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上海这个小区装了人工智能探头,偷倒垃圾者将被“拍照取证”?
分享至:
 (39)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21-11-15 18:54
摘要:实时监控摄像头背后的原理是人工智能与行为识别。

工作日上午10时半,非垃圾定点投放时间,位于杨浦区同济新村小区的垃圾厢房大门紧闭。一名年轻人提着一包垃圾靠近垃圾房,当垃圾袋触碰地面的一瞬间,智能探头的后台拍摄了现场照片,推送至垃圾分类管理员处,由管理员到现场处置;而同一时间,居委和城管工作人员也会拿着这些“证据”上门对该居民进行教育和劝导。

这是杨浦区四平路街道试点的垃圾分类智能探头系统,目前四平辖区已安装了这样的探头共58个,覆盖50%以上小区。监控探头已纳入四平路街道“一网统管”智能化场景应用,可实时查看各厢房点位现状,提升小区垃圾分类实效。


分类员手里有了“报警器”

同济新村坐落于四平路、彰武路,毗邻同济大学,小区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四平社区最大的老公房小区。“这么大一个小区,平时走一圈就需要一个小时。”同济新村居委主任龚艳琴说,小区内共有居民3189户,常住人口约10000人。体量大、人口众多,在小区内有效推行垃圾分类变得困难。

“小区内有11个垃圾厢房,原来管理就是靠人。”同济新村共有垃圾分类巡查员11名,平时日产干垃圾约140桶,湿垃圾约30桶。“每个垃圾厢房都要一直派人驻守指导居民分类,这并不现实。”

小区保洁员唐改庆在同济新村工作了10多年。每天垃圾投放时间为早上7:00到9:00,晚上18:00到20:00,这些时段他通常都要守在这里,而到了周末及节假日还要较平时延长1小时。“我平时的工作就是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看见有随手丢在垃圾房门外地面的情况及时处理。”然而在投放时间以外的其他时间,他还要负责小区各处的环境保洁工作,或者进行午休。

最近,唐改庆的手机里多了一个“神器”,一个垃圾分类智能管理APP。打开APP,他向记者演示了最近收到的几条“警报信息”。“只要有小袋垃圾落地,我就会收到报警,现在每天大概有20多条,一收到我就过来清理。”

和唐改庆一样的小区巡查管理员是“一线响应队”,而如果10分钟后如无人到现场处置,消息就会推送给“二线响应队”,由物业和居委工作人员过来处理。厢房探头加快了对小包垃圾的处理时效,让小区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目前同济新村整体垃圾分类工作符合垃圾分类规范,纯净度达标,近6个月第三方测评平均分达到94分。


用人工智能的“眼睛”来识别动作

智能探头上线后,只要有人靠近垃圾房门口区域时,门外的探头就会发出语音提醒:“请按分类要求投放垃圾。”而一旦监测到有小包垃圾落地这个动作,就会自动触发拍摄功能。

“实时监控摄像头背后的原理是人工智能行为识别。”负责开发该系统的质甄环保公司负责人宋炳宇告诉记者,每个摄像头都带有芯片算法,前期,后台获取了大量各种形态的垃圾样本图像,如果识别到居民手上提的东西是类似垃圾物,就会发出提醒。

提醒是第一步,而当探头“看见”有小包垃圾落地行为,就会发出警报。“这是通过识别居民的手部动作,一旦探头识别到居民从把垃圾拎过来,到垃圾落地这一连串动作时,就会拍照取证,并录制30秒视频。”

“取证”的同时,系统会生成事件工单;超过15分钟未处置,还会生成处置超时工单,让整个垃圾处置流程实现可追溯和实时管理。“所有的工单都会在后台实时传送给居委会、街道管理办,以及街道城运中心大屏幕上。”

“技术只是一个手段,更重要的是居民自觉规范投放意识的提高。”四平路街道管理办负责人介绍,“智能探头上线后,对居民自觉进行垃圾规范投放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对湿垃圾纯净度的提升也有影响,如湿垃圾桶中塑料袋数量大大减少了。”

栏目主编:周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