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讲述:从程序员帮忙写“抢菜代码”到主动放弃团购,我在浦东封控区的买菜经历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喆 2022-04-06 06:13
摘要:办法一定比困难多。

讲述人:张喆 36岁 企业财务人员

这两天,一篇题为《上海市民明天将迎来真正的买菜难,如何有效解决?》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

作为文中担心的浦东居民,我早上清点了冰箱存货,尚有一定余量;绿叶菜虽不算顶新鲜,但总还有叶子挺括。鸡蛋足够,牛奶也在路上了。不过之前网购的维生素片,可能就遥遥无期了。

VIP也抢不到菜

我居住在浦东中环内一个普通的小区,不算大也不算小,居民有近千户;其中既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我所在的楼栋就有年近九旬的独居老人,也有合租年轻白领;生活设施非常便利,小区边上就有商场和盒马,也是平时买菜吃饭的主要依靠。

小区是3月24日封闭的,迄今已近半个月。之前有同事和朋友居住的小区因发现阳性病例而封控14天,当时我就陆续在超市卖场采购囤货,多是速冻食品和米面一类既放得久又扛饿的主食,蔬菜类也会适当多买,预备3-5天的量。所以小区宣布封控之时,至少在“吃”这方面我并不紧张。

然而48小时封控核酸完成后,又是48小时封控抗原检测,然后无缝衔接3月28日起浦江东岸封控。坦白讲,即便那时冰箱里囤好的蔬菜都还有剩余,说不慌那肯定是假的。

和很多这个年纪的人一样,平时买菜买食品我大多用生鲜类APP,还是其中多个平台的付费“优质客户”。但这似乎并没有为我在“抢菜”时带来便利。按照各APP的时间线,我闹钟定在早上5点58分,抢第一波“美团买菜”,然后8点转战盒马,8点30分再到美团尝试二次下单。然而连着几天除了抢到一单盒马,再未在生鲜电商平台成功下单过。

虹口区曲阳路街道10多位快递小哥将运来的蔬菜分头送到各小区门口。(摄影:蒋迪雯)

每次点开APP看到“外送已预约满”“今日运力不足”的信息,我都百思不得其解:既然小区封控,外送员只是把包裹运到小区门口,为何不用货车以小区为单位运输呢?

后来,连盒马也宣布暂停运送了。好在社区组织购买的第一波蔬菜及时送到,缓解了当时的“菜荒”,随后街道的大礼包下发过两次,暂时补充了库存,算解了燃眉之急。虽说不比长宁的“煎带鱼”,但谁又能说蔬菜不是特殊时期的“奢侈品”呢?

程序员出手了

“你们年轻人平时都玩手机,关键时刻还是人靠得住。”小区旁边有个菜场,我知道但从没去过。直到楼组长阿姨把我拉进小区一个买菜群,我才知道小菜场一对夫妻坚守为周围社区供菜。

尽管用上微信群远程买菜,老板夫妻的服务依然人性化:每天他们会把当天采购到的蔬菜拍成视频发在群里,居民根据视频中的种类,在微信群“接龙”填写需要的品种和数量;两人按接龙顺序打包称重计价,电话通知付款;再统一运到小区大门口,由志愿者帮忙分发。之前居民不算多时,他们还能帮忙代购些肉蛋米面或是佐料。

但这个规则,我足足观察了两天才摸索出来。进群第一天我的微信就爆掉了,随时点开都有数以百计的信息扑面而来:有人不断在问当天有何品种,是点菜还是套餐,价格怎么算;有人看到“接龙”里有人“点菜”,跟着点一串根本没有的东西,奶酪黄油还得指定品牌;还有人找不到“接龙”信息,干脆自己再发一条,后来人纷纷跟进,群里三四条长“龙”同时在飘;一些习惯了之前APP半夜“抢菜模式”的人,凌晨三点还在接前一天的“龙”……

老板夫妻二人根本来不及看这些海量信息。于是有热心居民主动为新人解释,却让我感受到何为“巴别塔”:一位最早在群里买菜的居民,把每天老板能买到的菜称为“当日套餐”,表示当天买菜从套餐中“配菜”,这导致许多人误以为老板是将每天的菜平均分配打包出售,于是纷纷跟进“要一份套餐”。

几天之后,一位神秘的“小助理”忽然上线。

只要有新人进群,"小助理"立即弹出“买菜指南”,从选购到配送流程分步说明,并且提醒“资源有限,最终送菜未必是点菜全部”,甚至在补充说明中还附上老板夫妻的姓,因为有人微信转账时需要补充信息才能成功。信息最后,“小助理”自曝“我是一个机器人”。

居民写代码,微信群新人加入会收到流程提醒

原来是小区里的程序员出手了。因为微信群里大量问题都是重复的,这位居民写下一段代码,将相关问题全部整理说明自动回复,无需老板或其他居民再回答。

不光如此,还有热心居民担任起微信群的管理员,每天早上在“群公告”里写上当天蔬菜品种、数量、预计送达时间等信息,并发布当天唯一的“官方接龙”。

无效沟通大幅减少,老板夫妻的效率也有所提高,原先暂停的代购重新上线。群里一般会有两条“接龙”,一条购买当天蔬菜,一条代购其他用品,当日结清。

面包风波

随着3月28日浦东全区封控,小区各个微信群开始前所未有地活跃,首要任务就是开“团购”。

从蔬菜到大排,从大米到牛奶,各类团购信息涌来,我有两天时间几乎全天抱着手机,一刻不敢松懈,连加了七个微信群,看到能放较长时间的食材立即跟团下单,囤了上千元的各类食材。

等到钱都付出去了,晚上一盘算才赫然发现有些着急跟单,只有微信小程序里有记录,品牌、联系人、发货时间等信息一概没有,客服也联系不上。家里人安慰我,“就当是开坏了盲盒”“特殊时期,有东西能到已经是万幸”。

好在两天之后,微信群里的团购越来越品牌化,巴比馒头的面点,复星的肉制品套餐,光明的牛奶,以及美团的熟食团餐……加上政府不定期“投喂”,多少让我心定了些:有政府托底,企业再发动起来,虽然社区仍在封控之中,后续保障应该能越来越稳了吧?

物资有了,人的心思就活络了,想念咖啡奶茶的声音不时会冒出来。然而很快就会有人出面“灭火”,“不能给志愿者们增加额外的负担了”。大家逐渐形成共识,特殊时期非生活必需品不团,并转告物业和志愿者,此类物品“可以不送”。原本一个打算团购炸鸡的群,“团长”干脆直接解散了这个群。

这时有人发问了:那面包算不算生活必需品?

经过一番激烈地讨论,赞成的声音占了多数。我也赞成。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没有比一条吐司面包更简便更省物资的早餐了。于是,面包被大家接纳团购,但咖啡、奶茶、蛋糕、各种零食以及柔嫩易坏的水果如草莓等,悉数喊停。

就在等待面包拯救我们早餐餐桌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封闭后一直“全阴”的小区,核酸检测后发现一例异常。居委和物业立即更新了规定,所有运进小区的物品,全部需要消毒。

用纸袋包装的面包,经得住消毒剂喷洒吗?这起团购的发起人立即联系商家,确认会在面包外包上塑料袋,并在原先纸袋内再倒扣一层纸袋保护食物,如无法接受可以办理退款。

面包到达当晚,团长请团购群里的志愿者向居委申请,“加班”到小区门口监督消毒过程,现场清理点交,然后两名志愿者驾车为小区各楼栋住户逐一送货上门。事先团长和志愿者在微信群里公布了送货地图,志愿者将位置共享给团长,团长负责在微信群里提醒收货。

闵行区七宝镇一封控小区内,志愿者用私家车装运派发生活物资。(图源:新华社)

一波三折的面包团购告一段落。有了这次经验,未来的团长们在组织团购时,渐渐形成新的规则:团购以楼栋为单位,楼组长或楼内志愿者统计整栋楼的团购数量和后续收费、发放工作。这样能确保每次团购都有志愿者能到场点收,又不给当天在社区值班的志愿者增加工作量,还能让居民不必每次团购就必须进入新的微信群。

原本,我也想发挥职业所长帮忙制作统计表格,没想到楼上邻居抢先一步做好了表格。一问,原来是同行。

入夜,小区家家户户亮起灯光。过去,城市的社区总被称为“水泥森林”,一墙之隔的邻居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可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我感受到“人”的力量与温度。

诚然,我的经历只是个人体验,我听说还有许多小区特别是老龄化社区,缺少信息、人力和资源,需要政府花更多力气做好服务。但我还是相信,激发起每一个人的信心和力量,办法一定比困难多。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钟菡 题图来源:摄影:海沙尔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