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300位阿富汗生意人在义乌
分享至:
 (1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于量 2021-11-24 11:38
摘要:他们多年出口中国商品到世界各地,如今也开始尝试从阿富汗进口商品到中国。

采访结束,记者向贾姆希德道别。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个年轻的阿富汗商人说:“好朋友,下一次我叫上在义乌的阿富汗朋友,我们一起吃饭!”

记者本以为这是在义乌经商多年的贾姆希德学来的中国式客套,没有想到他所说的“下一次”来得这么快。记者刚回到酒店,贾姆希德的电话就追了过来:“好朋友,你还没回上海吧?今天晚上6点半,我们一起吃饭!”

突如其来的邀请着实令人惊喜。6点刚过,贾姆希德和他的几位朋友已经等在餐厅门口,其中之一是阿孜密——那是记者当天上午采访的另一位阿富汗商人。采访阿孜密时,他也曾邀请记者“下一次”与他和他的朋友一起吃晚餐。

参加聚餐的人陆续来到餐厅。每每有后来者到场,一行人便纷纷将右手抚在胸前向其点头致意。而对于记者这个陌生的中国面孔,来人总是会送上一句虽然带着浓重的口音,但无比热情与真诚的“你好”,以及一个灿烂的笑容。

算上记者,餐厅2楼的长桌边总共坐了11个人。贾姆希德告诉记者,到场的都是在义乌做生意的阿富汗人。餐桌上,这些在记者看起来有点特殊的商人,聊起了自己并不特殊的生意。


记者在义乌与阿富汗商人们共进晚餐。受访者供图


“阳光”和“王子”



义乌因商贸而兴,曾经的小县城如今已是闻名海内外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号称“世界超市”。在义乌,活跃着一批阿富汗商人。与其他所有在此地经商的外籍商人一样,他们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的买卖。以义乌为起点,无数“中国制造”经由他们之手,送往他们百废待兴的祖国以及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他们也想方设法将祖国的特产送到这片为他们带来财富的土地。

1998年,出生在喀布尔一户商人家庭的阿孜密第一次来到义乌,成为第一批来到义乌的阿富汗商人之一。虽然一句中文也不会说,但是阿孜密还是敏锐地在中国看到了机遇。拿着一台计算器,他一头扎进义乌小商品的海洋,并且很快决定在此常驻。骨子里的商人基因让阿孜密的生意一路顺风顺水,生意越做越大的同时,他的中文也越来越好。他在义乌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金飞。“在市场里,中国同行都管我叫‘老金’。”

贾姆希德先后有过两个中文名字。2007年,贾姆希德来到浙江师范大学留学。学校里,老师给这个阿富汗小伙取了第一个中文名字“詹小帅”。詹,取自贾姆希德的谐音;小帅,则是对他英俊相貌的贴切形容。2012年,大学毕业后的贾姆希德在义乌开始了自己的经商生涯。也就是在那时,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和平”,寓意希望自己的祖国早日实现和平。

“年纪大了,再叫‘小帅’有点可笑。”贾姆希德笑着说。

在异国他乡,老一辈阿富汗商人阿孜密和新一代商人贾姆希德成了忘年交。与此同时,更多来自阿富汗的商人也怀揣着对财富的渴求,踏入了这座在他们看来“充满了神奇”的中国城市。2011年,沙姆斯和弟弟来到了义乌,而他的好友沙赫扎德先他一步,此前一年就已在义乌扎根。生活中,两个阿富汗人是好朋友;生意场上,也是默契的合作伙伴。去年疫情之初,身在巴基斯坦的沙赫扎德无法回到义乌,公司的业务便全权交给沙姆斯打理。

“在普什图语里,沙姆斯是阳光的意思,我的微信昵称就叫‘阳光’。而沙赫扎德——”指着身边的好友,沙姆斯挑了挑喜感的粗眉毛,对着记者一笑,“是‘王子’的意思。”

沙赫扎德也跟着笑了起来:“没错,的确是王子的意思。但你不用称呼我王子。”


阿孜密开设在义乌的店铺。于量 摄



“这里有我们需要的一切”



沙赫扎德告诉记者,在义乌的阿富汗商人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持短期签证前来找货询价的采购商,他们虽然只是匆匆过客,但却也频繁往来于阿富汗与中国。疫情发生前,每月都有至少上千名阿富汗商人造访义乌。

另一种,则是包括沙赫扎德、沙姆斯、贾姆希德以及阿孜密在内的,持有长期工作类居留许可、常驻义乌并在当地开设商贸公司的阿富汗老板。据沙赫扎德估算,在义乌有近300家这样的公司,阿富汗老板和员工则有至少500人。即使受疫情影响,不少人因签证不能及时续期而无法前来,目前在义乌的阿富汗生意人仍有近300人。

阿富汗人缘何青睐义乌?贾姆希德一语中的:“这里有我们需要的一切。”

历经连年战火,阿富汗许多工业产品都依赖进口,而义乌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一站式购齐”的解决方案。“从袜子、帽子、鞋子,到杯子、勺子、梳子,我们需要中国的很多产品。”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沙姆斯一连报出6个以“子”结尾的名词。而这6个名词恰恰是对义乌小商品的高度概括:日用百货。

对于这些在义乌做生意的阿富汗商人而言,进出口的生意并不局限于祖国阿富汗。沙姆斯手头最大的客户在英国,而贾姆希德在沙特等中东国家也有不少生意往来。至于游历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阿孜密,生意伙伴更是遍布全球。

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是阿富汗生意人的重点区域。沙赫扎德表示,巴基斯坦境内有很多阿富汗老板,中巴两国之间的外贸,有相当一部分是这些阿富汗商人在操持。沙赫扎德在巴基斯坦境内就设有自己的制鞋厂,每个月都要从中国出口大量半成品到巴基斯坦境内进行加工,并在当地销售。

沙赫扎德的供应商遍布全中国,但是义乌仍是他的“根据地”。这不仅是因为义乌是他来中国的第一站,更是因为义乌依托发达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而营造出的优渥外贸环境。沙赫扎德说:“全世界都需要中国制造。在义乌,我们能方便地把货卖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2021年初,义乌开市时,阿孜密入乡随俗,捧起了金牛玩偶。受访者供图



没办法也要想办法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中国累计进出口总额达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出口1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2.5%。外贸势头持续向好的同时,也有问题存在。疫情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持续至今,过去的近两年时间,对于在义乌做生意的阿富汗商人而言,同样并不容易。

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0多年,普通话里还带点浙江口音的阿孜密最讨厌“没办法”这句话。在他看来,“没办法”背后的潜台词是推卸责任,是对问题的回避:“没办法就要去想办法,不能碰到什么事情,就靠一句没办法糊弄过去。”

但是,最近外贸生意,就连阿孜密也不得不感叹一句:没办法。

“没办法”的核心,来源于疫情引发的全球供应链中断。疫情之初,大量海外订单被取消或是延迟;而及至疫情趋缓,订单回归,航运运能却一再吃紧,随之而来的是运费成本的疯狂上涨,自去年下半年起,“一箱难求”便成为困扰外贸行业的头号问题。

货物堆积在海外港口,运出去的货柜能否准时运回成了一个未知数,集装箱和舱位自然成了最抢手的资源。货多箱少,舱位费水涨船高。义乌商务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中东航线2020年8月的运费价格是1500美元/柜,今年8月已涨至7400美元/柜,翻了将近4倍。与此同时,货代公司也顺势囤积居奇,给出的报价屡创新高。

记者采访贾姆希德时,他中途接了一个电话,开口便是:“不好意思,实在找不到价格合适的柜子。”贾姆希德表示,运费的飙升对生意的影响显而易见。海外客户对于“中国制造”的需求依然强烈,即使选择“硬吃”不断高企的运费成本,也不得不选择缩小生意的规模,或是选择观望,待到运费有所松动时再要求发货。贾姆希德说:“以前一个月发10个柜子,现在一个月我可能只能发3个柜子。”

“这是所有人都面临的问题,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我知道阿孜密不喜欢这句话,但这的确是没办法的事情。”沙姆斯耸了耸肩。

不过,对于这个“没办法”的问题,相关部门其实一直在想办法。今年8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商务部已会同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单位,在增加集装箱供应、提升海运运力、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地方也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航运服务保障,帮助企业降本减损,携手共同应对挑战。


阿孜密在今年进博会留影。受访者供图


对进口生意充满信心



采访阿孜密那天,他刚以进口商的身份,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进博会。

2019年8月,阿孜密第一批成功申领到了义乌市出入境管理部门签发的有效期5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证。同年10月,他在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里的门面正式开张。店铺里的货架上,摆着的是产自阿富汗的藏红花和产自土耳其的橄榄油。

在义乌做了20多年外贸,阿孜密也开始尝试进口生意。他说,做进口,是他经商生涯的一次挑战。阿孜密坦言,至今都不能完全理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逻辑和他们的消费习惯。国内大大小小的进口商品展会,只要有机会他必定亲自参加;偶有散客光顾他的店铺,他也必定要上前热情地推销。但纵是如此,阿孜密自认品质出众、物美价廉的橄榄油,在国内市场却始终没能打开局面。

“你们似乎更信赖用过的、用惯了的东西,不愿尝试新的、没见过的东西。我总是说,试一试嘛,试过了之后觉得不行,再换新的。”然而,阿孜密的这套话术,换来的往往是对方微笑着摇头拒绝。另一方面,他也发现国内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购包装更精致的进口产品,而朴素的包装则常常意味着乏人问津。

阿孜密半开玩笑地说:“那些包装花里胡哨的产品,就像化了浓妆的女孩。等她卸了妆,你就会发现,不过如此嘛。”不过,中国巨大的市场体量和日益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依然让阿孜密对于未来的进口生意充满信心。而他的一众后辈已经跃跃欲试。

今年进博会期间,央视主播王冰冰与主播李佳琦一道,为阿富汗带货,短短3小时便售出了12万罐产自阿富汗的手剥松子。贾姆希德对此惊叹不已,他说看到新闻后,他和他的阿富汗朋友就开始研究松子的进口生意。说到这里,他突然问向了记者:“我想向你请教一下,在中国,什么地方有专门卖坚果的市场?”

除了小小的松子,阿富汗产的青金石在国内市场也颇有销路。沙姆斯表示这种“蓝色的石头”也是不少在义乌的阿富汗商人正在瞄准的目标。而在沙赫扎德看来,祖国的各色水果同样品质上乘,石榴更是个中翘楚。他相信,待到疫情平缓,依靠如今愈发完善的物流技术,阿富汗的水果总有机会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沙姆斯告诉记者,他已经将近两年没有回家了。自去年2月起,他一直独自留守在义乌:“两年里,在阿富汗发生了很多事情,说实话我很想家。但是,我的生意在义乌,这里也是我的家。”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