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这些手艺人的故事为何能登陆央视?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22-05-06 19:05
摘要:非遗“线上展馆”之后,期待线下“江南之窗”早日再开

船点师傅能否用颤抖的双手重拾搁置八年的手艺?心细如发的绣娘怎样一生只守“一个心思”?记录“人类非遗”传承的影片《天工苏作》近日在CCTV-6播出,通过关于如何“沉得下,守得住,走得出”的故事,在当下展现抚慰人心的力量。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一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从那时起,“非遗”这个概念开始走向大众,渐渐广为人知。截至2021年6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总数达42项,位居世界第一。《天工苏作》由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以12位非遗传承人的视角,展现流传千年的传统工艺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与革新。

做了一辈子灯彩的匠人为何更看重“心里的那盏灯”?年轻人重视“效率”、老匠人更看重“讲究”,矛盾如何调和?当人生际遇碰撞上传统工艺的流变与革新,每位主人公面临的困惑、选择与期望都是鲜活的。正是这样的鲜活,拉近了手艺与大众的距离。《天工苏作》导演孙曾田表示,创作者不只要关注手艺的“技”,更要关注“技”背后的“道”,这个“道”是工匠精神,也涵纳文化、情感和哲思,关联社会、经济和时代变迁。

《天工苏作》中,灯彩匠人说,“世界上的灯,说到底只有两种——给人家看的和给自己看的。给人家的挂在外面,亮了还要灭;给自己的放在心里,始终亮在那儿”;明式家具传承人说,“你有没有闻过木屑花的味道?在所有的木头中,紫檀木的木屑最香,那是时间封存在木头里的味道”;香山帮传人说,“万物生长,草木枯荣,都有自己的周期。香山帮已经扬名上千年,现在走到了岔路口。”还有船点师傅为了表达对小孙女的爱,用颤抖的手重拾搁置了八年的手艺;两位苏州玉雕大师面向市场和面向传统,选择不同的“登顶”道路。这些都是寻常手艺人不寻常的故事和内心激荡,它们呈现手艺所包含的“讲究、哲思和温度”。

去年6月28日“苏州文化遗产日”,《天工苏作》开启上海、北京等全国46城点映。“苏作馆”旗舰店还亮相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天工苏作》开启一座非遗“线上展馆”,苏作馆推开的就是一扇线下的“江南之窗”。首批12个苏作门类、36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200余件艺术精品在此集中展销。此次《天工苏作》登陆CCTV-6后,传承人表示,期待疫情结束后能与上海市民再见面。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