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自述丨上海广播电视台石景宇:23户阳性2户待转运,我只害怕了5秒钟
分享至:
 (7)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22-05-07 20:20
摘要:既是 “大白”,也是“小蓝”、“橙马甲”。

下午2点多联系上上海广播电视台(SMG)的石景宇时,他正在医院里为小区居民配药。排队、挂号、取药、消杀、分装,一通忙活下来,配一次药要花好几个小时。作为一名党龄14年的青年党员,石景宇从3月下旬起,主动向社区党组织报到,一天不落地参与到小区志愿者工作中:做过核酸检测消杀、物资配送、材料整理等志愿服务,还参与策划组建了小区急难危重药品采购团队,为小区老年人购买急需药品。他既是 “大白”,也是“小蓝”“橙马甲”。

讲述人:上海广播电视台团委总干事、上海市青联委员石景宇

我家在浦东新区康桥镇,住在一个比较大的小区,总共有1431户,3500多位居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三四成。疫情发生后,作为青年党员,我希望自己能够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3月底,有楼长在征集志愿者,我就填了表格。头一天没人联系,我有点失落,第二天直接找去了居委。

从4月1日起,我天天去居委报到。做过抗原分发、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物资搬运、居民调解等工作,是“大白”,是“小蓝”,也是“橙马甲”。久而久之,大家都说我是居委的编外人员了。

在居委分装抗原试剂

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是我日常的重要工作之一。小区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上榜。最多的一次是将近20例转运,6例待转。坦白讲,面对疫情,我也有过恐惧。还记得那天是4月12日,小区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中午11点,指挥处通知我到一栋楼进行上门检测工作。我和同伴乘坐电梯到达18楼,然后一层一层走下去,一户一户敲门做核酸。居委主任说,景宇,你做好防护,这个楼栋里62户人家,有23户阳性,还有2家贴了封条待转运。也就是说,这个楼栋有非常高的交叉感染风险。

听到这个,我真的吓一跳。我和爷爷一起住,他80多岁了,万一我感染了再传染给他就坏了。不过,害怕了5秒钟,也就继续工作了。

面对病毒,作为抗击疫情队伍的志愿者,别人不做,你也不做,真的就没人做了。我们必须要经历和跨越这份恐惧。我还记得当时刷到过一条短视频,说志愿者用手掌拍门,会引起居民的不适。于是那天我就用两个手指去叩门。60多户敲下来,我发现手指骨关节都红到有点脱皮了。

做志愿工作时,我听到很多老人有用药的需求,而且都是救命药,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有一户人家需要抗癌药以及治疗抑郁症的药品。4月7日晚上,我们开会到11点半,成立了配药小分队,给老人“代购”药。当时也只是个雏形,不知道医院能不能让我们进、有什么要求。隔天,我们拿着居委会开的出门单,到了东方医院南院,进去两眼一抹黑,好在小区有个居民是南院的医生,帮助解决了很多问题。

日常的配药工作,基本排队就要排上一个多小时,个子最高的是石景宇

疫情期间,医院是一个让人心存畏惧的地点,我也经过了一番心理斗争。从4月8日起,我基本上两天去一次医院,每次都有40个人左右的配药量。有些居民的药可能要跑两三家医院才能配齐,这段时间,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方医院南院、浦南医院、仁济医院我都去过。

我对4月13日那天印象深刻,医院拥挤,还下着大雨。我和队友一次带上48本病历卡和10本自费单,光是挂号就要等待40多分钟,轮到我们之后,还要等待叫号,流程结束后已经一个多小时了。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常常连汗都不能擦,只能忍受着汗流入眼睛的刺痛。配到药后,我们要把每个人的药品用小袋子分别装好,写上楼栋、房号与姓名。因为场地有限,只能在医院里借用椅子,蹲着或跪在地上分装。基本上每次去开药,必定要在医院待上五六个小时。

在医院分装药品

总的来说,居委的工作很细、很具体,面对的都是很细碎的事情。拿我们小区举例,居委在编的人,一共四五个,加上驻扎在居委的志愿者和社工,不超过10人。刚开始当志愿者,进行一些调解工作时,我觉得特别难。因为居民的耐心已经被多日封控消磨得所剩无几,面对居委,有谩骂,有发泄,有不理解,还有人拿网络上的谣言宣泄。我们只能先安抚情绪,等对方平静一些了,再把辟谣信息或我们的做法讲给居民听。

有一天,我正在居委做抗原试剂分装,一位阿姨情绪激动,抓住我的手腕大声斥责,“我没有药了,你们不给我买药,我就要死了”。我懵了,让她坐下来慢慢说。我说,阿姨,你放心,你就把我当你家儿子,先骂我两句,气消了我帮你想办法。这么一说,她情绪缓和了。原来阿姨需要购买一种精神类药物,恰巧这药我帮其他居民配过,知道医院里可以开。于是我承诺第二天去给她配药,才安抚了她的情绪。现在,阿姨和我关系特别好,经常来居委给我送零食。

作为志愿者,有时我也会感到无力和委屈。但一想到居民解决问题后的欣喜,我就浑身充满了劲儿,似乎委屈和劳累都不复存在。

我还记得第一次出门配药时见到的景象。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街道上没有人的上海。当时心里五味杂陈,似乎很难把这个地方与上海、魔都、超大型城市这些词汇联系到一起。

好在,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疫情形势已经开始逐渐好转。一想到自己的劳动,能够为打败新冠出一份力,哪怕这份心意是像萤火虫一样微小的光芒,我也愿意倾尽全力。我还想引用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百年来,时代的每一次向前,都映照着年轻人的身影。今天,该看我们的了!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