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专访汪泓:2.2万亿太少,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缺口巨大
分享至:
 (13)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侍佳妮 2021-10-21 11:19
摘要:养老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整体的战略规划。

作为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长期关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10月20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汪泓,她主要围绕养老金融等领域,详谈中国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之道。

养老三大支柱“瘸腿”有待改进

支付是养老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国家基本养老、单位补充养老和个人商业养老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然而,三大支柱发展严重不平衡。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养老金占比过高,且缺口不断扩大;第二支柱覆盖人群有限,规模提升困难;第三支柱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且发展缓慢。

其中充当第二支柱的单位补充养老,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主。据调查,截至2020年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资金2.2万亿元,覆盖近3000万人,平均每人7万余元。汪泓表示,这个数据太小了:“我们国家参加工作的人口有五六亿,现在只有不到3000万能享受企业年金,缺口是很大的,市场没有做起来。”

从海外经验来看,第三支柱的作用举足轻重,比如美国2019年养老支付第三支柱比重已达31.3%。这就涉及到养老金融产业发展问题。在国内,养老金融企业准入门槛非常严格,有资格持牌做相关产品的企业并不多,导致市场上金融养老产品稀缺且单一。汪泓表示:“我个人建议,底线要守住,准入门槛可以适当降一些,促进养老金融行业发展。”

个人商业养老面临的尴尬处境,还包括市场接受程度不高。以个人商业养老的一个大类商业养老保险为例,由于产品本身吸引力不够、欠缺宣传、养老意识不足等原因,绝大多数年轻人投保不积极。等老了才想起来投保,却发现接受60岁以上老人投保的养老保险类产品很少,供需错位的矛盾尖锐。

“现在大家都喜欢赚快钱、赚热钱,追牛市、去熊市,跑进跑出忙得很,结果损失惨重,连我自己也是这个样子。”汪泓笑道。她呼吁年轻人将一定的积蓄,比如5%-10%拿出来,在养老事业上有所投资,为将来养老提前布局。

为了让养老支付“三条腿”均衡发展,汪泓主张将二三支柱的个人账户打通,流入市场的资金量多一些。也可以开发更多的养老产品形式,比如允许老人将房屋等不动产抵押给银行,由银行提供分阶段养老保障,老人去世后房屋按资产属性和权限来处置。当然,养老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整体的战略规划。“如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会打补丁,是做不好的。”

重新审视人的价值和生命质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18.7%,老龄化形势比较严峻。“但是现在老年人中,年纪相对小的不少,60岁到70岁的老人占50%左右,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还很有活力。”汪泓表示,乐观看待老龄化问题,积极激发老年人的潜力,有望将老龄化危机转变为老龄化红利。

汪泓说,较为年轻的老人,首先可以发挥余热,为社会贡献才华。“如果用得好,完全可以缓解我们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经验积累型的专业人士,比如医生、律师、教师等,这些领域的年轻老人是很成熟的人力资源。”目前来看,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还不高。

其次,60-70岁的年轻老人中有不少享受了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积累了个人财富,有一定支付能力来负担有尊严的养老。他们的休闲娱乐时间也比年轻人充裕,是体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重要消费力量和推进力量,而非社会的包袱。

“我们今天探讨养老问题,需要重新审视人的价值和生命质量,养老理念的变化会带来大进步。”汪泓表示,社会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你站在一个时间点看,问题可能很多;当你站在历史长河当中的一段时间来看,其实我们的养老事业进步很快。”

栏目主编:顾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