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思想者|吴建中:建设智慧图书馆,我们准备好了吗?
分享至:
 (20)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建中 2021-11-28 06:31
摘要:智慧图书馆不是数字图书馆的翻版,而是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编者按】继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后,新一轮全国规模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项目于“十四五”期间正式启动。在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看来,这意味着,智慧图书馆已经从研讨层面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他认为,智慧图书馆既不是数字图书馆的翻版,也不只是一个专业性项目。图书馆应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可获取、分享和创造的知识基础设施。以下是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演讲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项目为引领,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这意味着,智慧图书馆已经从研讨层面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成为覆盖全行业、跨系统的图书馆数字化平台。这将是继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后,新一轮全国规模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项目。那么,我们是否准备好了呢?

智慧图书馆不等于数字图书馆

2004年在澳大利亚参加一个国际论坛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机构知识库项目主持人麦肯齐·史密斯女士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学院一位教授送给图书馆一张含有研究资料的盘片,馆员却说“抱歉,图书馆不收藏盘片”。教授觉得不可思议,说连世界一流的图书馆都这样,那我们还指望图书馆能为我们做什么呢?要知道,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是机构知识库的早期倡导者,正是在它们的推动下,以开放获取为主导的机构知识库在全球如火如荼开展了起来。那天,史密斯女士还说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我们在建设机构知识库的时候,大部分图书馆员是没有准备的。

这个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智慧图书馆这一高度智能化数字化重点项目将迅速在全国各地展开,图书馆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呢?

在演讲一开始,我想先区分一下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这两个概念。在过去数十年里,数字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和网络信息服务方面为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各地建设了不少规模不等的数字图书馆或数据库。但同时,数字图书馆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问题在于其没有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应有的优势,反而迁就传统图书馆的专业要求,使得数字化馆藏变成一个个互不相干的“孤岛”,馆与馆、库与库之间缺乏联系,而且与用户之间也缺乏互动。正因为如此,智慧图书馆的设想应运而生。人们期待以智慧图书馆为主导的数字化建设,通过体制机制及业务的创新,为“十四五”时期图书馆新一轮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和专业引领。

事实上,智慧图书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规范、技术、服务以及人才等各个方面。下面,我重点谈谈影响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全媒体、平台化和新业态三个核心问题。

全媒体:打造“全球知识库”

智慧图书馆首先要解决的是,长期以来数字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和“数据孤岛”问题。智慧图书馆面向全媒体资源,通过资源与服务的整合,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知识服务。

如今,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呈现爆炸性增长态势。信息内容的体量以及复杂度的增大,使得单个图书馆可收藏并提供使用的学术与文化记录在整个信息资源中的占比变得越来越小。我举个例子:美国国会图书馆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图书馆,它拥有1.71亿件藏品。这个看上去够大了吧?但我们再来看看由100多个国家、15000多个图书馆组成的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的全球联合目录,其总藏量为31.47亿件,假如每件以350页电子书、全文3兆字节计算,全部加起来为94.41亿兆字节。而这在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中,只占77万分之一。

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是内容(或数据)建设,但是否意味着所有的内容(或数据)都需要收藏呢?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家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关注。两馆致力于建设“全球知识库”体系,该库的核心是四位一体的全媒体资源,即实体资源(如图书)、数字化实体资源、原生数字资源、可检索的诸如研究成果和社交媒体等的创新型数字资源。

“全球知识库”四位一体的内容建设战略与智慧图书馆是一致的。在较长一个时期里,数字图书馆关注的主要是前两项,即实体资源和实体资源的数字化,而对原生数字资源和创新型数字资源的关注度不高。数字图书馆致力于传统馆藏的数字化再现,而随着学术和文化数据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推动下海量涌现,如果再不去关注和管理这些资源的话,那么图书馆就只有坐等淘汰了。

过去我们习惯于分别处理不同载体的资源,实际上所有载体的资源在收集、加工、流通和保存上都具有共通性。用传统的方式处理时,这些资源只在流通环节起增值的作用,而在以智能方式处理的环境下,收集、加工、流通和保存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发生增值的效应。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过去的实体图书馆也好,数字图书馆也好,都是以收藏为主体的,而到了智慧图书馆时代,增值将成为其主要目的。

平台化:“成为网络的一部分”

如今大部分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通过网站向读者提供图书馆的消息、资源、检索以及各种服务等。一般而言,门户式服务是“我提供,你接受”的单向模式。但一些勇于创新的图书馆,努力使门户网站向平台化转型,创造各种条件让用户在接受图书馆服务的同时,与图书馆及其他用户互动、分享,并参与建设,像互联网一样,不仅提供资源,而且通过用户参与和互动增加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智慧图书馆为图书馆从门户向平台转化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以前在互联网上,图书馆往往作为提供资源和服务的门户存在。门户强调的是“推”,推送资源、推送服务,用户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平台化的典型特征是“拉”,即把有相同目标和兴趣的用户“拉”到一起,为他们提供创造价值的空间。图书馆转型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将面向查询、借阅的门户网站发展成为面向信息交流和增值的开放平台。

在全球,图书馆平台化做法上比较突出的是欧洲数字图书馆。它是一个由3700家机构参与、拥有5300万件以上包括图像、文字、音频、视频和3D藏品在内的文献库。起初它以汇集资源为目标,方便用户获取欧洲各地的文化遗产资源,现在则逐渐将平台化战略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欧洲数字图书馆馆方认为,图书馆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让用户学习和了解历史,而且要致力于打造用户既可以访问、又可以参与创作和建设的平台。为达成这样的目标,首先要有高质量、更规范的数据,让数据开发者、文创产业以及学校等用户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再利用、再开发,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的二次利用。欧洲数字图书馆的网站欢迎用户以创新的方式开发该馆的各类资源,如支持教师用于制作课件,开发商用开源工具开发游戏以及文化爱好者制作动画或讲故事等,并提出要为已占欧洲国民生产总值3.3%的创意产业提供可信赖可利用的增值服务。在其新发布的战略规划中,更提出要通过数字转型和文化驱动,为欧洲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服务,为用户利用文化遗产数据来发展教育、研究、创造和娱乐提供专业支持,为建设开放型、知识型和创新型社会作出贡献。

如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图书馆不能只是存在于“网络之上”,而是要主动融入网络,成为“网络的一部分”,扮演更主动、更积极的角色,使沉睡于图书馆的资源发挥应有的价值,而不至于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国际图书馆转型的经验表明,图书馆资源只有成为“网络的一部分”,才能在互联网世界发挥应有的价值。

要成为“网络的一部分”,第一要建立具有较高质量和规范的数据。向平台转型的基础是关联数据化,关联数据作为一种可行的技术理念和实现方案被图书馆界广泛关注。不少图书馆选择部分可向网络开放的书目数据,逐步增加数量、扩大范围,形成领域社区,同时创造关联数据的利用环境,构建创新平台。开放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用户通过数据的再利用,实现科研的再开发、新发现。第二是增强数据与人之间的联系。平台的最大好处是用户可以贡献自己的知识,如参与众包模式的编目、撰写阅读评论和观后感,与相同志向的用户建立社区等。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交流与创造,其产生的价值往往远超软件与服务本身。第三是一切以人为本,实现从馆藏到连接、从馆藏到社群的转移。图书馆在确定战略发展优先顺序的时候,应该始终把社会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期待和需求放在首位,让用户和社群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之中,并致力于将平台打造成用户学习和分享的空间。

这里特别要列举一下上海图书馆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竞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六次,通过开放图书馆历史文献资源,凝聚起一批又一批来自社会各界的数据创客团队,收获了大量优秀创意作品。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竞赛是图书馆平台化的一个突出案例,它不仅是馆藏能量释放的过程,而且是图书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服务社会,让读者和用户利用开放的平台参与建设并增添价值的过程。上海图书馆的这一最佳实践为全国馆藏资源开发和利用树立了样板。

新业态:惠及全民的知识服务体系

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人在图书馆的位置。现代图书馆以人为主体,以连接为主要特征。智能技术为人与书、人与人、馆与馆之间的有机连接提供了便利。智慧图书馆将通过智能化的连接和增值方式,建立惠及全民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

目前,智慧图书馆正处于起步阶段,到现在为止既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也没有现成的规范可参照。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涉及诸如政策、技术、服务、人员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攻克的难题也不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将改变过去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做法,在“全国一盘棋”的大格局下,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各级各类图书馆连接起来,将与图书馆相关的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等的历史文化资源连接起来。

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打造图书馆新业态,要着力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克服“孤岛”现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了无数个数字图书馆或数据库。由于库与库之间缺乏连接,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而且重复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图书馆明知其他图书馆拥有全文数据但为利用方便还要自建,再加上各馆数据质量与规范的问题,数据资源的重复和浪费现象相当严重,造成“一加一小于二”的不良效果。智慧图书馆建设千万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出现又一轮新的“数据孤岛”,而是要充分发挥“智慧之力”,将全国学术与文化资源有机地连接和整合起来。

二是克服“两张皮”现象。

长期以来,数字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线上与线下服务处于互不相干的“两张皮”状态。从信息处理来看,图书编目与数字资源编目常常是两个部门,不容易整合在一起;从服务方式来看,图书借阅和网上服务在大多数图书馆也是分开进行的。虽然图书馆目录系统与资源发现系统有整合的趋势,有的图书馆采用创新方式通过建设主题共享空间,将相同或相近主题下各种不同载体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但总体而言,这两大形态的服务仍属于“两张皮”,需要很长的磨合过程。

随着智慧图书馆的推进,本地资源和专题资源建设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每个图书馆都将成为“全球知识库”的一分子,不再求“全”,而向求“专”的方向发展,各个图书馆的真正价值反映在其馆藏的“精、特、奇”上。如果说图书馆是社会或社区文化和精神象征的话,那么由于区域社会和文化的不同,每一个图书馆都是不一样的,未来图书馆将不再千篇一律,而是千姿百态,人们通过图书馆,就可以了解当地社会或社区的文化。未来本地资源和专题资源的建设不再按传统纸本书处理流程,而是按知识流展开,从收集、编目到流通、保存等整个流程的工作都可能在一个主题部门或由一个或数个主题馆完成。这就要求图书馆以知识服务为主导,按知识流对整个业务实施虚拟与实体、线上与线下的有机整合与再造。

三是克服“一刀切”现象。

长期以来,图书馆习惯于一体适用、你问我答的服务,很少考虑个别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其实每一位读者走进图书馆,都会有自己的需求和意见,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无法满足他们的个别需求。智慧图书馆的长处之一是精准服务,重视用户的个别需求,其服务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在联盟合作上,要防止“一刀切”的简单化合作模式,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切忌忽略个别馆的个别需求。每一个图书馆都会有一些本地专藏或独特服务,智慧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智能技术使这些独特的资源价值最大化。此外,要改变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不能再像过去数字图书馆建设那样,以层级式管理为主导,而是要让每一个成员馆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和建设,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新业态还体现在图书馆与相关或相近机构之间的关系上。智慧图书馆建设要改变狭隘的行业观念,善于与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相关机构合作,以主题知识库建设的思路将分散在各地的资源整合起来。

智慧图书馆最终要实现的是一个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知识服务体系。它不是数字图书馆的翻版,而是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智慧图书馆真正要改变的是以信息储存为主导的管理思维,通过智慧管理与智能技术将信息释放出来,让信息产生增值效益,并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智慧图书馆建设不能一哄而上,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战略规划和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同时,也不能将智慧图书馆建设仅仅看作是一个专业性项目,而是要让其成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器。

数字化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图书馆要顺势而为,不仅要坚守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保存好人类文明遗产,而且要将这些丰富的学术与文化资源开发出来,让图书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可获取、分享和创造的信息和知识基础设施。


【思想者小传】

吴建中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2002年1月—2016年9月任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2017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曾任国际图联管委会委员(2001-2005)、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等。出版有《21世纪图书馆新论》《国际图书馆建筑大观》《世博会主题演绎》《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人的城市:世博会与城市发展》《知识是流动的》等著作20余本。(作者照片由本人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