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为什么人人都爱《红楼梦》?越剧、评弹、话剧、舞剧在申城舞台硬碰硬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21-11-08 21:41
摘要:年轻人愿意为热门音乐剧“刷”十几次,《红楼梦》有这样的魔力吗?

金秋,越剧、话剧、舞剧《红楼梦》汇聚申城舞台后,11月中旬上海观众又将迎来新一轮《红楼梦》“冲击波”,舞台不再限于传统剧场,沉浸式越剧、评弹加之昆曲、周边文创,倒背如流的剧情,闭眼就能想起的人物形象,观众是百看不厌还是“腻”,考验演员与运营团队。

用《红楼梦》把观众引进门,开启寻“梦”之旅

小学二年级,陆锦花看到亲戚家的大姐姐在看《红楼梦》,这是她对《红楼梦》的最初印象,“很厚一本书,人物众多,命运凄惨。”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她从课本、电视剧、小说中认识《红楼梦》,最终成为极少数演绎《红楼梦》的人。作为上海评弹团演员,陆锦花将在11月22日开始的豫园红楼梦文化周中,参与演出《红楼梦中人》。

评弹《红楼梦中人》由一系列评弹开篇、选曲组成,除了至今仍被广泛传唱的《宝玉夜探》《黛玉焚稿》《紫鹃夜叹》等,还有一些“冷门”节目,如《李纨》《巧姐》《鸳鸯·抗婚》等。《红楼梦》中“宝黛钗”的故事人人皆知,而反映“小人物”的作品却很少上演。2019年,上海评弹团京津巡演,人文气息浓厚的北京大学相中《红楼梦中人》,校园剧场开票不久即告售罄。

“我们有很多传统经典书目,相比之下,《红楼梦》情节是观众最为熟悉的,因此外地观众可以摆脱字幕,专注地欣赏评弹本身音韵之美,如涓涓细流、不受阻碍。”10月中旬,上海评弹团刚在郑州演完《红楼梦中人》,这是海派评弹出击全国后开拓的新演出市场。陆锦花表示,在苏浙沪等地的传统观众群,《珍珠塔》《玉蜻蜓》《三笑》《描金凤》持续有稳定票房,跨出长三角,评弹团会选择一些更出圈的IP,除集合几代艺术家心力的《红楼梦中人》,还有新创作品《林徽因》。《林徽因》走过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创下评弹团近年巡演规模之最。另一个热门则是《高博文说繁花》,在香港西九龙首演8场全部爆满。“《红楼梦中人》起了引流作用,大家有兴趣来看经典用评弹怎么呈现,我们再将留下来的观众进一步引向新创作品。”陆锦花总结。

对豫园来说,选择《红楼梦》而不是其他经典IP,或者干脆自创新文化标识,源于豫园与《红楼梦》千丝万缕的联系。豫园红楼梦文化周策划人、豫园文商集团总裁助理何宇栋表示,400多年前,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为“愉悦老亲”始建豫园,《红楼梦》大观园是贾府为元妃省亲而修建的省亲别墅,据学者考证,大观园造园师“山子野”原型,很有可能就是豫园造园师、明末园林大师张南阳。豫园明清式建筑、风味美食、具有历史感的老字号,都与《红楼梦》描述的文化风俗密切相关。去年红楼梦文化周,《豫园——红楼梦打卡地图》上线,通过揭秘豫园多处与《红楼梦》有关的打卡点,邀请游客开启寻“梦”之旅。

去年红楼梦文化周主打“讲座”,今年红楼梦文化周转向“演出”。“动员更多游客,制造更热烈氛围。”何宇栋表示,由赵志刚、陈湜领衔的赵氏工坊携手宁波小百花越剧团联合献演的沉浸式越剧《红楼梦》,11月22日将在豫园“海上梨园”打响红楼梦文化周第一炮。近千平方米的“海上梨园”地处豫园核心,临空而建,抬头可见陆家嘴金融区现代城景,俯首便是老城厢青瓦飞檐。

《红楼梦》最后一章《太虚寻梦》则移师豫园湖心亭畔九曲桥,展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尤其夜晚在灯光特殊处理的背景下显现夜景“盆景”效果。“红楼梦文化周聚集人气后,我们更有底气以此为模板,吸引新创剧目。”何宇栋希望借《红楼梦》之势,孵化豫园演出品牌,进而反哺年轻团队创作新剧目。

被望远镜放大的贾宝玉、林黛玉如何面对“挑刺”

无论海上梨园还是九曲桥,赵志刚驾轻就熟,“没看过的人以为都是《红楼梦》,看了就知道,《红楼梦》各有不同。”

赵志刚在豫园演出《红楼梦》,源自赵氏工坊201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在香港首演版本,2019年又在上海中心37楼珐琅厅·半亩园亮相。珐琅厅拥有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大的景泰蓝地面”,荣国府故事在此缓缓展开;“黛玉葬花”则在与大观园神似的半亩园中演绎。

赵志刚邀请编剧张勇增加《宝钗代绣》《宝玉听琴》《百年好事今宵定》《太虚寻梦》《好了歌注》等新段落,有别于传统越剧《红楼梦》。赵志刚承袭老师尹桂芳唱尹派,“她是最早演出《红楼梦》、曾多次演绎贾宝玉的艺术家。”陈湜以甜润委婉的“吕派”塑造林黛玉,薛宝钗则由宁越花旦谢进联以袁(雪芬)流派演绎。

同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越剧《红楼梦》早不是旧模样。今年2月,还是在豫园海上梨园,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联手上海越剧院,向全球直播古戏楼版《红楼梦》,时长从3小时变为90分钟,众多角色由11位演员出演,再现一人多角的传统表演样式。

古戏楼版《红楼梦》也是去年豫园红楼文化周闭幕之作。该版本最早由上越在北京正乙祠古戏楼首演。这座戏楼清代曾是浙商银号会馆,“去繁存精,因地制宜,追求精致化,灵动感,经典性,情景式”是此版《红楼梦》宗旨,林黛玉、贾宝玉穿梭于二层舞台和各处走道,观众时时有裙裾暗香迫近眼眉之感。

网络时代年轻观众涌入,让《红楼梦》变得更难。上海越剧院头号“贾宝玉”钱惠丽说,“现在对演员要求越来越高,观众用望远镜,放大了看舞台,演员一举一动、眼睛一眨、嘴巴一张,他都看得很清楚。”

“刷刷抖音、B站,我经常能看到观众上传《红楼梦》小视频,从妆面到唱腔,评论犀利。”上海越剧院王派花旦李旭丹下月将在宛平剧院新一轮《红楼梦》驻演扮演林黛玉。“每年都在演《红楼梦》,这也是上越演员安身立命之本。”刚入团时,李旭丹关注唱腔和舞台掌控,经验渐长,她需要克服“熟悉感”。2018年北京《红楼梦》巡演,她在法源寺看到丁香花落英缤纷,对黛玉葬花有了新体悟,“王文娟老师告诫我,演腻了的时候,一定要再看原著、剧评,剖析人物。”

这两年,渐有年轻观众在网络平台“挑刺”。热门音乐剧有看上几十遍的铁粉,《红楼梦》旗鼓相当。每次演完看网友评论,李旭丹如履薄冰,今年上半年,她在网络电台研究1961年徐玉兰、王文娟《红楼梦》录音,重新调整唱腔,妆面与服装也有新变化:刮掉眉尾,让眼眉变得细长,而不是往日的“浓而大”,戏服色彩变淡,淡绿色束发带配淡绿色披风,“在莆田、宁波、无锡巡演时,钱惠丽、王志萍老师又帮我们重新抠《红楼梦》。”

让李旭丹欣喜的是,细微调整在一夜间就获得火眼金睛的网友好评,“以前演戏,全靠自己琢磨,偶尔和戏迷接触,时间匆匆,表扬为主。疫情后,网络直播暴涨,观众上网各抒己见,我获得更多启发。”

爱物之人在逛买吃中体验红楼四季

走进豫园商城8号门,红楼梦精雅生活馆迎面而来。一楼摆放书签、贴纸、消寒图等红楼文创产品。孙温和戴敦邦的版画装点四壁,2022年《红楼梦日历》正在热销,从节俗到服饰、器玩、饮馔各个方面,展示古典的生活方式。二楼是红迷们定期聚会的场所,可以读诗、填色、临诗帖。“红楼梦精雅生活馆只是豫园一个红楼打卡点。”何宇栋介绍,熟悉小说《红楼梦》,游豫园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漫步凝晖路,到稻香村吃点心,去江南织造府选购绣品,百年老字号王大隆刀剪店、丽云阁扇庄等,也传承红楼梦式的匠物工艺。

宛平剧院《红楼梦》驻场演出,来自豫园的系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根据《红楼梦》设计的折扇、书签、笔记本、抱枕、文件袋、茶杯等古朴雅致,购销两旺。尤其是两三百元的折扇,走势之旺,令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惊呼,“没想到年轻人这么能买。”上越也计划增设汉服互动环节,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宛平剧院,看《红楼梦》驻演。

“生活富裕后,大家越来越喜欢美好、精致的东西,爱物之人越来越多。”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董梅解读《红楼梦》生活美学的当下性,古人按照春夏秋冬自然规律生活,《红楼梦》有着非常清晰的季节性,天气、景物、故事情节有机融合。

“黛玉葬花,发生在芒种日,正是古人送花神之时。重阳之后,湘云邀大家吃螃蟹宴,众姐妹斗菊花诗,也是秋日极典雅的一幕。”何宇栋分析,林林总总的红楼元素构建出一种文化系统,与豫园的东方美学生活方式高度契合,每到周末,穿着汉服的年轻人裙裾飘飘,结伴出行,在豫园出现频率远高于上海其他地标景点。去年12月,复旦大学燕曦汉服协会专程为红楼梦文化周上演“踏雪寻梅”国风巡游,复旦演讲协会古典文化爱好者现场还原《红楼梦》芦雪庵诗会场景。“豫园的三会九节,以时令和节序为依托。二月梅花会、元宵逛灯海;清明踏青、大雪消寒;小暑晒袍、秋分食蟹;秋冬之际,百年银杏树正繁,吸引摄影爱好者围观,也是让人记挂的年度美事。”何宇栋说。

在当代新创中望见传统影子

忙碌的工作让陆锦花错过欣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创大戏《红楼梦》9月首轮演出。12月25日、26日,话剧《红楼梦》将作为年末大戏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陆锦花计划抓紧时间去看戏,向同行学习。

“一阵阵朔风透入骨,乌洞洞的大观园里冷清清。”当陆锦花自己作为演员,解读《红楼梦》就有了不同心情,“小时候唱《黛玉焚稿》,觉得她好惨、好可怜,现在看林黛玉,从可怜变成可‘叹’,感叹也赞叹‘一颗孤傲的灵魂’。”

《红楼梦中人》多位评弹演员共同演绎“林黛玉”,既有陆锦花婉约的丽调,也有苍劲有力的张调,“同一个剧本唱词,张调的林黛玉很刚毅,你想象不到吧?”陆锦花说,自己也看越剧《红楼梦》,借鉴学习黛玉焚稿、葬花的唱腔、身形、动作。

10月下旬,李旭丹在文化广场“学习”江苏大剧院来沪演出的原创舞剧《红楼梦》。越剧“林黛玉”尤为关注舞剧“林黛玉”,“她跳得真好,有弱柳扶风的感觉。现在我们演戏尤其是新编戏,身段动作融入舞蹈元素,比如越剧《甄嬛》惊鸿舞,将舞剧与戏曲结合。”

在红楼文化周,何宇栋特辟“红楼戏中戏·昆曲”策划,“二度梅”得主、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名誉院长王芳与上海昆剧团老艺术家蔡正仁在海上梨园演出《牡丹亭》。两人上一次合作该剧在2011年,时隔10年将再次带来令林黛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惊梦》。“十八世纪末,《红楼梦》问世,彼时昆曲兴盛。曹雪芹在书中多次写到看昆曲、演昆曲的故事情节。《游园》《惊梦》《寻梦》《离魂》等在宁府家宴、元春省亲、黛玉葬花等场景中出现。”何宇栋表示,“豫园希望不只是简单复制《红楼梦》,而是让观众真实沉浸于《红楼梦》人物的情感中。”

“《红楼梦》是经典文学巨制,永不过时。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解读方式和传播介质”。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欣赏完越剧《红楼梦》唱段“金玉良缘”后如是说。

舞剧《红楼梦》有着与越剧类似的情节段落,由“黛玉入府”拉开大幕。但它的舞美又充满现代意味,烟雾缭绕的太虚幻境,一句句判词以灯光形式不断“发射”在白色纱幔上,白衣如云穿梭,虚实难辨;僵化的官服在舞台上沉重摆放,似是暗示人与权的纠葛;团圆过后,金色大幕从天而降,亭台楼阁分崩离析,大厦将倾。编导兼主演黎星说,“没有哪个演员能拒绝《红楼梦》。”

话剧《红楼梦》舞台,空旷似曾相识,三面巨大的“白墙”跟随剧情打开合上,犹如三面翻开的书本,所有服饰都采用白色系。排练时,演员们既学习戏曲云手、提步、圆场,也学习现代舞。话剧《红楼梦》集结了编剧喻荣军14年的思考,全剧时长6小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登得更高就是摔得更惨。”

制作人裴姝姝感叹,“《红楼梦》像待放的玫瑰,很美却满是荆棘。选择这个作品,注定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也注定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台上,红楼曲终,“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观众席中却是另一番天地,大家鼓掌、叫好,一遍遍高呼主演名字。

成为“红楼梦中人”,是演员的梦想;被“梦中人”命运一次又一次直击心灵,是观众的幸福。大幕合上又拉开,全新的经典正在上演。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