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这幅比《清明上河图》长一倍的画卷,描绘了怎样的江南运河城市
分享至:
 (9)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璇 刘士林 2021-11-23 06:58
摘要:“天下有五大都会,为士大夫必游地”

大运河,上下2500余年,绵延6000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开凿于先秦时期的江南运河,作为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之一,将江南的各个市镇如明珠般串联起来。大运河带来的是城市发展的滋味源头,是城市腾飞的汩汩清流,催生了江南千载繁华,见证了江南市镇的兴替更迭。时至今日,江南运河依然是京杭运河运输最繁忙的航道,在区域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源头活水」

江南运河与长江、江南自然水网所共同形成的资源优势,是江南经济社会繁盛的源头活水。

清波一脉通古今。江南运河,北起江苏镇江,绕太湖东岸经常州、无锡、苏州,南至浙江杭州,贯穿长江、太湖和钱塘江三大河湖水系,还通过吴淞江、太浦河连接上海。

自春秋战国以来,江南运河与天然的江河湖海就构建了一个庞大水网,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交通网络,奠定了水乡泽国的自然人文生态。

隋朝开挖疏浚的江南运河,是众多江南运河中最主要的漕运水道。它与长江一起,一横一纵搭起了江南地区最重要的水系骨架,又与江南自然水网共同构成了影响江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曾说过:“隋唐时期交通相当发达,运河和长江的水上交通尤为当时后世所称道。运河有不同的渠道,渠道相互连缀,可以通到许多地方。”

以“三江”之一的吴淞江为例,《尚书·禹贡》记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震泽,即太湖。太湖是江南地区的母亲湖,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吴淞江发源于苏州吴江,别称为松江,是连通太湖及诸多河湖塘浜流入长江的三条通道之一。吴淞江以北新泾为界,上游被称为吴淞江,北新泾以东进入上海市区后就成了苏州河。

吴淞江下游近海处被称为“沪渎”,是上海简称的来源。苏州河岸线是上海近代最早的工业区,集中了数以千计的工厂。其中的纺织厂、面粉厂、火柴厂、钢铁厂、造币厂、啤酒厂、无线电厂、制药厂、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厂等,曾在上海乃至全国工业经济史上创下多种纪录。

以太湖为源头、运河为骨干的江南水系,也成就了苏州“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水城格局。黄金水道的运河水系、水乡古镇风貌水系、三横四直的城内水系以及逐水而建的园林水系,交相辉映,融汇合璧。

依靠这一水网系统,苏州成为古代南来北往人员、物流的重要集散地和中枢地。同时,借助大运河,漕运和海运在苏州形成了彼此呼应的联动效应,为构建统一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丰沃土壤」

大运河尤其是江南运河的畅达,为江南文化的发展孕育了丰沃土壤。

多数时期,江南运河沿线受战争袭扰相对较少。随着“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后的三次南迁,江南地域的人口快速增长,“平江、常、润、湖、杭、明、越,号为士大夫渊薮,天下贤俊多避地于此”。苏州更是在明清时期一跃成为江南文化乃至全国文化中心城市。

朝鲜人崔溥《漂海录》中是这样说的:“海陆珍宝,若纱罗绫缎,金银珠玉,百工技艺,富商大贾,皆萃于此……又湖山明媚,景致万状。”

江南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门类繁多、文化内涵深远、文化质量高超,有“繁华之源”之美誉。唐伯虎诗中的“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曹雪芹《红楼梦》笔下的“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等,都得益于江南运河带来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清代宫廷画家曾用20多年时间画了一幅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的画卷,取名为《盛世滋生图》,后改名《姑苏繁华图》。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入苏州郡城,经盘、胥、阊三门,穿山塘街,至虎丘山止。画家自西向东、由乡入城,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苏州)、一街(山塘),共有人物1.2万余人、房屋建筑约2140栋、桥梁50余座、客货船只400余艘、商号招牌200余块,可谓研究江南运河、江南文化最好的资料之一。


《姑苏繁华图》中的阊门

「畅通渠道」

江南运河的流通,为江南文化的输出、交融畅通了渠道,是江南文化传播不竭的动力源泉。

大运河全线贯通后,不独成为南方漕粮北上的输送线,也是南北之间商品往来、人文交流的大通道。明清时期,江南经济与文化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大运河的交通枢纽意义变得更加重要。在近代海运兴起之前,运河一直是全国政治信息沟通、物资输送、文化传播、人才交流的重要通道。

六下江南的乾隆曾说:“向来南省各项商贾货船运京售卖,俱由运河经行。”当时,上至公卿显宦,下至平民百姓,只要有船可乘,大多会舍鞍马、弃车轿。这在古代小说中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与细节,如《三言》《二拍》等,又如苏样、苏意、苏酒、吴馔、苏作等也是通过运河传播至全国各地的。

明万历年间的王士性感言:“姑苏人聪慧好古……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又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盛。”

不仅如此,它们甚至流传至朝鲜、琉球、日本和西欧等地。“大抵日本所需,皆产自中国,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饶之磁器,湖之丝绵,漳之纱绢,松之棉布,尤为彼国所重。”

同时,因为有了运河,全国各地的士大夫也因为仰慕、追捧江南文化而纷纷南下。清初戏剧大家、山东人孔尚任说“天下有五大都会,为士大夫必游地,曰燕台、曰金陵、曰维扬、曰吴门、曰武林”,其中三个是运河城市。

江南与江北之间的一来一往,如渔歌互答,形成了南北文化对话、交流、互鉴的主干道,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循环通畅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