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川沙中学新疆班的上海爸爸妈妈们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2021-10-14 13:31
摘要:12年间,有超过750名新疆孩子从这里启程,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过去的国庆节,川沙中学高三学生叶丽努尔和艾力奴尔和新疆部的三百多名同学一起,度过了充实而又快乐的七天:“除了三个整天的学习外,学校还安排了联欢舞会、篮球比赛、两场电影和运动开幕式表演和体育舞蹈的排练。我们还有专门的购物时间,简直‘忙’不过来。”

9月底开始,她们就已经开始板着手指计划自己的假期——和过去的每一次节假日一样,川沙中学的副校长、新疆部的“大总管”费羽华早早就给345位娃娃安排好了日程。他说:“孩子们离家几千公里,我们老师就是他们在上海的爸爸和妈妈。吃好住好学习充实生活充实,就是对学生父母最好的交代。”

200991日,川沙中学首届新疆班正式开学。12年过去了,前后有80多位老师在这里辛勤耕耘。12年间,有超过750名新疆孩子从这里启程,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去年,川沙中学新疆部获评“上海市模范集体”,并前后获得上海市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浦东新区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永远休不满的假期

国庆七天,新疆部的朱文武老师几乎天天都在学校准时出现。和学生们一起参加联欢舞会,陪着他们进行运动会彩排,安排他们看电影……

对于每一位新疆部的老师而言,他们的生活中从来就没有“长假”的概念,每个周末,也只有单休,很多老师的小家,也早已习惯了大小假期、寒假“足不出沪”——因为新疆班的孩子们假期,更需要他们。

老师们带领学生参加“跑进美丽校园”比赛。

有一年的清明假期,李小丽老师和全家去宝山郊游,刚刚走进博物馆不过500米,就接到了学生的电话,有个娃因为想家,情绪不太稳定。和以往任何一次接到电话一样,李小丽挂了电话就往回走,匆匆护送她回学校的路上,还有她的先生和老人小孩。

石梅是首届新疆班的班主任。她来自于美丽的新疆,因此成为了首届班主任的不二人选。虽然和孩子们是同乡人,但幅员辽阔的新疆各地风俗不同,生活习惯也迥异。为了陪伴这些第一次远离家乡的学生,石梅把家搬到了学校宿舍,跟着孩子们把新疆各民族的节日习俗学习了遍,夜晚的时候陪着他们聊聊天,以解思乡之苦。刚开始当班主任的时候,恰逢石梅在准备婚礼,时间有限,她屡次推迟婚期,多次放弃读研深造,高考前主动提出24小时住校全勤值班,为首届新疆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从遥远而又广阔的新疆而来,孩子们的学业水平参差不齐,和本地孩子也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上海新疆班的学生,都会利用星期六和节假日来学习。因此,12年间所有参与新疆班教学的老师们和他们的家庭,早就习惯了“单休日”和“长假折半”的惯例。

永不关机的千里连线

在新疆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让学生和家长随时随地都能找到我们”,所有老师手机24小时不关机。几乎每一位新疆班的老师,在自己任教的这些年里,都曾经在冬夜从温暖的被窝中抽身,带学生去看急诊,或者是陪着学生聊天到凌晨,听他们倾诉心中的小秘密,亦或是凌晨两点接听远在新疆的父母们的咨询电话……

“有的父母汉语也不会说,要通过驻校的新疆内派老师翻译才能联系上。他们又离儿几千里,将心比心,在上海,我们就是他们的父母,更是一座沟通的桥梁。”费羽华说。

尹志清是新疆班的一名班主任。20124月的一个下午,班上维吾尔族女生阿尔孜古丽感到身体不适,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听到消息,尹老师第一时间和内派托合提冲老师一起紧急把她送往了川沙人民医院救治。经医生诊断,姑娘患有严重的气胸,情况紧急,有生命危险。尹志清马上拨通电话,和她远在四千公里之外喀什的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治疗方案,然后在家长授权的情况下签下了手术同意书。没想到,阿尔孜古丽病情又出现反复,需要转到专科医院抢救。尹志清和另外赶来的两位老师凑齐入院费用并办妥入院手续后,楼上楼下地推着学生进行各类手术指标的检查化验,直至半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当看到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孩子满脸泪水地被推入手术室的瞬间,尹志清内心一阵酸楚。他强忍着泪水对她说:“你的父母远在家乡,但是不用担心,我们都是你的爸爸。”

痊愈之后,阿尔孜古丽在暑假返疆前,她含着泪水递给尹志清老师一封发自肺腑的信,信中写道:“我在川沙中学深深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我的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而你们又给了我一次生命,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只能说你们是我的再生父母,我现在有了四个爸爸,我爱你们!”

“生活中,我们以为孩子都是高中生了,生活能够自理了,但实际上,他们依然还只是孩子。”费羽华说,当好孩子们的临时父母,这或许是新疆班老师们比教学更重要的责任。

从进校开始教孩子洗衣服、督促他们刷牙洗脸开始,到每天早晨督促孩子们吃早饭,换季帮他们一起晒被子换床褥,天冷了叮嘱他们穿上棉毛裤……像极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毕业典礼上,师生依依惜别。

每一年的高考前夜住校陪学生,已经成为了班主任们的传统。“第二天就是学生一生中最要的一次考试,本地的孩子肯定有父母帮着贴心准备,我们的孩子就由我们来负责了。”

老师们总是想方设法陪在他们身边,为他们辛苦紧张的高中生活添点“色彩”:党员老师们组织了夜游川沙镇的活动,孩子们徜徉老街,了解上海风俗;每一年的春节,大年三十新年聚餐、年初一团拜、大年初四文艺演出,还有半天请孩子们走进各位老师的家里做客……过年天天忙,为的就是孩子们的“天天乐”。 

永远铭记的师生情谊

去年,高中三年最后一天的毕业典礼上,川沙中学高三(11)班的39名学生在从班主任滕雅芬手里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每个新疆孩子从来到上海第一天起的照片、军训日记、作文本、班级合影甚至“忏悔书”,都被滕雅芬老师做成了厚厚的一本成长手册。

39份各不相同的礼物,是“有心”的班主任每天对他们爱的积累:滕老师办公室的一角,是留给这39位孩子的,每个人的资料,在上海的点滴日志,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里,到了高三临分别前,被滕老师用爱心一一装订。

回族姑娘马丹妮噙着眼泪说:“这是我对上海最深的记忆。”滕老师不知道的是,39位孩子,都把这份礼物随身揣着,带着踏上回新疆的漫漫长路,细细一页页翻阅。

从第一届新疆班开始,滕老师已经当了12年的班主任。刚接手新疆班的时候,滕老师发现,这些孩子用现有教材学习,有难度。于是,和其他老师一起,她给班级进行分层教学,而且分好几层。这也意味着,教案和课后作业也是成倍的增加。但就是这样因材施教的教学,给了每一个孩子进步的空间。

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12年来,川沙中学走出了许多祖国栋梁之才:2013届的朱子萌斩获全国新疆班文科状元,2019届的米热阿依位列全国第四,历届新疆班的本科率超过98%,近半数的学生考取985211院校。这一切,离不开新疆部教学分管领导高彩虹老师的辛苦付出,新疆部从办班初的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特色;这一切,离不开新疆部德育分管领导杜文芳老师的艰辛努力,十多年来开展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奠定学生成长的思想基础。毕业的孩子们,他们中的许多,在毕业之后回到了新疆工作,为民族团结和祖国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当他们发来生活照或者工作照时,对我们说‘老师,想念您’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李小丽说。

栏目主编:徐瑞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