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纵览 > 文章详情
刷屏之后,我们还能为“金晓宇”们做些什么?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央视新闻 杰文津 2022-01-18 21:36
摘要:从金晓宇的故事中读出的思考,也许能够帮助更多的“金晓宇”。

“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精神病院里,他妈妈今天刚走了。”

由这句极富张力的开场白起,千千万万的读者认识了杭州老人金性勇的儿子金晓宇,一位躁狂抑郁症患者,一位“天才翻译家”。读者们为他们一家的人生故事嗟叹、揪心、感动、哭泣。

人类的悲欢因善良和同理心相通。从金晓宇的故事中读出的思考,也许能够帮助更多的“金晓宇”。

可以放心依靠亲人,但也请不要苛责他们。

金晓宇童年时的家庭合影

因为儿子的病,金性勇夫妇在生活中满身伤痕却从未言弃,哪怕到生命最后一刻。这份浓烈深沉的亲情,是金晓宇的依靠、希望和幸运。

真挚的亲情能点燃患病亲人的人生希望,照亮生命前路。不同的家庭也许会有不同的“取火”方式,但理解与信任、包容和体谅会让火更暖、光更炽。

不需要“天才”的包装,但需要社会的尊重。

金晓宇的翻译作品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多个领域

金晓宇的另一份幸运是他卓越的翻译才能。然而真相是残酷的,“天才”的称呼更多是一种自我安慰。

科学证明,疾病就是疾病,与天赋无关。换句话说:苦难只是苦难,它不磨灭勤奋。

其实,“金晓宇”们的卓越才能是得自于他们异于常人的艰苦付出。他们需要的不是自我安慰的“天才”称谓,而是社会对他们才能的尊重。

正是得益于几家出版社慧眼如炬,患者金晓宇方能蜕变成译者金晓宇。

善良能助一时之急,制度则是融入社会的大道。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百年孤独》中的诗意,正是“金晓宇”们与疾病苦斗时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苦斗甚至要终身伴随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因此,除了家庭的温暖,他们还需要社会助力与制度赋能。

金晓宇少年时的家庭合影

目前医疗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在治疗和康复层面探索推动“医院-社区-家庭”模式,最终目的就是为他们搭建起实现自我价值、重新融入社会的桥梁。

世界吻我以痛,我则报之以歌。后续报道中媒体刊登的一张照片,再次令万千读者动容:照片上是晓宇搀扶着父亲的背影,父子相扶相依,在生活的路上,一起向未来。

金晓宇和父亲金性勇

让我们祝福金家父子,新春将至,希望他们能有更温暖的生活。也让我们所有人携手努力,让他们的故事告一段落的地方,成为更多“金晓宇”们人生希望的序章。

来源:央视网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央视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