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从绩点1.8差点退学到华为天才少年,这位复旦学子是如何逆袭的
分享至:
 (19)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章佩林 2022-01-11 18:33
摘要:他卸载了电脑中的网络游戏

最近,入选“华为天才少年”的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林田,完成了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签约,毕业后他将加入华为无线产品部门。

曾经绩点1.8,差一点退学的他,如何在改变中实现逆袭?一起来看看他与华为的故事,他与复旦的九年时光。(绩点,是评估学习成绩的一种方式,每个高校各有不同。复旦大学学生的绩点是根据每门课程所得等级换算后相加,再平均到所修学分的平均数,满分为4.0。1.8是一个比较低的分数。)

【“整个秋招期间,我只投了华为这一家公司”】

2019年,林田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受到了华为的关注。去年暑假,林田进入华为无线产品部门实习。一段时间下来,他觉得这里和想象中别无二致,非常契合他的预期。

提及实习过程中让他肃然起敬的事,他说:“实习汇报时,我提到印象中,学校可能更注重于理论推导的严谨性,企业可能更注重于实际落地的结果。但部门领导表示,华为永远追求技术的严谨,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都力争做到最好。”

“整个秋招期间,我只投了华为这一家公司。”林田说。刚读博期间,他也比较迷茫,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当华为因为5G领域的突出成果受到制裁后,仍坚持挑战技术突破,林田决定奔赴华为,再没有动摇过。

实习一段时间后,他被部门主管推荐参加“华为天才少年”的面试。印象中最深的一轮面试,是面试官让他通过电子黑板,在几分钟之内,把所做工作的核心思想进行讲解。

“面试的时候,我们可能下意识地认同面试官抛出的观点,但这里面是不是有‘陷阱’,需要快速反应。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命题,你需要有质疑命题本身并不成立的自信。”

【“至今,我仍感谢‘绩点1.8’的那段时光”】

如此自信的林田,谁能想到他在大一第一学期的绩点只有1.8。“当时,我以为大学随便玩玩就可以了,完全沉溺在游戏之中,期末考的时候才发现功课完全荒废了。”林田说。

相比成绩的打击,更让他难过的是父母的失望。春节期间,老师打电话到家中,询问是否因家庭经济困难耽误了学习,并告知这样的绩点继续的话,会有退学的风险。

“万家灯火喜度元宵的那天,父母却要送我去车站返校参加补考。”他回忆,“在只有我一个人的寝室里,面对冰冷的墙壁,突然就感觉无比地想家。我暗自下定决心,以后绝不能再挂科、再补考。”

大二择方向时,林田进了通信工程专业。用他的话来说,“给了我一次救赎的机会”。他遇到了带着他一起学习的室友,给予他支持的辅导员,给他无限信任的导师。“我觉得,这就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吧。”

不希望辜负别人期待的他,开始“打开”自己,积极担当班委、参加班级活动,努力从大一的状态中走出来。

“当时给我们上课的系主任迟楠老师找到我,她每天都在阅读最新的文献。信息行业正在经历剧变,稍不努力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林田说,“迟老师的话点醒了我,在学习和科研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刻苦勤奋与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卸载了电脑中的网络游戏,取而代之的是课程相关的电子书籍;课余时间不再窝在寝室,三教、光华楼里都有他的身影;反复刷课后习题,并提前预习知识……

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在大三学年,林田取得了接近满分4.0的优秀绩点。重拾自信心的他,开始展露学习的潜力。

前不久,林田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获评2020-2021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这些都是林田最初不敢奢想的。“最开始的目标很小,只想着至少不能被退学。”他笑道。

“至今,我仍感谢‘绩点1.8’的那段时光。”他说,那段时光锤炼了他的意志力、抗压力。“已经是从低谷走出过的人,无论再遇到什么困境,我都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能走出来第二次。”

【“过去的六年,是我迄今最快乐的六年”】

初见导师朱宇,由于大一时期的挫折,林田不自信地告诉朱宇自己的绩点不算高。但朱宇给了他意外的信任,“他笑着告诉我,自己从来不以绩点高低去评判学生。他觉得我有足够的潜力,也相信自己的眼光。”林田说。

“朱老师让我安心提升绩点,如果没有保研的话,他也愿意等我考研,再去做他的学生。一个人在低谷的时候,如果有人能给予他十分的信任,是弥足珍贵的。”提到他的导师朱宇,林田眼含热泪。


林田(第二排右一)和导师朱宇(第一排中)以及实验室团队

林田回忆,研一时的某个晚上,他照常在实验室看论文。“我脑海中突然涌现出一个想法,第一时间径直跑去找朱老师讨论。实验室和他的办公室只隔了一条短短的走廊,当时他已关上房门,背着包出来。”得知林田的来意后,朱宇重新进门、开灯,坐下来细细讨论。等林田回到实验室时,才发觉已经过了半夜十二点。“朱老师无论再忙碌,总是会在我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并给予我力所能及的帮助。”

“朱老师是最为学生考虑的那种老师,‘一年必须发多少篇论文才能毕业’这类问题,在朱老师实验室是不存在的。他的要求是学那些你觉得有意义的东西,做那些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而他则会尽可能地给你提供一切需要的支持。”林田说。

在进入实验室的六年时光里,林田从未称呼过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在他看来,朱宇和他是无比纯粹的亦师亦友的关系。“朱老师给了我足够的科研空间,又尽可能尊重我的科研兴趣。所以,即使通宵达旦也不觉得累。”

日常科研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林田也会碰到很多难题。又是一年春节期间,林田投稿的第一篇论文,收到了被拒的消息。朱宇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科研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无法走得更远。在朱宇的鼓励和帮助下,通过不断地修改完善,林田的论文最终得以发表。截至目前,林田已发表13篇论文,其中SCI 论文8篇。“这些论文都是科研的‘副产品’,我真正享受的是可以自由地不断学习的过程。”

林田感叹,现在回头看,科研路上历经了大大小小的挫折,但相比在实验室获得的那些由衷的快乐,都显得微不足道了。“过去的六年,是我人生迄今最快乐的六年。”

“科研路上能够自由驰骋,同样离不开我父母的支持。”林田说。他透露,自主招生填报志愿的时候,父亲本希望他能报考经管类专业,但当他坚持选择技术学科方向时,父母还是给予了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父亲从小就鼓励我生活中处处多思考。比如在等候饮料时,父亲会让我思考店里各种机器的工作原理;去理发店时,父亲会认真地跟我探讨,未来机器人代替手工洗头发的可能性和技术难点。”在父亲的引导下,林田从小就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

“我一直希望,谨以我所有的努力,让所有关心我的人可以露出微笑。”

【“复旦,是我第二个家”】

“每次从地铁站下来,看到高高伫立的光华楼,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里,算是我第二个家了。”在复旦,林田度过了将近9年的时光。

“复旦的学风滋养了我整个学习生涯。”他说。如何形容复旦?满足和热爱。初来复旦的时候,他并没有太多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如今,他常和实验室的学弟学妹说的一句话是:铸就复旦荣光,我辈义不容辞。

再过几个月,林田将带着复旦给予的这份滋养加入华为,他希望自己初心如磐,继续在通信领域深耕,为科技创新注入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题图和内图由复旦大学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