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曾经银行卡遗失也找居委会?如今上海基层居委干部不为台账敲章发愁,他们在忙什么
分享至:
 (4)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王闲乐 2017-03-26 09:02
摘要:社区居村的“减负”与“增能”,为居村放下不应有的“包袱”,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坚实基础。

 “以前,忙于应付上面摊派下来的各种活;现在,放手去做居民真正盼望解决的事。”


作为天山街道玉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齐义红对“减负”有了最切身的体会。她和她的团队一度为陷入各种“台账”、“敲章”而发愁,“居民连银行卡遗失也来找我们。现在好了,什么事该派,什么事不该派,什么章该敲,什么章不该敲,一目了然。”


跳出了“台账堆”“敲章苦”,社区干部也相应切换了服务频道,齐义红称之为“回归本职”,“我们开始腾出更多精力了解居民需求,致力于居民自治。”


这一显著变化,是沪上社区工作者的共同感受。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这样诠释,社区居村的“减负”与“增能”,为居村放下不应有的“包袱”,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坚实基础。

 

减负担:120项印章事项减到22项

 

在基层社区,曾有句颇为无奈的戏言:“负担年年减,任务年年重。”


做了10年社区干部的齐义红对难敲的“章”深有感触,“有位居民因为房屋买卖一事跑到居委,叫我们开监护人证明,你说,这证明怎么开?”
当初“1+6”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课题调研时,最为社区诟病的就是“敲章”。有人做过统计,居委会印章使用事项达120多项,内容五花八门,涉及亲属关系、房产归属、物权归属等法律事实证明,还包括办理信用卡、贷款证明等。


除了不合理证明,还有各种台账。以前,本市居村委会协助行政事项140多项,涉及优抚救济、劳动就业、社区治安、拆违等。“居委会协助电梯维修、锅炉安全检查等事项,可这些专业技能是居委会能替代的吗?”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居村干部“被动式托底”不堪重负,大量的不合理事务挤占了居村为民服务时间。而“减负”涉及180多项法律法规,与各个委办局的职能又盘根错节,市民政局当初召开“减负”会议,就有人直摇头,“历史遗留问题太多,怎么减?”


但这个硬骨头被啃下来。为深化落实市委“1+6”文件,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规范本市居村委会协助行政事务和加强居委会印章管理的工作。各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听意见,用了一年时间清理。市民政局基政处处长章淑萍告诉记者,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开展了专项治理,一是自下而上梳理,组织全市16个区开展基础调查,对居村委会协助行政事务和居委会印章使用事项做了全面摸底。二是自上而下梳理,协同61个市级部门,初步梳理了市级部门下沉事项和相关法规政策依据,最终形成了两份指导意见,并配套“居村委会协助行政事务”和“居委会证明类印章使用”两份参考清单。


“减负”效果立竿见影,梳理规范后,本市居委会协助行政事项减少至37项、村委会46项;居委会印章证明减少至22项。


清单确立后,各区依照执行,有的还进一步作了创新。比如宝山区推进“电子台账”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数据整合实现“一网三平台”工作界面,切实为居村委会“减负”。长宁区制定了委办局和居委会分别适用的 《长宁区居委会依法协助行政事项清单》和《长宁区居委会印章使用范围清单》。


拿到减负清单的齐义红说,“这下心知肚明,豁然开朗了”。

 

有底气:社区进得了人留得住人

 

家住密云路621弄的邵阿姨发现,现在来居委办事方便多了,因为工作人员都是多面手。上周她带着儿媳到林云居委会办理孕妇联系单,正值计生干部有事外出,在她以为白跑一趟时,另一位社区干部为她办好了孕妇联系卡。


邵阿姨的感受得益于社区干部的“增能”。考虑到不少居委干部较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居委工作又忙闲不均,虹口区曲阳街道试行“全岗通”,要求居委干部像“全科医生”一样,做到一专多能,不仅要精通自己的条线,对其他条线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居村,居村干部服务和管理的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卸下沉重“担子”的居村委,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居民服务中。而如何给这支队伍“增能”,提高其治理能力,被放在了与“减负”同等重要的位置。虹口的“全岗通”就是其中一例。
记者了解到,通过打造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这支基层队伍的结构在不断优化。数据显示,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达4.3万人,一大批年轻人进入队伍,包括一些白领、企业管理人员,队伍的“进口”打开了。


齐义红是个“75后”,她所在的玉屏居委会有3个“80后”、2个“70后”、2个“60后”。“社区开始进得了人、留得住人。”


为提高服务居民的精细化水平,提升基层队伍能力素质,社区干部的培训也由此提上日程。徐汇区制定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推动队伍岗位成才、专业成长,形成有特色的队伍培育体系;青浦区着力打造农村基层组织“神经末梢工程”,全面加强村民小组组长队伍建设,激发农村社区治理活力;而在浦东,洋泾街道结合自身特点,每月组织居委干部开展各类培训,外出参观特色街镇,让大家对于如何搭建自治平台、引导居民参与自治有了新的启发。

 

增能效:居民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减负”为社区松了绑,培训让居委干部有了“底气”。如今,齐义红自信满满,“居委会应付街道的事情少了、服务居民引导自治多了,现在只要居民想得到的,就一定做得到。”


她举例说,去年有居民反映住宅楼墙体脱落有隐患,“这在以前,居民会到处投诉。可这次不同,我们居委会搭建了平台,让居民自行商量。”当时,300多户居民召集听证会,整个墙体维修工程从头到尾由居民一起参与,完美解决。不仅如此,小区还组织开展了业委会主任沙龙、以茶会友工作室、党员微心愿等一批自治项目,居民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居村干部开始把重点放在对居民的需求挖掘和回应上,类似这样的自治案例已在全市全面开花。比如,浦东新区全面推广自治金项目化运作,“用途由居民议定、花销由居民参与、收效由居民评估和分享”,优化社区资源配置,促进居民参与自治事务。杨浦区引入社会组织运营睦邻中心,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会所”,形成服务社区居民的公共空间。


“增能”之后,居民与社区干部的关系也为之一变。不少居民说,居委干部不再是焦头烂额的状态,开始懂得倾听了,他们也更乐于和居委干部说说心里话。


居民对居委会工作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高,虹口区委托第三方做的调查显示,半年多来,已有85.56%的居民表示在遇到困难时会向居委会“全岗通”寻求帮助,95.80%知晓“全岗通”的居民认为居委会能较好地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据悉,“全岗通”已在虹口区全区的213个居委会中推广开来。
为进一步做实社区的“减负增能”,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市民政局也在不断推动资源下沉和整合,使社区政务服务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受理服务中心(分中心)达到249家,实现“一门办理”、“一口受理”与“全年无休”三项达标率100%。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