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上海本地人结婚叫“好日”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姚志康 2021-10-19 17:32
摘要:结婚日,为爱为幸福,便是好日

上海本地人家结婚的日子叫“好日”(“日”读“涅”)。办婚礼叫“做好日”。

新娘由婆婆搀着进门,左侧是小姑子。本文摄影均:张凤岐

“做好日”的日子必须由媒人邀约男女双方的主事人坐在一起商定。新中国成立后,男女青年自由恋爱没有媒人的话,有关“好日”事宜的洽商怎么进行?本地人家遵从老礼,没有就“弯一个”(“弯”读“崴”,本地话“找”的意思),找一个双方都熟悉的有脸面的人士出来充当媒人。再由“媒人”陪男方家主上门提亲,送聘礼。女方收下聘礼,下一步就是商定“好日”的操办。

上海郊区“好日”讲究三天排场,现在还流行。第一天乡邻组成的“相帮团”(以同宗叔伯兄弟为主)吃过午饭后进场,聚齐后由执事分工,一部分人搭席棚、砌炉灶;另一部分帮东家借台条椅凳、小缸、缽头、铁锅等餐具家什;还有的帮助宰杀鸡鸭,做厨师的下手活。第一天就在搭好的席棚里招待“相帮团”用晚餐,一般没几桌,菜式简单。不过有一桌敬媒酒不能马虎。敬媒酒是男女双方主事人共同酬谢媒人,并商定第二天送嫁妆迎新娘的事宜。

新娘子在婆婆搀扶下进入夫家,两侧丝竹班子演奏平添喜庆 

1990年代初新泾乡一户农家动用丝竹班子吹奏迎亲

上海解放后,乡村起先还是使用花轿,嫁妆也是靠人抬。浙江前童古镇的“十里红妆”是一种夸张说辞,一般人家的嫁妆有二十抬(两人一抬就是四十人队伍)已是很气派了。新娘的花轿到了男方家门前,媒人掀开轿帘,新娘出轿是鞋不沾地。过去乡村没有红地毯,就用七八条麻袋染成红色,铺排在花轿落停通往客堂的路上。麻袋数量不够,就有两个亲属专事麻袋接力铺设,就是将新娘身后的红麻袋捡起快速铺到新娘前面,几个来回就完成“鞋不沾地”。这一婚俗在1960年代后绝迹。

新娘子没有花轿坐的岁月,自行车替代。新郎自行车后座架上铺一块红毡毯,车龙头上扎一朵红绸花,相当于时下的“花车”。1965年,少年时代的笔者,加入自家表舅迎亲的自行车队伍,从浜北长征公社沈更浪到浜南的新泾公社北王家宅接新娘。加上女方送亲队伍,自行车绵延半里地,浩浩荡荡,很是拉风。嫁妆也不用人抬了,改为自行车牵引两轮拖车运送,后来是手扶拖拉机,再后来是卡车。进入1990年代,小轿车取代自行车,迎亲送亲全是轿车。

婚宴都在自家屋里举办,用的都是八仙桌

再说“好日”的第二天正日子,女方家一早在客堂里把嫁妆摆好,脚马桶(子孙桶)放在最前面,里面要放柏子、枣子、花生、桂圆、喜糖、红蛋。枣子寓意早生贵子;花生寓意男孩女孩插花着生。被子放在四只方凳上用老布(农村土布)捆住,还得在被子里塞进两只红鸡蛋。男方家吃过早饭,由爷叔伯伯和相帮乡邻组成的接嫁妆队伍出发。出发前还要准备两只红包,到达女方家后,女方舅妈会出面讨要“汰尿布钿”。一切就绪,嫁妆发送。子孙桶开路,后面是被子细软,再后是箱柜家具殿后。嫁妆到达男方家场地时,迎接的亲友立即放炮仗。嫁妆在客堂里放一放再转入新房。此刻,新郎正由傧相陪同在女方家吃中饭,接新娘子。嫁女的女方家中午是正席,而男方家这顿午餐俗称“便饭”,规格比正席低一些。

娶亲的男方家晚上是正席。一般都是六冷盆、六热炒、六大菜,两道点心。客堂间的座位不能乱坐,新郎、新娘和娘舅必坐上首面朝南。新郎携新娘一到自家门口,迎亲的马上放炮仗过耀门。耀门由大豆萁和芝麻萁扎成的门框,寓意“粒粒饱,节节高”,类似北方的“跨火盆”,寓意红火兴旺。过了耀门后新娘子由婆阿妈(婆婆)搀进门。然后再放炮仗,请阿舅过耀门。阿舅进客堂入座,茶担师傅烧好糖滚蛋用托盘送至。阿舅吃过糖滚蛋,会把一只红包放在碗底下给茶担师傅,再给厨师一只红包,发一圈香烟,才能开席。

席间,由婆阿妈领着新娘子认长辈收见面礼,也叫“小人情”,大红包(大人情)亲朋好友已经交到东家记账人手上。而后,新娘子要给婆阿妈准备一小碗饭(一口饭)和菜,婆阿妈一定要吃完(寓意婆婆跟着媳妇不会饿肚皮)。喜宴后由女性长辈开箱,看看压箱货。随着农村经济的好转,新娘子压箱货越来越值钱了:毛料、绒线、绸缎、首饰,再后来干脆放现金或存折。开箱的女性长辈高声喊道:存折一张——X万元!这时新娘子容光焕发,婆家人更觉有面子。

接下来闹新房。这时有一个重要环节做婆婆的是不会忘记的。婆阿妈会差遣一个女性亲戚,找一个长得健硕的四、五岁的男童,在新马桶里撒上一泡尿,寓意新娘子第一胎怀的是男孩。闹新房结束,睡觉前新媳妇要给婆阿妈送去一条新被子,如果爷爷奶奶还健在,也要送一条,寓意新媳妇进家门从此不受冻。

第三天收场。菜肴不讲究,隔天用剩的食材再加一些副料、蔬菜,俗称“敲瓮底”(本地话“瓮”读pang),犒劳“相帮团”。不过有一桌菜肴必须是新鲜食材做成,因为那是一桌祭拜老祖宗的菜肴,一般是六碗菜。吃好中饭,“相帮团”替东家把借来的台条椅凳和家什还掉,拆掉席棚,清扫场地。

新娘子由阿哥或阿弟接回娘家住三天,这叫“三朝回门”。第六天由新郎再去女方娘家将新娘子接回家,整个“好日”闭幕。

新娘在新郎陪同下坐上迎亲的轿车

新女婿上门接女儿成婚,岳母(围着头巾的老妪)搀着女婿进家门是老礼

(本文得到乡间厨师钟煋龙先生素材支持,摄影 张凤岐)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1992年新泾乡双泾村一户农家娶亲当日的合家欢。图片摄影均:张凤岐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