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自述:封楼10天,我在上海做了一个私藏图书的借阅实验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佩英 2022-04-11 19:04
摘要:静下来,不被繁复的信息干扰,把时间交给阅读

讲述人:刘佩英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

毛姆有一本书,书名就叫《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对身处疫情中的上海市民来说,这句话再合适不过。

我家住长宁区,小区自4月1日起发现3例阳性,第3例是10日早上确认的。参照本市“三区划分”的原则,属于“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会被划入封控区,继续实施“7天封闭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这样看来,从今天算起,我们小区至少还要坚持14天的封控时间。

那么,接下来这半个月该如何度过?作为出版人,我能为我们的居民、楼友做点什么?

图书,是我最多的资源,也是我最有力的武器。

我是购书迷,不敢说读书迷,因为很多书,买回来还没来得及看,但还是继续买。能不能把我的藏书在楼群里公开,让感兴趣的楼友来借阅,为大家烦乱的心境提供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以便更从容地度过未来半个月的抗疫时光?

我觉得这件事值得一做。一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份疫情期间生活方式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居民群体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习惯,对做出版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市场信息。

于是,我开始了这场被我自己称为“私藏图书邻里借阅”的社会实验。

我居住的这栋楼有93家住户,120位居民,大部分是附近上班的企业管理人员,也有带着孩子生活的一家子;还有估计不少于20位的日本、韩国居民。

从这些信息出发,我从家里藏书中挑选了第一批30本书,分为5个类别:少儿类、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经济类。每一个类别各6本书,每类放在一起,我都拍了照片。


我选择的部分图书

早上8:30,是大部分居家的人起床和早饭的时间。我在我们的“8号楼抗疫群”里发出了消息:“各位邻居好,我是一个出版人。居家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从家里的藏书中选了30种。发在这里,如果有看中的,可告知一声来借阅,我消毒后放门口。珍惜居家的时光,愿每天都过得更充实美好。”

很快,就有多位楼友作出反应:“太棒了” “精神食粮” “(所选)书也符合当下”。10分钟里,两位楼友跟我预定借书。我把书做了必要的消毒,放在门口,请他们“无接触”自取。


楼友们的反响

随后,因为物业通知大家做抗原测试并把测试结果拍照发群里,借阅信息被90多户楼友的测试结果照片淹没了。

中午12点半,我把借阅消息又发了一遍。好几位楼友来咨询借书细节,表达了对部分图书的兴趣。也有楼友对已经被预定出去的书感兴趣,我一一记录下来,告知楼友,一旦书还回来就会通知他们来读。

无须讳言的是,我发出的关于图书借阅信息的热度,远远不及其他物业通知、团购接龙等信息。这也符合图书作为一种精神类的需求,相对生活硬需求方面,是居于次要地位的状况。有几位楼友加了我的微信,告诉我平时更多的是看电子书、听书,纸质书很少读。有一位电商的总裁表示,手上正在读一本书,快两个多月了都没看完。

我会继续我的实验,接下来多天,还会整理、发布合适的图书,记录下楼友的相关反馈。作为“特殊情况下,社会人群阅读习惯的一项社会实验”,由于规模太小,实验数据可能代表不了什么,但作为出版人,随时关注身边的阅读情况,获得一手信息,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静下来,不被繁复的信息干扰,把时间交给阅读,交给更广阔的人类精神世界,缓解疲惫和焦虑,或许就能更好地走过这段抗疫时光。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