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81岁《天书奇谭》美术设计黄炜:52岁的“小伙子”每天送我去医院打点滴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整理 2022-04-23 12:25
摘要:“在封控期间,谁照顾老人都是应该的”。

防疫封控期间,人最怕的是生病,老年人尤其如此。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事让一位老动画人碰上了。尽管为此尝尽了病痛的滋味,但他发现了一群真心助人,无怨无悔奉献自己的好人,更感受到危难时刻普通人挺身而出的互助精神和社区温暖。

讲述人: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 黄炜

我,一个81岁的老人,疫情以来,身体正常,连基础病也很稳定。说起年龄来,别人都问,“您真的81岁吗?”疑心我骗他们,因为我头发还没全白,看起来似乎比较年轻。

可没想到这次封控期间,我却患了病。

4月7日,我左边一条腿突然沉重得无法走路,并且伴随着强烈的红肿与疼痛。给医生朋友看过照片,都说必须尽快去医院诊断治疗,否则有加重的危险。

4月9日,我叫了120救护车,躺在车里进了上海六院急诊,诊断结果是得了丹毒(流火)。当时,我整条腿都是红肿的泡,有的泡已经溃烂,医生说,如果再拖下去可能发生休克或是局部坏死,有效的治疗只有连续两周或更长时间的抗生素点滴。

这使我非常为难。第一天的急诊结束了,以后每天的治疗该怎么办?小区在封控,孩子又不在上海,谁能每天坚持送我去六院?总不能每天都叫120吧,120来一次小区,会给邻里增加很多不安,我也不想为此挤占医疗资源。

经过和居委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最后物业蔡经理在志愿者群里提议:有位老先生需要每天去医院打点滴,能否请志愿者中会开车的人帮帮忙?

“我来。”很快,一位叫江忠的业主主动报名。当天下午2点,他就来接我出发去医院。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江先生,他长得很精神,身体结实,穿一件短袖,好像不怕冷似的。他其实52岁了,但在我眼里,还是个“小伙子”。

江先生开一辆宝马车,很快就到了医院。不过,后面的等待时间很长。我的实际治疗,领药、排队就用了两个多钟头,打点滴又用了三个半小时,加上每天当场测抗原、核酸,点滴结束已经是晚上9点40多了。出了院门,江先生竟还在医院外等着,到家已是晚上10点10分了。

从4月10日开始,每天江先生都如约而至,耐心地等待我打完点滴再送我回家,有时候晚上11点才到家。我曾劝他,挂点滴的六七个小时里,不如先回家休息,但他全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我与江先生虽同住一个小区,但素不相识,而他每天外出都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十数天来,每天!连续!不论刮风下雨,他都精神饱满地送我去医院,还要在外面等若干小时,从不迟到,也毫无怨言。

我只知道他是开公司的,有一个大学毕业的女儿,有时他穿着大白服来发东西,我都认不出他了。他很勤奋,也很低调,做好事从不声张,这十几天下来,我觉得这辈子都欠他的。

江先生对小区其他老人也很照顾。看到老人不会团购,缺少营养,他就自费先后送给全小区的37户80岁以上老人和孤老每人一箱牛奶、30个鸡蛋。他说,“谁家都有老人,我们都应尽心照顾。我家的老人不在身边,在封控期间,谁照顾老人都是应该的”。

疫情以来,我们闵行区青衫路150弄龙柏四季花园里好人好事很多。物业管理、保安、志愿者们都齐心协力为大家服务。我们小区的爱心人士把家里暂时有富余的物品,如油、盐、酱、醋等放在楼道小桌上,让有需要的人取走,再把自家多余的物品放在上面,这样的爱心接力让人感动。

得知我生病的事情,小区里好多人也主动关心我。昨天晚上,一位自称是“邻居”的热情女士来按我们的门禁,“黄老先生,你的病好了没?还需要什么?”太太忙替我回复,“好一点了。”她非常有礼貌地说,“为了帮助老先生早日康复,我特别来赠送一些用品,是你们上医院用得着的,已经挂在大门的门把手上。”说完便匆匆而去。我们打开大门一看,门把上果然挂着一个纸袋,里面有牛奶以及酒精、喷雾器、口罩等,而她并没有留下姓名和楼址。

一次生病,引出了邻居中的那么多好心人的热情照顾和关爱,我心中既是感动,又很不安。我想向他们表示感谢,也想向这些好邻居学习如何关心大家,共渡难关。他们无私奉献和助人为乐的品质,帮助我走过了最严酷的时光。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受访者 图片编辑:朱瓅
题图说明:每天送黄炜去医院的志愿者江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