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上海高考在即,复旦大学名师带来高考作文公益三讲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2-06-28 22:16
摘要:解题、作文、为人

全国多省市高考成绩近日陆续出炉,因疫情防控高考延期的上海学子们仍在备考中。6月29日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将在多平台带来3场公益直播讲座,帮助考生突破高考作文的三大难关:从理解命题到确立主旨;如何处理对立的观点;文脉的简明与充实。

作为高校中文系教授,骆玉明一直关注高考作文,常应媒体之邀对每年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分析。以今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的作文题目为例,这是一道与《红楼梦》有关的作文题目。骆玉明分析认为:“以《红楼梦》这一段故事为材料,归纳为‘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作文题面指出:‘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并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有人认为这个考题有点‘飘’,不太好把握。但聪明的学生仔细想一下就会知道,题目的落脚点是分析‘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三者的关系,并不是要求分析《红楼梦》。当然,如果原来对《红楼梦》比较熟悉,对故事理解透彻,写起文章自然就更顺。”

又如,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要求就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写一篇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对这个新奇的题目,当时,骆玉明点评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题目与时事密切相关,目前全球都处在一场巨大的‘意外’之中,对这个题目的思考可谓恰逢其时。其次,这一作文题延续了上海高考作文题重视思辨的传统,体现了上海高考对以思辨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为代表的语文能力的重视,而这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当是长期的、稳定的。”

再如,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骆玉明评价这个题目“出得挺好”:一方面,这个单维度的题目为考生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不容易写偏”,而且与之相关的生活素材十分丰富,让每个人都能“有话可说”;另一方面,题目依然蕴含思辨性,如果只停留在生活素材的描述,难免流于表面,要想答得出彩则需要进一步理解题目的深意,因此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被需要”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孩子“常回家看看”是一种“被需要”,医生救死扶伤是一种“被需要”,老师教书育人也是一种“被需要”,然而正因为材料太多,才更考验考生是否拥有丰富而独到的生活经验,这与为人、品格、修养也息息相关。而且,这个题目说到底考验的还是考生的思辨能力,题目描述中有一个重要的信息——“个人价值”,这就需要考生先理解什么是“个人价值”,它与“被需要”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在骆玉明看来,两者的关联其实是指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往深了说,是个体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据悉,“骆玉明为你分析高考作文解题”公益讲座将于6月29日、7月1日、7月3日晚8点在哔哩哔哩、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多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