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见识录 > 文章详情
遇见博物馆“黄金木乃伊”展来上海了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蒋迪雯 2021-12-28 09:10
摘要:最值得关注的展品属6具黄金木乃伊,来自公元1世纪左右“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埃及。

12月27日,作为“遇见博物馆”在华东地区首个线下旗舰馆,“遇见古埃及·黄金木乃伊”“遇见印象派·诺曼底曙光:十九世纪欧洲绘画流变”两个重磅真迹展正式亮相上海静安馆。

约公元1世纪“黄金木乃伊”。

莫奈布面油画《埃特勒塔》。

“遇见古埃及·黄金木乃伊”展分为7大展览单元,最值得关注的展品属6具黄金木乃伊,来自公元1世纪左右“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埃及。展览还包括约2000年前的11幅法尤姆木乃伊肖像和2具肖像木乃伊。罗马时期的木乃伊画像即所谓的“法尤姆肖像”,是古代世界最引人注目的肖像画之一。另外,展品中还包括12件镀金彩绘木乃伊面具;18件古希腊风格的神像、雕塑、石碑;25件古埃及贵族陶罐和首饰;33件玻璃容器、莎草纸文件等稀世珍品。

约公元1世纪“男性木乃伊面具”,展现出一个留着山羊胡须的男人,胡须不多,仿佛刚脱下兜帽。他手持花环和一卷莎草纸,这是识字、成年和地位的象征。该面具在现代被数次大面积修复过。

约公元1世纪“伊索斯女性木乃伊”,从这具木乃伊的镀金面具上可以看出逝者罗马风格发型和首饰,外面绘有埃及神祇图样和象形文字。

约公元1世纪“女孩木乃伊”,是成年女性木乃伊的微缩版,首饰相当华丽,看起来像富有的罗马人,面具为镀金混凝纸浆材质,包裹的布上绘有大量埃及图像——这是公元1世纪哈瓦拉地区的典型特征。

约公元1世纪“帕尔米拉的墓葬半身像”,在木乃伊彩绘画像与面具流行于埃及的时代,罗马帝国的其他地方也制作纪念逝者的半身石像。其中一座表现的是一名包着头巾、绑着头带、戴着面纱的无名女子;另一座雕刻的是一名手持书卷的蓄须男子。

公元2世纪“男性木乃伊”,这具来自哈瓦拉的男性木乃伊的画像,展示一名蓄须成熟男子形象。画像绘画风格属于哈德良大帝统治时期(公元117—138年),包裹的布上绘有精致的圆领和传统的埃及葬礼场景。

约公元前1世纪一对黄金耳饰,有非常精致的颗粒状饰物,在设计上与埃及风格大相径庭。

约公元1世纪“蛇形手镯”,盘绕的蛇是权力和保护的象征。“希腊-罗马”时期,非皇室成员的墓葬习俗也采用了这种埃及皇室特权,上层阶级女性的木乃伊盖板上也绘有类似的手镯纹样。

同期开幕的“遇见印象派·诺曼底曙光:十九世纪欧洲绘画流变”展,展品全部来自法国诺曼底绘画协会收藏的61幅大师真迹,包含德拉克洛瓦、库尔贝、柯罗、马奈、莫奈、莫里索等法国绘画大师的作品。

1883年莫奈布面油画《埃特勒塔》。

1892年欧仁·布丹布面油画《埃特勒塔的小船》,布丹是莫奈的老师,最早一批在户外进行风景画和海景画创作的法国画家,被柯罗赞为“天空之王”。在这幅画中,布丹将目光集中于停泊在象鼻山附近海滩上的数艘小船。

约1849年欧仁·德拉克洛瓦布面油画《埃特勒塔》,画中有诺曼底标志性的象鼻山。欧仁·德拉克洛瓦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画家,在描绘《埃特勒塔》时,德拉克洛瓦选择了一个俯瞰视角,突出了海湾幽深、山崖耸峙的视觉感受,传递出一种浪漫主义所推崇的“崇高感”。

观众在欣赏“遇见印象派·诺曼底曙光:十九世纪欧洲绘画流变”展。

据悉,除两个重磅展览外,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还将在2022年相继推出包括洛可可艺术家布歇、印象派艺术家雷诺阿、拉斐尔前派艺术家米莱斯、立体主义艺术家毕加索、街头涂鸦艺术家凯斯·哈林、日本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歌川广重、喜多川哥麿等艺术大师的原作真迹展、精品展。同时,受观众欢迎的“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也将于2022年下半年在沪与观众见面。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张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