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体育 > 运动+ > 文章详情
提升城市软实力,体育让上海城市充满活力
分享至:
 (1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秦东颖 2022-06-25 09:54
摘要:“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正在成形。

■体育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市民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五年来,上海的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愿景下,上海健儿在东京奥运会取得5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的历史最佳成绩。“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上海城市氛围越来越浓,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45.7%,城市充满活力



“一江一河”成为运动新空间


上海人多地少,尤其是市中心更是寸土寸金,市民身边的健身设施不足、不便问题凸显,“去哪儿健身”难题亟须破解。经过几年的建设,上海拥有徐家汇体育公园、浦发银行东方体育中心、浦东足球场等大型体育场馆,还有各类“金角银边”的小型体育场地。2021年,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4平方米,“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正在成形。

2017年12月31日,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将上海最精华、最核心的黄浦江两岸开放给市民。建成开放45公里的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新增体育设施面积达55万平方米。

每天晚饭后,市民陆先生都习惯来到杨浦滨江,在健身步道上惬意地溜达一圈。“首先是这里景色漂亮,能看到对岸的陆家嘴高楼;其次是方便,从我家里步行过来只要七八分钟。”陆先生对家门口的健身好去处竖起大拇指,“感谢政府,把这么好的地段拿给我们老百姓健身运动,真是眼睛享受、身体舒展、心情愉悦!”

浦东滨江步道、黄浦滨江步道、虹口北外滩滨江步道等纷纷获得“魔都最美健身步道”称号。滨江“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的沿途美景,公园绿道的曲径通幽,社区步道的便捷实用,为上海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最美的黄浦滨江健身步道(绿道)起于南浦大桥,止于卢浦大桥,全长3000米。步行道、跑步道、骑行道与滨江岸线绿带、七个主题公园共同构成了“一带三道七园”的黄浦滨江公共空间。自2017年建成以来,黄浦滨江健身步道(绿道)成为上海马拉松的必经之地。步道沿途还设置了卫生间、免费饮水点、健身冲淋点、休息座椅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方便跑友使用,这里俨然成为沪上新的路跑圣地。

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基本实现贯通开放,市民身边的高品质健身活动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普陀区拥有中心城区最长的苏州河岸线、最多的苏州河河湾,坐拥“苏河十八湾”的美誉。梦清园位于苏州河南岸,是“苏河十八湾”中最大的活水公园。公园内拥有亲水平台、竹林、健身步道等,形成了靓丽的苏州河景观廊。“每天早上我都会到梦清园里的健身步道来走一圈,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就像世外桃源。”自从梦清园开园后,市民居阿姨就是这里的常客。

“一江一河” 滨水沿线已经成为上海市民健康休闲生活的重要载体。沿线各区段设置的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和嵌入式体育设施(足球、篮球、羽毛球、滑板、攀岩等)深受广大市民及健身人群的喜爱。

从位居浦江“顶流”的东岸滨江到由货运码头华丽转身的徐汇滨江,从新晋网红苏州河长宁段到由老工业区重新起航的普陀“苏河湾”,体育元素让“生活秀带”动起来。


上海探索”提升市民获得感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从都市运动中心到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上海探索”领全国之先,打出一套组合拳。

洛克公园SSR体育综合体、翔立方体育服务综合体、上海智慧湾科创园……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场所,因为“都市运动中心”的概念被联系在一起,将成为市民日常运动的新去处。作为上海创新试点的新型体育设施,都市运动中心正在为国内打造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提供样板。

上海的城市更新已经步入“有机更新”阶段,以和谐城市为目标——一切都在变,在变当中寻找好的机会。当城市空间越来越密,如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场地需求相匹配,老厂房改造从打“创意牌”到“体育牌”,也就走向一种必然。

充分利用产业园区、各类商业设施、厂房、仓库、公园绿地等城市空间和场地设施资源,新建改建一批功能特色鲜明、事业产业联动、综合效益显著的都市运动中心,正是上海近年来增加体育场地面积的突破口。

位于嘉定区南翔镇智地产业园内的翔立方体育综合体,是国内最早探索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经典案例。翔立方由上海华东机械厂老厂房改建而成,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业态包含足球、篮球、击剑、城市滑雪等22个体育项目和10多个文艺项目,辐射周边82个小区的近20万名居民。2020年,翔立方已经实现年客流量200万人次。

都市运动中心本质上是全民健身和相关产业相融合的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不管是上海还是各大城市,目前的体育设施比较多地都呈现单一的体育功能,都市运动中心能够把体育与商业、文化、旅游、教育、会展等元素相结合,拉动相关产业,扩大健身人群。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补充,都市运动中心将成为体育消费的全新载体,为市民打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消费体验新场景。

2021年6月,徐汇区康健社区乐活空间作为全市首批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正式揭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举措,让社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目前本市已建成40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累计服务超过100万人次,为老龄化社会服务。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是上海在全国首创、面向老年人的社区多功能健身场所,以智能化与适老化并重,整合体育、养老、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体质测试、基础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运动康复训练、健康知识普及和休闲社交等“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

比起相对昂贵的健身会所,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对长者采取免费或者低价收费(99元/月)的服务模式。作为上海体育消费券定点场馆专项扶持项目,长者可以使用30元的助老体育消费券,每月仅需69元即可享受专业运动健康服务。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为服务老龄化社会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该模式已从上海走向全国,相继在北京、天津、贵阳、苏州、嘉兴、成都、长沙、江阴、重庆、西安、宁波等11个城市的社区落地,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健康老龄化。


上海赛事”驱动产业新引擎


2019年4月,在上海新天地太平湖公园,F1赛车首次驶上中国的街道。这样的景致不仅对于F1运动是最好的推广,更是上海城市形象在全球范围内的又一次精彩展示。

上海正在打造一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金名片”,体育赛事是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高水平打造专业赛事,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让更多世界顶级赛事在上海成功举办,让更多专业特色精品赛事在上海脱颖而出,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目标,更好助力体育产业做出品牌。

放眼世界,凡是国际著名的体育城市,都有若干属于自己这座城市的品牌赛事,并逐渐把它培育成国际知名的赛事。2020年,上海马拉松率全国众马之先,跻身“白金之列”,真正成为全球最顶尖的马拉松赛事。2021年,跟“上马”有着相同基因的“上艇”(注: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应运而生。

同为上海本土原创赛事,“上马”的赛道是马路,而“上艇”的赛道则是水路,都具有上海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质。苏州河上4.2公里的“上艇赛道”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里有邮政博物馆、划船总会、四行仓库这些镌刻着历史记忆的老建筑,更有伴随城市发展不断改造翻新的楼宇与沿岸步道。从普济路桥的起点开始,向着外白渡桥方向冲线,从苏州河望向陆家嘴,也寓意着这座城市从历史走向现代。

“上艇”真正建立起上海人与母亲河的联系,也让人们看到上海这座城市的远见、魄力,和精细化的管理能力。未来,“上艇”的持续举办,将进一步推动苏州河沿岸的系统设施建设和市民的亲水性活动。

加快建立与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相匹配的体育赛事体系,上海结合现阶段赛事特点、全球体育赛事格局和国内外相关经验做法,首创“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将比赛分为“P”“H”“D”3类。

上海ATP1000大师赛、上海马拉松、F1中国大奖赛和世锦赛-汇丰冠军赛4项赛事获得“P”赛事品牌认定,这些赛事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影响力,是全球媒体的关注焦点。经多年培育发展,赛事品质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持续释放,为中国和上海城市形象的全球传播做出突出贡献,已成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标杆赛事。

7项“H”赛事为:钻石联赛-上海站、上海超级杯短道速滑及花样滑冰队列滑大奖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射箭世界杯赛-上海站、上海半程马拉松。这些赛事已成为上海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和上海体育赛事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7项“D”赛事为:别克LPGA锦标赛、上海赛艇公开赛、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总决赛、上海10公里精英赛、高校百英里接力赛、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中国坐标·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这些赛事极大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年一届的市民运动会和三年一轮的城市业余联赛已然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奥运会”。包括联赛、品牌赛事活动、系列赛等版块。创办上海社区健康运动会、线上运动会等赛事活动,涉及青少年、职工、老年人、妇女、农民、军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等各类人群。每年举办赛事活动约6000场,约有800万人次参加。

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体育的长三角一体化已经迈出坚实的一步。以体育产业作为突破口,举办跨区域体育赛事活动,首届长三角体育节2020年在上海举办。赛事覆盖上海、苏州、杭州、合肥等长三角地区的10个城市,参赛总人数超过8000人。长三角体育节将成为三省一市体育部门联合打造和轮流举办的区域性自主品牌赛事活动,探索了长三角全民健身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路。

上海拥有各类优质体育企业、也拥有体育赛事、场地设施等各类体育消费资源。2020年,上海体育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1727.23亿元,众多体育企业从“供给端”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丰富的体育产品和服务。2016—2021年,上海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046亿元增长至1700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两位数以上,其中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比重达80%,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栏目主编:陈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