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特殊时期,肺科医院连续两天挑战两例高难度肺移植手术
分享至:
 (3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22-06-09 18:33
摘要:​每个等待肺移植的患者,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的期盼。

“日出唤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在刚刚过去的端午佳节,当大家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时,两台重磅肺移植手术悄然上演,两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接续发生,上海市肺科医院一号楼的灯光如常地彻夜辉煌。上海复苏、病患重生,相遇在这个难忘的日子。

使命必达 与时间竞速

“特殊时期下不了高速,只能在高速上交接了。”

这是前所未有的转运,供肺辗转广西南宁、广西贵港、浙江杭州三地到达上海后,从机场到高速,从高速到医院,全程历时5个小时——盼望着、盼望着,直到“取肺小分队”的准信来到,整个团队才吃下第一颗“定心丸”。然而,供体质量参差有别,远程运送客观上也导致了供体冷缺血的时间越长、质量会越差,留给移植手术剩余的时间就更短,也更考验技术熟练程度、团队默契程度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及水平。

每一次取肺顺利与否,决定了肺移植“保卫战”的第一枪。当“取肺小分队”出发后,肺科医院移植手术团队已有条不紊地展开术前准备。因为在所有脏器移植手术中,肺直接跟外界相通相连,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易感染,所以必须保证第一时间开展手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循环科、麻醉科、超声科、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骨干枕戈待旦,而手术台上年逾古稀的叶先生也在焦急等待着供肺的到来……

厉兵秣马 背后的磨砺 

每个等待肺移植的患者,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的期盼,支撑起这份期盼的,是一个团队的集体拼搏。所有肺移植均为急诊手术,移植团队需时刻处于应急状态,面对游离在生死边缘的患者,需要一个有激情、能吃苦、打胜仗的肺移植团队。手法高超的灵魂人物,精心运作的麻醉,全程对接的协调员,供肺的获取维护,整体的评估统筹,护士团队的全力配合,值班团队的及时处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不打无准备之仗”,上海市肺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肺科医院肺移植团队领头人陈昶教授领衔的团队至今已成功进行了百余例肺移植手术,成功率和存活年限在全国领先,是沪上首屈一指的“肺移植大户”。这支博士云集、平均年龄仅45岁的团队从没停下自我加压、自我成长的脚步,仅2022年上半年,就已进行60余场肺移植临床专题学术培训和研讨,充分复盘之前的所有移植案例;几乎每天一次的学术大讨论为肺移植手术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汲取了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强化了彼此的实操配合。

围绕每位患者的特殊病情、相应的治疗策略和保障方案,移植团队都会在术前专门组织两三个小时的病情研讨,其中涉及供体科学获取与转运,心、肺、肝、肾、基础病以及其他合并症的防范处理,手术中间的困难与对策,手术以后的用药和准备……移植团队针对各方面可能发生的情况展开激烈讨论和反复推演,形成详细预案。一旦出现供体,移植团队就分为6个小组精准落实,患者当即接受相应介入治疗,让肺和胸壁表面的异常增生血管能够尽可能封闭,减少术中出血,同时进行营养管的放置,并对手术中可能大量的出血进行足量血源和凝血药物准备。

左右权衡  唯生命至上

还记得5年前,叶先生初次来肺科医院就诊时已呈蜂窝肺、肺动脉高压,高流量的吸氧情况下,从事简单的床旁活动仍觉气促,生活无法自理。今年5月底,他入院进行肺动脉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让人揪心,“非常高的肺动脉高压已经造成心脏形态变化,一旦超过心脏能够承受的临界点,随时可能发生猝死。”陈昶说。长病史导致肺结构和供氧功能被破坏,伴有感染和多个脏器功能受损,以及身体耐力的改变,营养状态的不足……

“底子弱”导致的多重困难让这台手术面临更多局限,对于这样一位73岁的高龄患者,一般移植单侧肺更安全,但重度肺动脉高压已经导致他的多个脏器受损,为了使心脏和肺的功能得到更好纠正,只能进行双肺移植;二是围手术期难以保证他的身体状况始终平稳。错综复杂的病情、长时间的病程已经导致叶先生身体状况非常脆弱,一旦手术前、中、后有血压的波动或其他特殊情况,就有可能对肾脏造成致命的伤害,对身体产生断崖式影响,因此这种24小时的精细调整特别不容易;三是长时间肺部疾病和胸膜病变导致其左肺已经严重缩小,肺组织与胸壁之间产生“纤维板”状的粘连。要把这层铠甲和病肺从胸壁上剥离下来,出血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风险增加。对每个危在旦夕的患者,肺移植团队都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殚精竭虑、未雨绸缪:一要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二要保证用ECMO维持的过程里血压平稳,三要尽可能减少使用肝素避免出血,四要与辗转运送到的供体进行无缝衔接。

病情已经不能再等,这一系列的考验都需要见招拆招、逐一克服。6月3日,无影灯下7个多小时的紧张双肺移植手术后,叶先生依赖机器基本可以进行循环和呼吸的支持了。机器的动态调节和病人手术后应激状态,又成了术后最大的挑战。

迎刃而解 我们不一样

无独有偶,像叶先生这样“走钢索的人”纷纷到肺科医院寻求解决办法。李先生69岁,高龄、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差、需长时间高流量吸氧。而肺动脉高压,又需要ECMO辅助。6月4日,移植团队加班加点,一方面随时关注叶先生的情况是否稳定,另一方面在深思熟虑后,为李先生施行了单肺移植术。

6月5日一早,移植团队全体来到叶先生、李先生床旁会诊。他们的所有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家的脸上洋溢起掩饰不住的激动和喜悦,本来担心连续两天两例高难度肺移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都已“过五关、斩六将”得以迎刃而解。当然,患者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经历很多难以想象的艰难和考验,但离器官融合和康复,是越来越近了。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心更高的山。”上海已经复苏,肺科医院肺移植团队的拼搏还将继续,他们将把疫情中磨砺出来“白衣执甲、勇敢逆行”的精神贯彻到肺移植手术“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征程中去,服务更多患者、造福更多人民。

栏目主编:顾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