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对话“追象人”,全球瞩目的中国野象一家最近过得好吗?
分享至:
 (1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21-10-15 19:08
摘要:这群大象到底是留在普洱还是返回西双版纳,还是未知数。

2020年3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16头野象离开西双版纳的自然保护区,一路北上。那时,人们根本没预料到,这竟是一场长达17个月共1300公里的长途旅行。

整个旅途,野象和沿途的人们相敬相爱,这样一个充满爱与包容的动人故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大放异彩。

大会开幕式的暖场视频、场馆内随处可见的海报、雕塑……到处都有这些可爱精灵的身影。

今天(10月15日)大会闭幕,在期盼通过大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能尽快形成的同时,许多人还十分关心象群的现状。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队长杨翔宇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个象群已于8月12日回到普洱,每天只顾吃喝拉撒睡的它们长得更胖了,那只路上诞生的小宝贝也能独立玩耍了。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队长杨翔宇 、B组组长张斯捷、A组组长张雄(从左至右)  COP15组委会供图


象宝宝长大了

大象们北游南归,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陪伴了一路,被网友称为“最靓追象团”。

最近,杨翔宇刚完成一次监测任务,从普洱返回昆明:“10月14日凌晨,象群在普洱思茅,距离老家西双版纳很近了。”

杨翔宇说,普洱的气候条件适宜大象生存,历史上象群在西双版纳和普洱之间迁徙属于正常现象。

目前,这群大象到底是留在普洱还是返回西双版纳,还是未知数。

“感觉又胖了些。”杨翔宇说,这次再去监测,发现好几头大象的肚子大了、体形胖了,社会特别关注的小象也成长了不少。

之前监测的时候,小象还没有人高,没长开,头发很浓密,现在它不再总是躲在妈妈怀里,有时单独跑出去,吃喝玩耍一下,再回到队伍里。

由于长期观察象群,队员们仅凭一些特征,就能认出象群里的每一个成员。

杨翔宇说,有一头母象鼻子稍微短一点,还有一头母象獠牙是外露的,在亚洲象里很少见。

四只体型较小的小象,分别叫老大、老二、老三,最小的叫宝宝。

这群大象的分工也不同,有领队、警卫,还有放哨的。

杨翔宇透露,由于象群已经回到“安全区”,虽然监测还在持续,但不会像之前象群北移时那么频繁。

因为普洱本来就有大象分布,当地民众比较熟悉大象的一些习性,相关部门也有预警监测的机制。

“如果象群在林区活动,就是常态化监测;如果再次进入村庄等人口密集区,才进行不间断监测,并做一些预警疏散和投食引导的工作。”杨翔宇说。


值得一生回味

火遍网上的大象集体睡觉的照片,让大家感受到质朴的温情,这张照片出自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A组组长张雄。

张雄坦言,森林消防队伍主要担负森林防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用无人机、红外望远镜监测活体野生动物,这还是头一回。

杨翔宇说,今年5月27日,吃过午饭,他们就接到了搜寻监测亚洲象的命令,当天下午3点赶到了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指挥部,了解情况后,就把无人机飞到峨山县城旁的大坟山上空,大象们悠然自得的“直播”画面,让他震撼不已。

“有时要跟着移动的象群在深山里跑几十公里。艰苦的时候,每天才睡4个小时。”张雄说,虽然苦,但这段旅程充满温馨与感动,值得一生回味。

张雄说,他们在玉溪一些村子监测时,当地群众恨不得大象把自家的庄稼都吃光,哪家田里有大象,其他人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并感慨一句:“你们家多幸运啊!”

据介绍,因为地方政府早就做好了野象预警教育,并不断宣传赔偿方案,没有一户人家因为大象“糟蹋”农作物而生气。

当然,更大的原因是深植在当地人民心中对生灵的敬重,对自然的热爱。

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高粱地村,村民唐正芳得知大象会从他家附近经过,高兴不已,把自家地里的玉米杆全部割了,放在象群可能经过的地方,“庄稼吃完了明年可以种,大象要是损坏了就没有了。”

杨翔宇说,大象是很有灵性的动物,一路相伴,它们也在观察和认识人类,越来越信任人类,“一开始有点紧张,不吃我们放的食物,后来只要路边有,就用鼻子卷起来吃了。即使突然发生距离较近的情况,它们也没有大喊大叫,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妙。”

题图来源:陈玺撼 摄
文中未署名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