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疫情之后,如何修复预期
分享至:
 (44)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2-06-13 13:51
摘要:在那些深层次的方面作出努力、释放信号,才能更好地“留人留心”

“重启”10天后,上周末,上海多个区再次进行全员核酸筛查,强调“应检尽检、不落一人”。

一周以来,社会面零星病例呈多点散发。6月10日举行的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判当前疫情形势,要求坚决果断处置,并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教训,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根据一周来数起社会面疫情传播的特点,会上强调,要严格把控核酸采样质量,确保采样过程规范、检测结果可信;各类场所必须不折不扣落实检测频次和防疫要求,对防疫措施执行不到位的要严肃督促整改并通报警示、依法处置。

而上周初举行的一次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曾指出,当前要持续紧盯降新增和防反弹,“全力推进扫尾清零”,以更实更细的工作措施守牢疫情防控防线,巩固和扩大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对上海而言,取得了“大上海保卫战”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后,朝着“全面胜利”的冲刺进程,仍充满严峻挑战。

6月9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强应急体系建设会议,提出建立市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构建一套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这套“平战结合”的机制,正是由本轮疫情催生。

新的城市应急体系,必须强化监测预警,提高弹性适应能力,更好依靠科技赋能,切实夯实基层基础,广泛动员社会参与,从而打造“全天候、现代化、系统性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具体要求,包括提升城市的空间韧性、设施韧性、管理韧性,强化应急资源“冗余度”,配备基层常设化应急力量和“突击队”等。其中,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应急处置等方面,需要特别强化灵敏感知和快速反应,以求在最短时间内控制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会议强调,这次疫情是对城市应急体系的一场大考,要全面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反思得失,充分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升系统应对、整体应对能力。

上述要求,既与正在持续的疫情防控大考息息相关,更关乎日后的超大城市运行。某种程度上,应急能力作为一条底线,会直接影响城市元气恢复的程度,并影响外界对这座城市的预期和信心。

同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还有更多层面的重大考验。

全力促进经济社会的恢复重振,无疑是当务之急。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情况下,让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并做到统筹兼顾,难度并不亚于前阶段。

这一周,市委财经工作委员会、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召开会议,围绕加快推动经济社会恢复重振,研究有关对策措施。

上述会议的重开,本身就释放了一种“重振”信号。其间反复强调的,则是一种“超常规”的工作思路和状态——市委财经委会议指出,当前政策和措施“要体现超常规力度,惠企政策要加快办理速度,让资金转起来、生产线开起来,尽快达产稳产”。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以超常规的力度和速度拿出一揽子政策举措,展现爱才之心、安才之举”。

上周中,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先后前往沪上部分老品牌企业、在线新经济企业和产业园区开展“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亦一再强调要“付出超常规努力、提供更精准服务、给予更有效支撑”。

与之密切关联的一组要求,是“强导向、稳预期、树信心”。这同样是一周内频频出现的热词。市委财经委会议更是明确强调,当前必须“把修复市场预期摆在首要位置”。会议要求,各级干部要结合“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把形势讲清楚,把政策落到位,把服务送上门,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和投资者的信心”。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上亦指出,要结合大走访、大排查,加强对各类人才的联系和服务,诚恳倾听心声,把政策送上门,把实际问题解决好,从而“提振人才来沪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毋庸讳言,持续数月的疫情,不仅影响各类市场主体,亦对市场预期和信心造成冲击。经济要重振,前提正是修复预期与信心,让更多市场主体在相对稳定的预期中恢复元气。

6月1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中就写道,接下来将加倍努力,“给予大家更多相信上海、扎根上海、热爱上海的理由”。

这既包括短期的提振刺激,也包括中长期的环境营造。就短期而言,强力出台各项超常规政策措施,并予以切实落地,最大程度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推动达产,无疑是当务之急。

市委财经委会议就强调,必须“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的乘数效应、撬动效应和综合效应”。这意味着政策措施在设计出台时,能体现多轮驱动、协同发力的集成效应,拿出具有突破性力度的举措,更要求高效、迅速、不打折扣的落地。 

李强在走访园区、企业时也指出,各级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大走访企业力度,深入细致了解企业需求,精准有效送上政策服务,“以确定性的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以更好的环境、更优的服务吸引企业、留住人才”。这一过程需努力实现“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并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切实为企业营造可以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发展的良好环境。

沪上各区亦要适时打造发展热点,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多机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应努力支持企业聚焦各自专业优势领域攻坚突破,不断拓展新空间、开发新业务、引领新需求。

而在中长期层面,上海更需要持续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展示上海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意志,用不断优化完善的制度、规则来提供确定性、增强说服力,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

唯有在这些深层次的方面作出努力、释放信号,才能更好地“留人留心”,并如一贯期望的那样,让各路人才“近悦远来”。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均陈正宝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