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上海也有民歌?如何让这些“江南味”的声音重回大众视野
分享至:
 (0)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21-10-18 14:26
摘要:上海江南民歌大赛颁奖展演在青浦朱家角古镇举行。

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展演10月17日在江南水乡古镇青浦朱家角举行。展演撷取了十二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民歌展示给广大市民,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欣赏到江南民歌之美。“上海民歌”系列讲座也将于10月19日到11月23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徐景新、郭树荟、候小声、韩金梅、邓姝、江山等民歌、声乐及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将讲解民歌及其创作。

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自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拉开帷幕。决赛中,十六个区拿出各具特色的四十多首“看家”民歌献给观众。最终《绿岛四季歌》《问花名》《姑苏风光》《码头工人来四方》《吃吃浦东老八样》《十二月花名》《阿婆茶》《救枯苗》《摇一橹过一浜》《啥鸟飞来节节高》10首歌曲获得“最江南”演绎奖。除了一般观众印象中在乡间田野唱响的民歌,《码头工人来四方》来自杨浦区平凉街道的“专业唱号子四人组”,由平均年龄76岁的四位退休工人、工程师演唱。这首歌是2009年杨浦区文化馆为迎接世博会创作的情景剧《码头号子》中的一段。决赛中,这首劳动者之歌获得第一名。

据悉,上海民歌分为劳动号子、田山歌、小山歌、小调、儿歌、吟唱调等。在赛事的推进过程中,16个区对本地域民歌进行了梳理,“除了吟唱调外,其他的种类都听到了。”决赛场上,上海地域民歌百花争艳,让专家和观众都感到震撼。“尤其让我震撼的是那些原生态民歌,它们前所未有地以本色出现,不但没有对原曲调进行修改加工,更是大胆地启用了毫无专业声乐基础的民间艺人进行演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魅力大放光彩。”大赛评委,国家一级作曲、音乐制作人彭程表示。

江南民歌在青浦有着深厚的底蕴,青浦田(山)歌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浦区正在着力打造最江南、高颜值、创新核的青浦新城,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落户”青浦区扩展了其着力打造的江南名片的品牌内涵。如今青浦拥有练塘、赵巷、朱家角、金泽四个田山歌的传承基地,除赵巷外其他三个都是历史文化名镇。展演上,三个传承基地为市民各自展示一首原生态的本土田山歌,包括金泽的《救枯苗》、赵巷的《十二花名》、朱家角的《问花名》。游客们置身其中,更能深入体会田山歌与古镇的文化、环境互通,他们是参与者也是传播者。

青浦区“李维红非遗创新传承工作室”主持人李维红从事非遗保护工作30年,她笑言:“这些歌曲的演绎对非遗保护工作者来说却很寻常,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她也表示,这也说明上海民歌的传播度不够,如何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更好创新传播这些民歌、打造民歌文化品牌IP,这是他们所迫切期待的。江南民歌大赛首次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专家、非遗工作者、传承人、演唱者、媒体、大众聚集在一起,正是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的大好时机,也让田山歌及其它民歌的传承保护者们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大赛评委,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树荟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上海音乐学院江南民歌演唱与研究大师鞠秀芳为代表,带来《大九连环》《四季相思》《江南春早》等,上世纪80年代期间,民歌理论研究专家江明惇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收录了500多首传统民歌。“民歌如今在上海都市文化中尚处于较边缘的地位。”郭树荟认为,这也是传统音乐研究者们的痛点。彭程坦言民歌大赛让他“心潮澎湃”:“它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歌,我们对传统音乐的责任在哪里。”他呼吁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为新民歌打开一条宽广的大路。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题图来源:主办方供图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