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等浦东大道通车,等那等车的少年
分享至:
 (7)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章迪思 2021-12-09 10:16
摘要:我们依然一次次经过熟悉的路段,它是见证了我们青春岁月的场所。

浦东大道即将结束旷日持久的施工改造,全面恢复通车。不知为何,听到这一消息后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1997年1月1日晚,从家返校的我站在浦东大道和崮山路口的水果店门口,等待130路公交车前往张杨路和崮山路口的学校。

那一晚寒风凛冽,水果摊上悬挂的灯泡晃动不止,而我的心却波澜不惊,毋宁说对即将到来的花季年龄满怀希冀。

在浦东的道路远没有今日这般四通八达前,浦东大道就已存在。

1949年前,这条洋泾区唯一的公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7、8里路要开1个小时,车轮还经常陷入泥坑中。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轮修筑的浦东大道宽阔平坦,依然是连接浦东沿江地区和广袤农村腹地的东西主干线之一,行驶着81路、85路、上川线、陆川专线等十几条公交专线车。其中最著名的当数81路,从陆家嘴到高桥,全程将近20公里,1994年前后在大功率柴油机驱动下以巨龙铰接车的伟岸身姿,奔驰于浦东大道。

彼时,我很羡慕在宿舍里睡在我上铺的同学。她家住高桥镇,每周从高桥坐81路到歇浦路,大约1块钱。而我坐的中巴陆川专线,车型比81路小一半不止,经常挤得堪比沙丁鱼罐头,票价却要4元!它唯一的好处,似乎是“招手即停”,上下车地点不必拘泥于公交站点。不过可能因为此举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人为加剧道路拥堵,过不多久便取消了。

不管坐哪一路车,浦东的上班族和学生族,就这样一路看着浦东大道两边的风景变化,去陆家嘴新建的高楼里上班,或是在沿线站点下车,再步行十来分钟或搭一两站公交车,去海运学院、泾南中学、建平中学上学。

早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前,浦东大道就是近现代制造企业集中地区,船厂、大型码头、仓栈基地等都排列在道路以北的黄浦江边,对于20世纪末的乘客来说,只能从个别站名中寻找昔日货栈码头的痕迹了。

比如“其昌栈”又作“钱仓栈”,在七八十年前应该也是风云际会的所在。其位置离著名的浦东大道141号浦东开发办公室不远。1990年之后,141号自然是一切变化的起点和圆心。但在我记忆中,还有些不起眼的门面店招,居然未随时间一起湮灭,在某些特定时刻浮现,犹如海潮退去,沙滩上的贝壳一一闪现,带着90年代独有的滤镜。

在浦东大道以南源深路以西的路口,曾经有一家“岚山咖啡”。横跨几个开间的落地玻璃窗边,依次排列着一张张咖啡桌,每张桌上似乎还有细细的花瓶,乳黄色厚重的窗帘在两侧优雅地收拢,自然垂下好看的弧度。

改革开放十多年后,咖啡,成为彼时“精致”的象征。而作为中学生的我,自始至终都未曾踏足那里,只是无数次坐车经过它时,总忍不住多张望“岚山”一眼,遥想一窗之隔的内里,是怎样优雅和奢华的所在。也许,这种精致太过超前,以致大多数时候咖啡店里总是空无一人,到我上大学偶尔再路过时,门面已改旗易帜。

又是很多年后,我来到日本京都的岚山,蓦然想起20年前浦东大道那家“岚山”的乳黄色窗帘和落地窗,很想问问当时的店主,起名“岚山”究竟是想比肩著名的“蓝山”咖啡,还是强调日式咖啡的传承呢?答案已无人知晓。

也有生存力异常顽强的品牌。差不多是在“岚山”咖啡出现的同时,在浦东大道杨浦大桥引桥段对面,竖立起一个大大的广告牌,没有漂亮模特或华丽修饰,全幅绛红底色上,只有5个白色非衬线体英文字母,除此之外,这个品牌卖什么东西、有何特色,一概秘而不宣。那时没有搜索引擎,忙于学业的我也无暇深究,只是将红底白字的广告牌深深印入脑海。

直到此刻,写这篇文章前,我在搜索引擎准确无误地输入那5个英文字母后,答案终于揭晓:这是一家1993年成立于香港的女装品牌,如今还有针对年轻人的副线……总的来说,似乎“活”得相当不错。

为何正史记载中,工业气质浓厚的浦东大道,在我记忆中留下的全是“时尚”“精致”的片段?和时代有关,恐怕也和观者的立场有关。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作为行政区划的浦东,在其内部依然有着分明的城乡二元差异。如果坐车从东沟出发,一路沿着浦东大道向西,大概在过了庆宁寺(高庙)之后,城市景观如同立体贺年卡片中的高楼一般渐次呈现,对于家住郊区小镇的我而言,不啻是巨大的震撼。

而作为城市景观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学,我的母校建平则营造着一种开放包容的环境,鼓励来自农村的少年大胆去探索外部的世界。

初一那年,因为学校教室不够,我们全年级师生前往福山路乳山路的分校上课。每日早晚自是有校车接送(必然的,浦东大道也是校车的必经干道),如若参加课余活动赶不上定点校车,就得自己想办法。

有一天下午,我和小伙伴们在浦东大道上站立许久,终于鼓起勇气扬招了一辆出租车,还小心翼翼取下校徽,生怕司机把我们看做日间逃课、挥霍父母血汗钱的不良少年——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打车。

2005年,两个少年在浦东大道上骑车。徐网林 摄

2014年的浦东大道。如蝶在茧。殷立勤 摄

初二那年,我和几位班干部前往学校附近的某武警部队驻地搞联谊活动,没有班主任带队,几个小鬼头强自镇定地跟兵哥哥们聊了一下午,又唱又跳。傍晚时分在浦东大道等车回学校,初夏的阵雨劈头盖脸砸下来,大家躲在路边屋檐。我想起时下正流行的范晓萱的《Rain》(雨),情不自禁唱了起来,“rain……falling in my heart (雨落心上)”。

整个初高中时代,最熟悉的路口莫过于浦东大道崮山路,每周五傍晚或是周六中午,所有家住郊区的住校学生都在这里等车回家。除了装满学习资料的沉重书包,我们人手一个手提袋,里面装着一周的换洗衣物,上面放个索尼或是爱华的Walkman(随身听),黑色耳机线从手提袋缝隙穿出,把张信哲、无印良品或是乔治·麦克的音乐送到耳畔。高三开学后第一个周五傍晚,我在这里遇到两位好朋友大顾和小顾,我们家住得不远,可以坐同一辆中巴回家。在中巴最后一排,我们叨叨着对心仪高校的向往。汽车最后一排座位往往是全车最颠簸的地方,而这颠簸似乎让人愈发兴奋,至今仍记得在汽车引擎轰鸣和车身的震动弹跳中,小顾满怀憧憬地说,“明年,就看我们的了!”后来,小顾去了清华,大顾去了同济,我去了北大。

再后来,浦东大道就开始似乎漫无止境的施工改造。我们也渐渐明白,考上名校并不是童话故事的终点,人生中有许多题目,没有标准答案,比高考试题难得多。

我们依然一次次经过熟悉的路段,只是不在浦东大道,而是与其平行的昌邑路,忙着实习、找工作、看房、参加婚宴和满月酒,或打车或自己开车,一条马路之隔,便是最熟悉、见证了我们青春岁月的场所。

一切仿佛近在咫尺,一切又永不可再现。

崮山路口那家水果店还在吗?多半是不在了,但那盏寒风中的不灭灯火,依稀仍在心中。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2021年12月1日,历经十余年修建,浦东大道即将全面恢复六车道通车,各项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据悉,12月5日首班车起将同步配套恢复调整公交线路。其中,恢复隧道八线、上川专线、522路等13条线路至浦东大道行驶,浦东15路、浦东62路、浦东73路等5条线路维持现状走向,794路和774路暂缓实施恢复。 本报记者 孟雨涵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