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一人击退30余名顽匪,多次成功策反敌人,这是一位怎样的“铁血英雄”
分享至:
 (1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韩元 2021-10-06 09:16
摘要:那一代人的心中,写着“家国”二字

2011年,我浏览网页时,偶然发现重庆离休老干部臧鸣亚老人发文寻找自己当年的革命引路人“老韩”。

细读之下,发现找的恰是我的伯父韩铁英。

臧老的文章里,叙述了1941年时韩铁英的形象:“在我的眼里,他身材颀长,五官端正,彬彬有礼,和蔼可亲,甚至有些‘斯文’,叫人难以把他跟神出鬼没威风凛凛的武工队员联系起来”“他和他的战友一进门,我就猜出是武工队员来了,两人的衣着打扮和传说中的一模一样:头戴毡帽,身穿粗布棉袍,腰上扎一根粗布带,棉袍下摆拽起卡在布带上。上炕盘腿坐下后,从胸前掏出驳壳枪和手榴弹,分别压在膝下”。

这些细节,我感觉特别熟悉和亲切。它让我联想起的,是红色经典《敌后武工队》中那些现实主义的白描。


抗战时期,敌后武工队或突袭敌据点,或收集情报,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新华社发

我的家乡诸城不仅文脉源远流长,而且有侠义之风,近现代以来革命志士也是层出不穷,文武双全者更是不少,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同志就兼具诗才与乐才。

生于1921年的伯父韩铁英在诸城巴山读小学时,受王翔千(诸城相州镇人,是作家王愿坚的伯父、山东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同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秘密组织成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作者注)二女儿王满的影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并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中共巴山党支部成立,伯父任组织委员,这一年他才18岁。1941年,伯父参加抗日队伍,将族谱姓名韩钟秀改为韩铁英,欲做铁血英雄保家卫国的意味不言而喻。

伯父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在父亲的回忆中,他枪法很好,“打枪从来不需瞄准,因为枪上压根没有准星。况且他玩枪玩得太熟,熟得出神入化。譬如说,当他拆卸下手枪机件,放在羊肚子手巾上准备擦拭,而这工夫敌人追来,他即顺手抓起手巾,一面跑,一面安装机件,然后装上子弹,反手扣响扳机”。

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期,伯父在与日伪的斗争中经历危险,每次凭着智勇化险为夷。1943年以后,他任滨北军分区诸城县武工队副队长。有一次,他受命侦察诸城与安丘交界的李家庄的敌情,敌人层层设岗哨,盘查甚严。他化装成敌军官,骑上德国造的自行车混进村子,完成任务刚要离村时,迎面碰上了汉奸的军需官。对方刚要掏枪,还是伯父眼疾手快,抢先出手,不仅得以脱险,还缴获了对方的武器。

1945年,中共潍东县委成立,辖潍河以东、胶济铁路以南之诸城七区和高密南部地区。县委驻地就在乔家巴山,我爷爷家就是县委的办公场所之一。当年8月,汉奸残部突袭我爷爷家,伯父“隐于影壁后,用一支匣枪打退了30余名顽匪从屋顶的轮番进攻”。

长年严酷复杂的对敌斗争,使伯父终生保持军人的干练与机警。据父亲回忆,“他虽已离开敌工岗位多年,却一直生活得非常仔细,即便离休之后,他的眼镜、钢笔、手表、手帕等屑小物什,总放得井井有条,地上哪怕有指头大的纸条,他也会投过去警惕的目光”。

本文开篇提到的臧鸣亚老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寻找革命引路人“老韩”。2011年,我看到他的那篇“寻人”文章后告知父亲,父亲在当地媒体上发了篇回应文章。臧老看到后,不顾82岁高龄,毅然从重庆返乡寻友,来看“老韩”的弟弟。

老人看到父亲回应文章中的一幅照片时落泪了。他向赶来采访的记者介绍:“照片上其中一个人是韩铁英的交通员,后来被敌人活埋了……这篇写韩铁英的文章,我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三次因为哽咽中断,很长时间才支撑着将剩下的勉强读完。”

如今,人们经常感叹人情凉薄,人与人之间缺少真情。殊不知,以利交友,利尽友散;只有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之上,无功利的纯粹的同道之情才能历经生死、历经烽火岁月,始终不渝。

记得当时记者提出过疑问:“非亲非故,为什么这么怀念韩铁英?为什么对韩铁英的感情这么深?”臧老激动地站起来说:“这完全是一种深厚的革命情感。当时的环境非常黑暗,在日本铁蹄侵略下看不到一丝希望,而韩铁英和他领导的八路军武工队,像是寒夜里的一盏明灯,对我的人生起了很大作用。我感谢他给我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纸本设色)。程多多绘

伯父是一个清正廉洁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他的级别,应该配有专车接送,他却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在父亲的记忆中,大哥长年穿的是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上世纪60年代,父亲在北京小住时,亲见有公园管理者给伯父送了一些湖里的鱼,可伯父坚持按市价论斤付了鱼钱。直到伯父去世,依然没有恒产,他的房子还是海军大院的老屋。

1995年,伯父去世。老战友杨斯德将军亲送其骨灰去八宝山,他的智勇与清廉由党给出了结论:“在革命岁月时不怕白色恐怖,不怕流血牺牲,对敌斗争机智而勇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甘当人民公仆。”

多年前,父亲去探望他的大嫂时,环顾简陋的家里,看到的还是那些破旧的印着“海办具××号”字样的老家具,不由心中感伤,睹物思人。

伯父应该是一个口才很好、善与人沟通的人,但又谨言慎行。前者,我是从他的一些事迹推断出来的。父亲记忆中的这位大哥比较低调寡言。对其革命事迹,家中兄弟们都不太了解。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诸城市委整理党史资料,邀请伯父返乡聚会,人们才了解到一些惊心动魄的战争片段。

低调寡言,应该也是伯父长期在敌工战线形成的一种谨慎素养。在父亲的记述中,伯父有多起成功策反汉奸的事迹。我特别佩服的,是这样一起:

1943年,伯父化装赴叩官庄侦察时,由于坏人告密,被汉奸张步云的部下抓捕,三天的时间里受尽严刑拷打却威武不屈,还成功感化策反了一个小兵。对方向我军秘密报告了韩铁英被捕的信息,使伯父最终被组织营救出狱。

自此以后,他多次在党的敌工部门工作。史料中记载,“1944年3月,韩铁英调任诸城县敌工部小站站长”。在臧鸣亚老人的回忆文章中,1942年时,韩铁英经常在他家与其父亲(地下党人)密谈,他那时是个13岁的孩子,听到的谈话范围很广,主要是时局和战况。“当他得知我喜欢唱歌时,就教我唱了一首《苏联红军大反攻》。以后还教过几首抗日歌曲……至今还记得它的曲调。就这样,不知不觉韩铁英已在我心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这些细节,臧老从一个孩子记到了耄耋之年,既说明臧老革命信仰始终不渝,也从侧面印证了伯父是一名亲和、有魅力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伯父历任福州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宣传科科长、海军政治部敌工部宣传处处长,进一步说明他的宣传才能。1953年,蒋军窜犯福建东山岛,他奉命奔赴前线,作瓦解敌军工作。1958年,我军炮击金门岛期间,他亲临前沿阵地,用大喇叭直接向敌军喊话,宣传我党政策。


2009年8月,游客在大嶝岛战地观光园参观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军事广播喇叭。新华社发

在传统红色经典抗战作品中,我们看到主人公为了革命事业经常不得不舍弃家庭与亲情,那是特殊年代面对民族大义时做出的正确选择,并非无情无义。

1941年,伯父参加抗战时和家人不告而别。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甚至有传言说他落草为寇。这是为国舍家了。身后的家有长辈亲朋们扶持着,让他可以在外安心革命。革命成功后,忠孝可以两全时,伯父又反哺家庭,对长辈尽了孝道,还拿出他的工资接济我父亲在困难时期读完山东大学,经常邀请他在假期去北京家中小住。这使我父亲终生感激,把这个年长20多岁的大哥敬为父辈。

我写下这些文字之际,才得知臧老已于2019年去世。这里也借怀念伯父之文,向臧老的革命世家致以深深的敬意。臧老的父亲是地下党,他自己参加过八路军,他的子孙也全是军人,其中儿子臧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英模,参加过边疆保卫战,多次受伤,身体里一直残留着弹片,当年被誉为“铁血营长”。臧老一家可谓满门英豪,为国尽忠。

优良的家风世代相传。爷爷那代人耕读传家,以吃苦耐劳著称;伯父南征北战,以国为家,戎马一生;父亲年届八十还在做田野调查,搜集地方民间神话传说,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何曾有一刻想到过安逸与“躺平”?勤奋正直,有家国情怀,我想这是我们家应该世代传下去的家风。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