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防止回潮,“五违四必”整治如何巩固向好态势
分享至:
 (12)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董幼鸿 鲁迎春 2017-02-23 13:59
摘要:在坚持近期集中整治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建设,重点探索化解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瓶颈的措施,确保综合整治成效常态化和可持续化。

2月22日下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松江区九亭镇北场居委会社区活动中心召开第五次“补短板”综合治理现场会,对今年全市“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市委书记韩正强调,目标要咬住、重点要聚焦,全市各区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再狠抓一年,巩固向好态势,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确定的目标,认真兑现对广大市民群众的承诺。

 

两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补短板”的精神,结合城区特点深入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针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各类顽症,坚持“五违必治”,即重点整治违法用地、违法排污、违法居住、违法经营、违法建筑等行为;坚持“四必先行”,即安全隐患必须消除、违法无证建筑必须拆除、脏乱现象必须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取缔等先行。经过整治,城市区域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违章违规行为明显得到遏制、民生工程得到有效改善、城市管理联勤联动模式得到优化,居民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得到提升。

 

但在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中也遇到一些瓶颈问题,大大影响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期效果。具体如下:

 

一是拆违难度越来越大。老城区违建总面积不大,但数量很多,比如,从黄浦区老城厢地区来看,在已排查出的几千处违建中,大多数违建只有2—3平方米,且大部分是居民的违建,背后还叠加了部分民生诉求。长期以来,违建中存在成片私房简屋违搭,简屋违搭已成为本体建筑的依靠,拆一户可能倒一片,拆除难度大。

 

二是部分顽症反复性增强。在各类顽症得到整治的同时,部分违章违规行为出现回潮现象、反复性增强。如由于前期马路菜场、马路餐饮被整治,而标准化菜场、餐饮店等服务性设施未及时规划或更新到位,给市民实际生活带来了不便,基于市民的实际需求,部分无证无照马路菜场、餐饮店又出现了回潮;由于生活习惯、助动车停放点少等具体原因,非机动车乱停放时有发生;城区乱晾晒问题等难以根治,等等。

 

三是巩固整治成果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当前很多的制度和标准尚在探索中,对整治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这不利于长期固化整治的成果。

 

四是整治行为中的法律困境突出。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的程序,对一起违建拆除案件的处理,至少需要半年,这大大地制约了整治进度和效果,亟需城市管理者创造性地运用法律法规,突破法律现实困境,提高综合整治的效率。

 

五是历史风貌保留与整治之间的冲突显现。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会有一些老建筑被拆除与清理,与区域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存在一定冲突。如何做好整体规划,在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保留并重现中心老城区的建筑特色风貌、保护好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出老城区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推进老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必须面临的课题。

 

今后,在坚持近期集中整治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建设,重点探索化解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瓶颈的措施,确保综合整治成效常态化和可持续化。就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而言,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文化嵌入——深化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文化内涵。中心城区可结合老城区特点,将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要素嵌入到整治过程,强化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的文化内涵,力争保留上海城市历史文化的“根”,达到保护历史风貌和整治工作有机结合。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区域重点历史风貌街区和建筑的保护性开发,重现原街区的肌理和文脉特征,构建既体现上海历史传统、又符合现代城市“有机更新”要求的居住环境。如坚持“重塑老城厢”或 “重建新家园”理念,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将历史风貌区建设嵌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全过程,保留市中心老城区的历史文脉。

 

二是民生保障——强化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外部动力。始终将“惠民生”工作融入到“治顽症、补短板”的过程中,坚持拆除违章建筑与排险解危、治理顽症与保障民生相统一,让居民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得实惠、获满意,提高居民的获得感,体现整治工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要求。如黄浦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重塑老城厢”,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全面梳理和排摸区域内地下管线、涉及消防安全隐患的地下空间和危房等,确定了6大民生工程(厨卫工程、生活服务站工程、平安工程、公共绿化工程、房屋管理工程、管线水道工程)的26类子项目;徐汇区综合整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民众在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获得感,这些惠民措施为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增添了强大动力。

 

三是规划引领——明确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方向。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应坚持“规划”引领,在“拆违章、治顽症、补短板”的同时,针对老城区不具备“旧改”条件的情况,重新规划居民区生活功能,引入城市“有序更新”的理念。实践中可立足于改善居住条件,设立或改扩建标准化菜场和便民服务中心,整体布局绿化空间,规划厨卫设施,扩大社区居民的公共空间,建立“口袋公园”等公益设施,满足居民群众的各类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总之,通过规划和设计引领,将打造功能齐全、便捷民众生活的居住区作为区域综合整治的目标,这也能从源头上赢得居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持续的动力。

 

四是共治自治——夯实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群众基础。积极探索基层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将动员民众参与、社会共治作为区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积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和共治机制,发挥居民和社区组织参与环境综合治理的功能。如可通过居委会出面与居民沟通、征询意见及签约等方式,借助群众自治的方式征求民意、凝聚民心来推动老城区民生工程改造或排险解危计划实施;还可根据区域实际,进一步探索“路管会”、“弄管会”、“片管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形式,扩大群众自治参与面,动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参与,提高中心城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

 

五是联勤联动——提高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效率和效能。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可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大联动大联勤机制,实现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提高基层发现问题和及时控制的能力。今后可重点运用大联动大联勤机制、网格化平台等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模式,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加强视频监控、跨门营业监控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及时发现顽症返潮现象,组织力量进行管理,形成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的工作机制。同时可推进城管APP进社区,提升城市社区管理的技术含量,发挥大数据、网格化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功能,提高基层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效能。

 

六是法治优化——化解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法律困境。在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中,应始终坚持“依法治理”为主线,运用法治的思维与方法指导整治工作,根据综合整治的实际需要,可在坚持法治原则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法律,力争化解行政强制执行中的法律困境,提高综合整治工作的效果。如在拆违程序方面,黄浦区就根据整治拆违的需要,研究出台“拆违十条”,在大的法律框架内制定了快速拆违的简易程序,提高治理违章、排险解危的效率,节约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也有利于从源头上保障综合整治工作依法依规推进,化解综合整治行为的法律困境。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