虽不多,但很重要。有了这一块就有利于表达出东西书房文化互动、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一层意思。否则有万宝全书缺只角之不足。

最后,有必要提及,本书之所以由海外出版社出版,是源于作者拳拳爱国之心。本书原名《书房文化》,作者数十年来一直心心念念要把他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他说,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需要,也是我辈的神圣职责。因此, 他郑重地在本书原名前加上“中华”两字。而全球发行的美国南方出版社正有助于实现他的夙愿。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配图均为幽斋摄

栏目主编:顾学文 文字编辑:顾学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