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自述:在小区当了3天志愿者后,我向居委会道了歉
分享至:
 (2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頔 整理 2022-04-10 15:01
摘要:再也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讲述人:朱米米

我是一名新媒体编辑,在加入小区的志愿者队伍之前,也曾是业主群里暗暗吐槽居委会的一分子,觉得小区里的大小事务这里不妥当、那里不到位,“还不如让我来干”。直到前些日子响应党组织号召,作为一名党员向社区报到,参加了志愿者,发菜发到手直不起来,敲门敲得手关节痛,嗓子也喊哑了,我再也不“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居委干部“急了”

这些天,居家办公的间隙,我3次作为志愿者参与了物资发放。3月31日18时左右,下着淅沥小雨,闵行区浦锦街道的第一批物资抵达小区门口,小区属于本地动迁安置房片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当晚只有10余名志愿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负责发放约780户蔬菜礼包。卸完、清点完毕,近一个小时已过去,接下来的任务是运送到小区近40幢楼门口再分发到户。 

物业师傅开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进来,他显然有些情绪:“我送到就走,我跟着你们一个个楼卸完,我又得等到几点啊?”见安抚效果不大,居委副主任顾佳瑛急了,嗓门也大起来,“那你走吧,我来开!撒情况?农民额小宁,个宗车子还开伐来咯伐(农民的小孩,这种车还开不来吗)?”

物业师傅见状,转而“噗嗤”一笑:“好好好,妹妹啊,反正我这点电量只能保证你们一个小区了。”后来我才得知,动迁小区普遍物业费收不齐,平时管理积极性不高,居民物业费交得也就更不积极。特殊时期,物业连日加班,难免有些情绪。

“不早了,再晚老人们要睡觉了。”我的搭档,50岁的居委协管员汤燕青告诉我,我们得抓紧送了。

小区门口,大家一起搬运蔬菜。李玮 摄

“你看,确实不容易做吧?” 

穿上大白服,我和汤姐尽快冲向了分配好的楼栋,本想在楼下按门铃、让每户派一名代表下来领取,这样既节省人力,又不增加感染风险。但楼栋门铃损坏程度高,要费大力气才能准确按上,“这样的速度,要发到深更半夜了。”汤姐提议,还是按土办法,一家家敲门送上去。

没想到,许多居民家里的门铃也不够给力,“发菜啦!发菜啦!”一阵“吼叫”后,我们俩配上几乎砸门的力气敲门,一些居民着实被我们吓了一跳,“以为我核酸有问题来拉我了”。没办法,楼里一些老人上床早,年纪大的听力多少有些下降,送来的菜当天不给,放哪里去呢?

天色越来越暗,穿着大白服,汗水和下雨后的湿气一起蒸上眼镜片,视线有些模糊,谁也不知道现在是几点,越到后面,需要更用力敲门和吼叫的门户越来越多。不过,虽然吵醒了很多居民,绝大多数还是对我们表示了理解和感谢,尤其是独居老人。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拿完菜,硬是要跟着我们帮忙发菜。“妹妹啊,你们太辛苦啦!”他陪我们坐了几层电梯,总算把他劝回了家里,关自家门前仍然欲言又止,“你们千万当心啊!”我突然有点鼻酸,老人家一个人住,是寂寞了吧。还有独居的80岁陈奶奶,主动想捐出收到的一部分菜给需要的邻居,“我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给更缺的邻居吧!”

敲到手痛也没有回应的门户,我们只能作罢,不过,有几户的无声却胜有声。比如有一家门口贴着各种水电煤欠费单,我就问隔壁邻居是不是主人不在小区。“哦,对,十几天没回来了,是仁济医院的护士。”还有一家敲了很久,把两边邻居都震出来了:“他们家菜给我吧,我明天转交给他们,他们夫妻是聋哑人。”

发菜的一路上,既有欣慰、感动、感触,也遇到了一小部分的“宣泄”。连续多日足不出户,个别居民多少有些情绪,直接对着我们质问:“哪能回事体,到底什么时候解封?”“第二批物资什么时候发?”“我们垃圾帮我们倒伐啦?”还有一些租户较多的房屋:“我们5个人,只给我们一份怎么分?”“只发本地人不发外地人,是不是真的呀?”发完后,居委还接到质问的电话:“为什么我家的翅根比隔壁的少4个?”

许多人的问题,我们都表示理解,却也着实回答不了。想起出发前居委会顾主任的提示:“如果有人骂,你们就说有事找居委,不要骂志愿者,有事冲我们来。”这才意识到,基层的干部们平时要承担多少压力,收工到家洗完澡,已是深夜23时。“你看,确实不容易做吧?”志愿者鲁孝平私信我。

不停地敲门,志愿者小陆的手都敲破了


在志愿者群,我向居委会道了歉 

刚进志愿者群时,小区的核酸队伍仍有些混乱,我曾质疑过居委为何不按照楼栋推进,直到亲身经历后才明白:过少的扫码机、半夜三点的临时核酸通知、医护人员的时间点太紧张到点就要走、高老龄化小区的居民配合效率、志愿者的人数少……细小的问题聚合在一起,居委制定方案的确难度不小。那天晚上,我主动在群里检讨:“我之前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沟通是消弭误会、改善小区治理的基础。于是,在业主群看到辱骂居委的声音时,我和其他志愿者会以亲身体验告诉他们,居委的工作人员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了。一些信息传达不到位的问题,他们也有不少无奈,希望大家多提实质意见,加强邻里互助,一起携手渡过难关。

慢慢地,在不断动员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我看着志愿者群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到如今的51人。业主群里,愿意主动关心身边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的声音也越来越多,理解、沟通、互助的氛围更浓了,我们服务小区的信心也就更足了。

与此同时,由于我被封在公婆的小区,不放心住在浦西的爸妈,我还潜入了他们的业主群和楼栋群。他们的楼栋有确诊患者,封控时间更长,欣慰的是,楼栋志愿者小王事无巨细,每天制作团购表、邻里互助需求表,安排得井井有条。我曾故意私信她:“这种事有时候吃力不讨好,你别操心过细了吧。”结果,她前脚说“做一次‘团长’太累了下次不做了”,后脚又开始主动收集独居老人、租户的物资困难情况。有时候,部分居民产生不安情绪,她还主动安抚,耐心解答有些本不是她职责内的问题。

我曾询问小王的姓名和工作,想把她写进我的文章里,可直到现在,她依然不愿透露她的信息,只是在忙完志愿工作后回复了我一句:“我做志愿者就是想为大家做点事,不用写我。”我所加的两边的业主群里,有楼里的理发店总监主动提出解封后为邻居们提供免费理发一次,有居民提议筹点款给辛苦跑腿的物业人员买防疫设备,居民们都说,疫情过后,我们要更加互帮互助,多多关心身边的人。

我想,这一定也是我们在这段不寻常日子里的宝贵收获吧。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