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又是一年遍地金黄!黄金城道开启最美落叶季,还有这些“隐藏彩蛋”
分享至:
 (3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1-11-30 18:50
摘要:探索构建慢行系统生态圈的同时,也试图为街道摸索出一条“重点发展结构线”。

又是一年银杏叶落英缤纷的季节,位于长宁区的黄金城道也迎来了一年中的最美时刻。

日前,历经一年运作,黄金城道16个微更新项目纷纷亮相,一批来自“Knock Knock (敲敲) 黄金城道街区提案行动计划 ”的参与者也组成了一支“体验官”分队,来到步行街逐一查看、调研由他们自己提出方案、完成设计的街区景观提升项目。

670米长的黄金城道步行街,正成为长宁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探索“一街一品”街区治理与2021城市空间艺术季街区焕新项目的重要试验场。

2个月不到,22个成熟提案

2009年,黄金城道步行街正式开放,12年来沿街商户数常年保持在200家左右。步行街小型经营业态密集,因此近年来也日益显现出管理、治理的难点和挑战。2019年以来,在长宁区虹桥街道牵头下,黄金城道步行街共治委员会、黄金城道步行街友好商户联盟等街区自治组织相继成立,推出了街区守则、街区公共展览、跨国企业传播俱乐部中外企业公益联盟等活动和组织,紧密联系沿街商户与住宅小区。

黄金城道在成长为长宁区乃至上海标志性的国际街区的同时,也逐渐步入了须要硬件更新、管理模式创新的阶段。

今年,虹桥街道依托长宁社区治理品牌项目“一街一品”,发起了“Knock Knock 黄金城道街区提案行动计划 ”,引导沿线居民、商户、社会组织主动通过提案方式参与街区更新。今年6月,就在这一提案计划发布不到2个月时,街道就收到了来自居民、企业和专业人士提交的22项成熟的街区更新提案,主要围绕智能、生态、营造和文化等四大主题。

在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看来,这是虹桥街道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也是全国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所做的一次全新探索。

今年8月,经过历时1个半月的线上线下展示、公众投票、专家打分以及街区共治委员会的评审,5项提案被评为“优秀”,包括银杏生活节、小屋光伏行动、中心广场长条椅更新、街区杂志《古北 古北》和街区自然研习小径等。这些完全从人民智慧中诞生的优秀提案,不仅获得了资金与技术支持,还在今年8-10月间陆续实施落地。

而今,入冬后的黄金城道,人们不仅能在此如约相会由银杏落叶铺设的“金色地毯”,更有昆虫酒店、数字门弄牌、融·阡陌小筑等全新的街区“隐藏彩蛋”。步行街沿线6个小区业委会和214家商户围绕绿色生态、数字生活、文创艺术等三大主题,打造“三元十景N次方”的街区美好生活体验。

阡陌小筑,国际社区的“世外桃源”

黄金城道焕新后的公共设施中,最特别的要数位于黄金城道和玛瑙路路口一处名为“融·阡陌小筑”的公共休憩空间,旁边还附带了专供非机动车、共享单车停放的“港湾式停车点”。这一设计创意来自黄金城道沿线小区居民安大地,他本人也是华东理工大学从事环境设计、公共设计的一名教师。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一方面呼应了我们古北地区的‘融情文化’特色,另外也是受到《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一词的启发。”说起这个全长约65米的复合型街区装置,安大地有很多感触。

作为黄金城道步行街的主要入口,玛瑙路黄金城道一带是安大地和邻居们每天的必经之处。在完成设计提案时,他专门用摄像机记录了街区人流量,发现仅一天内就有6000人次以上通过这一区域。而这其中,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坐轮椅的人士、推婴儿车的父母、遛狗的居民,也有不少匆匆来往于此的快递员、外卖员。人车分流不明显、街区动线不流畅,使得人车通行时隐患丛生。

于是,安大地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着手为这一路口设计全新的慢行交通设施。宽约65米的路口区段被划分为临时停靠区、长期停车区、临时出租车下车区以及行人、轮椅、婴儿车通行的专用通道,还结合路口的花店增设了花间休憩区。这一设计不仅减少了人车的交集冲突,分隔了步行街与交通道路,还为居民们打造了一处精致典雅的迷你花园。人们不仅可以在“融·阡陌小筑”中散步、休憩,想要停放非机动车、外卖车或是投放宠物垃圾,也能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的区域。

“Knock Knock 黄金城道街区提案行动计划 ”发布后,安大地第一时间提交了这一酝酿已久的计划。而从设计提交到最终落地,每一步他都积极参与,与居民、业委会、物业方以及黄金城道共治委员会、友好商户联盟、街道等沟通,平衡各方需求和相关利益,完善设计方案。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提案落实中,街道始终不断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汇聚众人智慧,让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感受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力量和意义。”安大地说。

从滨江到社区,新的空间发展导向

今年,虹桥街道聚焦黄金城道步行街,用近一年时间推进了“一体两翼”国际融情街区建设。“一体”即“国际力共创行动”,“两翼”则是数字赋能和绿色生态行动。而除了街区景观这一看得到的变化,一些看不见的转变也在为街区品质提升蓄力。

“你看商户门口贴的这些二维码,市民扫一扫就能看到商户的评价信息,街道工作人员用政务微信扫码,则能获取商铺的管理、装修情况。”虹桥街道城运中心主任姜海瀛口中的二维码,是今年虹桥街道在黄金城道试点的新项目“数字门弄牌”。

在商户原有门牌号的基础上,贴上数字化的身份标识,将商户的地址、工商营业执照等信息整合成一张“数字身份证”面向所有公众。居民与执法人员从各自手机端口能获取不同类别的信息,街区治理因此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

选择黄金城道步行街试点的原因并不复杂。虹桥街道副主任崔莉霞告诉记者,黄金城道的商铺管理一直存在地址码混乱的情况,一个门弄牌下常常分布了“甲乙丙丁”等多个二级门牌号。加之许多商户面积小、门面不显眼,光靠传统的街面巡查很难第一时间尽数发现问题。“有了数字门弄牌,商铺登记后一旦发生经营变更,信息会第一时间传给物业、街道和街区治理委员会,各方都能及时掌握街区商户的变化。”

数字街区赋能也是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虹桥展区的一大特点。策展人冯路介绍,虹桥展区以“活力IN虹桥”为主题,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整合辖区内的道路、街区、绿色景观等资源,串联起公共服务设施、公共休闲空间、公共交通站点等要素。探索构建慢行系统生态圈的同时,也试图为街道摸索出一条“重点发展结构线”。

在冯路看来,从首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场徐汇滨江,到后来的浦东民生码头、杨浦滨江,前三届艺术季主展场虽然都位于浦江滨水岸线,但已蕴含了对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今年以社区15分钟生活圈为主题,同样紧扣了上海每一步的城市发展战略。

“以往上海标志性的城市空间是外滩、陆家嘴的地标建筑和一些礼仪性空间,近年来随着‘一江一河’成为上海新的城市名片,提升人们在上海的日常生活体验正成为一个新的空间发展导向。”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刘颖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