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解释中国的话语权不能由西方掌握,对这一学科进行新的建构势在必行
分享至:
 (1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褚艳红 2021-10-18 06:31
摘要:新文科和世界中国学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成为中国学术的新生长点。

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今起开幕,世界眼光再次聚焦中国,也让中国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新文科”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这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对中国话语叙事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取得突出成就、发生深刻变革,但西学框架下的学理叙事却难以正确解读中国的发展变化,逐步暴露出局限性和失效性。而由传统汉学/中国学研究传承而来的世界中国学,经历了从西方学者解读中国历史文化和现状,向以中国学者为主揭示中国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的转变,在全球视野中重新展开和诠释中国传统和现代社会。从其学科功能属性、研究方法和路径、精神和价值导向等各种要素来看,都具备新文科的特征。新文科和世界中国学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成为中国学术的新生长点,它们共同的历史使命就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中国道路、贡献中国智慧。

世界中国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世界中国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海外机构和学者为主体对中国进行研究和传播的过程;第二阶段是中国机构和学者为主体对海外中国学进行借鉴和研究的过程;第三阶段是中国学术界在前两个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向世界揭示和传播中国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的过程。当前,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正处在第三阶段的起点上,在新文科视域下进行新的建构,是对“中国现象”进行历史和现实叙事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的海外中国学研究厚积薄发,出现前所未有的学科建设“黄金时期”。中国学研究的学术平台日益扩大,研究队伍显著壮大,学术阵地不断增加。在中国学研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学理探索逐渐深入,朱政惠、葛兆光、严绍璗、张西平、阎纯德等学科开创者,在探索海外中国学研究体系、与海外学者平等对话等方面开辟蹊径,发表一批启迪后学的学术论著。在他们的培养和带领下,一大批后继才俊围绕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学科建构与学理发展进一步探索,使中国学研究的学科建设得到长足进展,为世界中国学融入新文科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新文科体系下的世界中国学采用社会科学各学科间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相融合的方法,关注海外中国研究的新视角新路径,在区域研究的框架内开展中国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作为新文科的世界中国学,只有具备把中国与世界联结起来的宽广视野,才能与海外中国学名家对话,回应海外学者关于中国问题的重大关切。

新文科的发展主线就是建立中国化的学科体系。世界中国学研究立足中国,融通中外,突破“西方中心论”框架下的西方话语体系,以本土学术研究向世界传达真实的中国形象。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提出的“谭中之问”,实质就是当今世界解释中国的话语权为何由西方世界掌握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世界中国学亟须立足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开展一系列基础性研究。“让中国学回到中国”,是几代中国学人的夙愿,也是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宗旨。运用新文科的研究方法,世界中国学研究将进一步改变19、20世纪之交以来中国学界对西方话语亦步亦趋的“失语”状态。只有建立在真实详尽的本土史料和数据基础上,尊重中国的历史文明和当代发展事实,提出与中华文明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更相契合的理论学说,方能摆脱“西方中心论”的窠臼。这也是新文科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中国学术为世界学术做贡献的现实选择和历史使命。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知识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世界中国学关注世界观察中国的各种视角,与之展开深入对话;同时将中国纳入全球视野中考察,探索中华文明和中国道路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这种中国与世界的双重视角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从而有助于建立中西会通、国内外兼容的研究,回应国内学术界以往难以解答的关于中国的各种挑战性问题,如“汤因比之问”“李约瑟之问”“福山之问”等,进而产生和建构关于中国研究的新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这是作为新文科的世界中国学回应世界对中国的关切,建构中国解释历史与现实重大理论问题的话语权的内在要求,是学科创新的体现。

新文科视域下的世界中国学有何特点

新文科打破旧文科学科藩篱、分科精细的“盲人摸象”式弊端,致力于多学科交融研究,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中国社会的发展是整体系统的发展,仅靠单一学科远不能实现对中国现象的深广认识,这就需要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世界中国学突破学科边界和单一学科的桎梏,对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和历史诸多问题的内在关联开展系统性探索。不仅如此,世界中国学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史学研究等多学科方法,结合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在学理逻辑层面探索建设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世界中国学学科体系。其学科融合的治学方法符合新文科的学科属性要求,有助于突破因各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相互隔膜而产生的对海外中国学再研究的局限性,进而恰当地扬弃他山知识。

新文科本质上仍延续着传统人文学科的精神,致力于中国“人文精神”的发现和德性培养。新文科视域下世界中国学的使命,就是以世界视角为参照、中国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华文明独特的人文精神之于世界文明的意义。既研究中国儒释道思想对于全人类社会的借鉴价值,又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世界中国学研究只有着力重建和诠释中国思想文化传统,方能与海外中国文明研究展开有效对话。在此过程中,世界中国学通过解读传统和当代中国,致力于夯实联通中国与世界的人文基础,从而为青年学子认识中国与世界提供新的通识教育。

新文科区别于传统文科的另一突出特征是强调学以致用和社会效应的价值导向。“学以致用”体现传统中国知识精英“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新文科视域下的世界中国学正体现这一价值导向。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世界中国学的学术研究通过将基础研究和智库功用结合起来,关注国家民族需求,为当今社会发展服务。世界中国学在全球视野中开展中西文明、历史分流、经济发展、社会制度、中国道路研究,并考察“一带一路”如何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联通与发展,做出“中国为什么能行”的答复,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中国通”也在此吸引下来华考察实践,从而使中国道路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理解和借鉴,由此可见其多重的社会功能。

概言之,将世界中国学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培育学科,有其现实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世界中国学深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厚土,通过多学科的交融综合研究探索解释中国经验的理论体系,考察中华文明人文精神之于世界的积极意义,其社会功能特征有助于在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体系之间搭建沟通、互鉴的桥梁,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深远。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