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产业观察 > 文章详情
智慧城市分出两大门派:事后回溯还是事前防范?上海86岁南京大楼站位了……
分享至:
 (25)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晔 2021-10-19 06:27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向左走,向右走?

当下,城市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但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两个明显门派——刚刚在上海召开的2021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海站活动中,华为企业BG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洞察到了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的分化,“一种是以数据汇聚为核心,主要做数据挖掘分析和事件事后回溯;另一种聚焦将数据融于实际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事前防范。”

在岳坤看来,前者的误区在于,尽管成果汇报时可以骄傲地宣称“本系统已汇聚多少亿条大数据”,但在面对洪涝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单纯以数据汇聚为核心的系统,其响应又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与会者大多认同,回归业务本质,把建设重点从数据汇聚向流程优化转移,是智慧城市建设更为务实的建设模式。

据记者了解,实际管用、防患于未然的智慧城市实践案例,在上海已有不少。比如,被誉为上海“心脏、窗口和名片”的黄浦区,景点多、商务楼多、商场多、老旧小区多,这为城区管理带来较大挑战。黄浦区携手华为,创新性地提出“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理念,正探索一条超大城市核心城区的治理新模式。

以今年86岁、位于南京东路河南中路路口的南京大楼为例。目前,这幢大楼被布局了17大类80余套智能感知应用,可实时采集大楼的各项状态数据,包括大楼震动倾斜数据、烟感数据、电梯数据、温湿度数据、噪音数据等,由此形成“数字孪生”楼。“数字孪生”楼配合20余种人工智能算法,楼内大量“生命体征”都能被实时反映、提示及预判。如当有顾客打开窗户、将手机探出窗外拍照时,楼内保安所佩戴的智能手环就能接到系统报警,从而迅速处置一项高空坠物隐患。据悉,南京大楼“数字孪生”自今年1月启动,仅4个月就已处置吸烟告警439次、消防通道阻挡55次。

这一系列的数字设备与技术,也能从一栋楼推广至一条街、一个景区,乃至老城厢居民区。传感器只要改变算法,就能用来识别楼道垃圾堆放、电瓶车楼内充电等安全问题,同时也能结合智能门禁等多维度数据,对小区特殊老人群体加强关怀服务。黄浦老城厢,正在因这些智能化手段而焕发新生,并在此次2021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海站活动中荣获“复苏创新理念大奖”。

记者还从此次活动中了解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一项重要工作的“一网通办”业务,目前已在全国260多个城市开展。而比“一网通办”更进一步的则是“一网统管”,正成为政府数字化转型下一阶段的应用主场景。

今年初,上海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上海市经信委数据显示,上海楼宇场馆、旅游景区众多,公交系统发达,地铁总里程超过770公里,每天有1000多万人乘坐地铁,数字化应用场景一应俱全。此外,上海信息基础设施健全,已建成5G和固定宽带“双千兆”第一城,这些都为上海“一网统管”奠定了卓越基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