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入世20年,里程碑与新变革
分享至:
 (5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渊 2021-11-06 06:01
摘要:世界经济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也离不开世界。

今年9月16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一位82岁的1965届校友,向母校郑重捐赠一支钢笔,以及笔台、吸墨器等8样物件。

整整20年前,他在卡塔尔多哈用4支同样的钢笔,轮流在一份议定书上签字。如今,另外3支分别被国家博物馆、商务部档案室等收藏保管,这位老人捐出的是由他本人保存至今的那支。

具有历史意义的那天,是2001年11月11日,那份议定书全称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代表中国政府签字的是石广生,当时的身份是外经贸部部长。那次签字标志着历经15年漫长而艰苦的谈判后,中国终于迈进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

石广生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新华社

今年是中国入世第20个年头,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外汇储备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这20年历程证明,世界经济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也离不开世界。

最大的疑问

1986年7月,中国政府递交了中国复关申请书。之所以称为“复关”,因为早在1947年,中国就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申请书虽然只有几句话,但由此开启了漫长的15年谈判,是历史性的时刻。

关贸总协定有个规定,遇到新的加入申请,就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凡是想跟中国单独谈判的国家,都可以自由报名参加。最后参加中国工作组谈判的,共37个国家。中国第一任首席谈判代表沈觉人回忆:“这个小组成立后,就开始提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国提交的备忘录中他们有疑问的地方,由我们来答复。后来我算了一下,他们总共提了2000多个问题。”

这些问题五花八门,焦点还是关于中国的经济体制。这些国家的最大疑问是,中国对自身经济体制的表述,是否符合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那几年,沈觉人几乎每次率团去日内瓦答疑,国内对经济体制的提法都有变化,从“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

后来他们想了一个主意,每年第一次去日内瓦答疑,一定要在3月份全国两会结束后出发。因为那几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经常会出现新提法。但即便这样,有的问题还是讲不清楚。比如,我们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讲“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名词人家听不懂。实在没办法,沈觉人私底下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他们说懂了。

但这话只能私下讲,回到国内不能讲。当时有不少专家反对,说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怎么能混淆。代表团里有人跟沈觉人说,你胆子真大,敢用“市场经济”这个词。到了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改革方向明确了,复关谈判答疑阶段也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具体条款谈判。

但是,虽然中国明确了市场化改革方向,一些国家一直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特别是入世15年后的2016年,美国、欧盟、日本等再次重申这一立场。因为中国入世条约第15条规定,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在对中国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如果中国企业不能证明其产品具备市场价格条件,可以采用替代国价格裁定是否倾销及倾销幅度。此条文有效期为15年。

就在“第15条”应当失效时,一些国家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说事。对此,石广生明确表示,市场经济地位和第15条根本不是一回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些国家在故意混淆是非,寻找不执行协议的借口。

其实,在世贸组织规则中,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不涉及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而是讲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换言之,不是讨论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而是中国的企业是否享有“市场经济地位”,二者的主体是不同的。

因此,让其他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伪命题。如今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国产品价格,是完全在市场要素作用下形成的。客观上,中国已经完全拥有市场经济地位。

最深的顾虑

中国入世的另一个大难题,就是国内对开放市场深深的顾虑。当时大多数人都觉得,国内的产业非常薄弱,必须加以保护。

已经去世的中国第二任首席谈判代表佟志广曾回忆说,当时顾虑最深的是两个行业。一是汽车,因为我们的汽车企业刚刚起来,会不会受到的冲击太大;二是农业,因为我们的农业一直比较弱,美欧的农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只有5%的人种地,喂饱3亿人,而我国至少一半人口在农村。

但他心里明白,一些东西必须得淘汰,或者是要逼着调整。就此,他跟国务院领导打过一个比喻,复关就好像一片庄稼地需要雨水,雨下来了,庄稼会长得比以前好,但低洼的地方肯定要淹掉。这个代价是一定要付的,否则大片庄稼不长了。

1994年5月,机械工业部召开汽车行业座谈会。当时佟志广已经卸任,何光远部长打电话给第三任首席谈判代表谷永江,说大的国有汽车公司的老总都参会,你来谈谈复关吧。一位大型国企的董事长在会上发言说,我以后不出国参观了,每去一次,就看到我们跟人家的差距拉大一次,你还复关,我们车企以后日子怎么过?

开了一天的会,老总们都心情沉重。晚上吃饭,很多人吃坏了肚子。第二天开会,一个个更加无精打采。何光远说,是我请谷永江来讲复关的,他还没讲呢,把你们吓得都拉稀了。

但实际上,产业就像花一样,必须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才能更好成长。后来发现一个规律,哪个产业越开放,哪个产业发展得就越快,越是受保护的产业发展得越慢。

比如家电产业是最先开放的,现在中国的家电包括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发展得非常快,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处于全球前列。

当时对顾虑最深的汽车工业,在复关入世谈判中作了一些细化处理。一开始实施进口配额,少放开普通排量,多放开高排量,毕竟老百姓买高排量的车少。协议中规定外国车企进来都必须与中国企业合资,各占50%的股份,利益各半。这样,中国的汽车业既得到了新技术又得到了大发展。同时,由于进口关税降低和产量扩大,国内车价大大降低,百姓受益最大。 

1993年,雪佛兰汽车从美国运抵天津港,美方人员打出“感谢你,中国”的横幅。新华社

最难的谈判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在1994年底召开的关贸总协定最后一次会议上,因为少数缔约方蓄意阻挠、漫天要价,中国复关没有成功,由此转入了加入世贸组织谈判阶段。

从国家的层面上讲,世界贸易组织有100多个成员,中国要和每一个国家都进行谈判,而跟美国的谈判最困难。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世贸组织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对中国要价最高的。如果美国能谈下来,基本上大局可定。虽然欧洲会提一些“具有欧洲特色”的要求,但他们跟美国的利益基本一致。所以,1999年11月的中美谈判极为关键。

中美谈判是11月10日开始的,白天黑夜地谈。比如谈到晚上9点了,双方会约2个小时后再谈,然后一直谈到凌晨2点,还会约3个小时后继续,不会说明天上午见。那几天,中方主要谈判人员都吃住在办公室,外经贸部食堂24小时供应,保证谈判代表团成员随到随吃。

会谈中,双方至少拍了两次桌子,都是因为美国方面过于盛气凌人。第一次是谈判第二天,双方都亮出自己的条件,美方副团长斯伯林突然站起来一拍桌子说:“你们这些条件,永远永远永远也不可能加入WTO!”石广生也马上站起来一拍桌子,拍得比他还响:“你听着,现在中国人任人摆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对方不吱声了,美方团长巴舍夫斯基连忙打圆场,说大家坐下来好好谈。

第二次拍桌子是11月13日凌晨,石广生要去国务院开会,约好早上5点继续谈。大清早,石广生说了我方的新条件后,巴舍夫斯基气势汹汹地说:“你大清早叫我们两位部长来,就谈这点屁事?”这次她没拍桌子,但石广生拍了,他说:“你现在是在中国领土上,请你说话不要放肆!”这时,斯伯林马上打了圆场。

在深更半夜召开国务院办公会议,是非常罕见的。那天晚上将近12点,石广生接到江泽民主席的电话,江主席问谈判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过了一会儿,朱镕基总理来电说,江主席要求国务院马上开会,一个个问题来研究。

谈判接近尾声时,朱总理来到现场,直接跟美方谈。对于双方僵持不下的反倾销条款和特殊保障条款,朱总理拍板突破,这样迫使美方再没办法固守他们的要价了,对我们的要求他们一一答应,其中包括美方承诺无条件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等我方最关切的内容。就此,整个中美双边协议迎刃而解。

最好的结果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谈判达成协议。签完字,石广生回到办公室,一个人在沙发上靠了半小时。谈了将近一个星期,神经一直紧绷,一怕谈不成,二怕没谈好。他坐在那儿默默地想,究竟给了什么,又拿到了什么。捋了一遍,心也就略为踏实了。

石广生等人在签字后鼓掌祝贺。 新华社

2003年,石广生离开了部长岗位,但他觉得肩上的责任一直在。在中国入世15周年之际,他向本报记者明确表示,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中国入世是成功的。“假如当时再拖下去,不仅中国晚受益,我们入世付出的代价也就太大了。那个时间点选择得对,既抓住了世界形势和发达国家需求,也选择了我们改革开放的当口上,我认为当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是正确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而在中国入世20周年之际,中国第四任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表示,入世对中国改革开放有两个重大突破,一是向全世界承诺实行市场经济,二是承诺向全球开放市场。

对中国而言,入世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转折。商务部最近透露,中国已经完全履行所有承诺,入世后中央政府清理的法规和部门规章有20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有19万多件。这就使中国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全球通行的法律法规接轨,从而为市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中国在承诺实行市场经济的同时,坚定地表示中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人在入世谈判达成以后希望我们把‘社会主义’几个字去掉,我们说绝对不可能。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更重大的突破,对世贸组织来说也是第一个。”龙永图回忆说。

入世后,中国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市场开放,从而大大促进了对外开放。中国入世时货物进口关税为15.3%,承诺入世后降到9.8%,20年后的今天,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只有7.4%。

中国在入世时承诺开放市场,但也坚持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的市场开放必须按照中国的国情,有计划、有步骤、按阶段地施行。这样就确保了我们既和世界进行了广泛的经济贸易联系,又没有对国内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应该说,这20年让我们收获了信心。入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担心中国入世后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事实证明中国的企业、各个行业经受住了整个开放市场的巨大冲击。这再次证明,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地开放自己的市场,才能够在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地取得发展。

虽然入世已经20年,但我们还在继续享受着红利,因为改革永远没有止境,开放也永远没有止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入世的红利,就是改革和开放的红利,我们永远不停止改革,不停止开放,入世的红利就会永远享受下去。

最新的变化

当下,世贸组织正处于困局中。

在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原主席、大法官张月姣看来,危机体现在决策机制失灵,不足以应对多哈回合中成员间多方利益的复杂博弈;领导力真空,核心成员从塑造和推动者到体制撼动和破坏者;包容性欠缺,欠发达、最不发达成员融入体制困难等。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行单边主义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得世贸组织很难有所作为。只有恢复全球对世贸组织规则的尊重和支持,才能有一个共同的法律基础来推行全球的贸易投资自由化。

过去经常讲,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而中国入世后的市场开放,给全世界带来了价廉物美的产品,使大家充分共享整个中国市场的红利,中国也从全世界进口了很多产品。所以应该说,中国与世界是共赢的。

 中国入世谈判结束后,龙永图和世贸组织中国组会议主席吉拉德出席记者招待会。新华社

龙永图一直认为,对中国入世的成功,不要总是强调中国GDP总量增加了多少,还应该很好地总结这20年来世界市场得到了什么,美国得到了什么。“全世界都清楚中国入世改变了全球多边贸易的格局,改变了整个全球贸易的重大方向,有利于全世界人民,特别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有利于发达国家,美国也是中国入世的重要受益者之一。”龙永图表示,只有研究好这些问题,才能全面总结中国入世20年的成果。

而眼下的中国,正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的外贸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的,形成了出口越多越光荣的惯性思维。但在外汇匮乏时代过去后,就不能仍以出口作为外贸政策的核心。增加进口,逐步将出口和进口并重,成了当务之急。

用龙永图的话来说,满足老百姓对国外高端产品的需求,是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一部分,增加这方面的进口完全必要。“中国的制造业也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全球化,大量进口国外的零部件、原材料、新技术,不仅使得制成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可以在进口过程中,与国外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融合,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相互依靠的局面。这一局面对中国和全球的制造业,都是最安全、最有效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进口多,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就强,缓解国际贸易摩擦的回旋余地就大,还可以在国际上争取更多话语权。在国际市场上,谁掌握进口,谁就掌握了定价权,谁就掌握了市场走向,谁就掌握了规则制定中的主动权。中国要真正成为贸易强国,必须成为进口大国。

为此,龙永图发出感慨:“我有一个梦想,中国进口超过美国的那天,就是成为贸易强国的那天。”

栏目主编:吴卫群 文字编辑:俱鹤飞 题图来源:赖鑫琳 摄
题图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专题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