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在场 > 文章详情
【行者上海】⑥“每天都有新生事物”:他们见证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分享至:
 (3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卢芳明 2021-10-09 07:01
摘要:森林里的蘑菇从不需要施肥浇水,它会自然而然地生长起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所谓“行者”,是城市蓝图的建设者,是城市梦想的践行者。两个月时间,我们走访了这么一群为上海城市发展笃诚实干的人。

2013年4月,8名浦东新区的80后干部被组织抽调至保税区,他们在一线参与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方案谋划,郑海鳌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9月,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郑海鳌再次被委派到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一线。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从原来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至120.72平方公里,郑海鳌正式调至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工作,并于2015年12月起担任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在整个过程中,郑海鳌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系列重要改革。

这些年来,郑海鳌和他的同事们始终保持着一个兴奋状态,“每天都在接触一些新生事物”。比如,他们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参与研究“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这在当时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以前,外资进入中国无一例外都要进行事前审批,而采用负面清单规则以后,在清单以外的领域,境外投资者将和境内投资者一样享受同等待遇。郑海鳌意识到,按照负面清单的方式对外资进行管理,是种兼具开放性和透明度的模式,在当时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一个颠覆性改革”,也是“在国际规则的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的一种再创新”。从第一张负面清单的190项,到2014年版的139项,到2015年版的122项,再到2017年版的95项……2020年,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只减不增的原则”下减至30条,并且还将进一步修订。

如今,上海自贸区又增设了临港新片区,自贸区经验正在全国范围被复制、被推广,然而要学习、研究和突破的事情还有很多。“自贸试验区不是简单地打造一个开发区,它更多的工作是制度创新。”早期,郑海鳌和同事们主要就自贸区投资开放创新、贸易便利化创新、金融开放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创新这4大支柱做前瞻性研究。而在新的阶段,郑海鳌知道,要聚焦规则等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制度创新上迈出新的步伐。

如何为制度创新探路?郑海鳌与他的团队需要第一时间跟踪国际高标准规则的变化,第一时间跟踪各类市场主体新的需求。他们走访企业,关注需求,而需求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就是制度创新的动力和根据。

这些年来,自贸区建设从局部试点开始,范围在扩大,领域在拓展,改革创新的成果也在不断丰富。不但要创新,还要让创新的制度设计可复制、可推广,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路,这就是“从零到一,从一到百”的意义。

让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让企业的产品和价格都更具竞争力,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这一切良性循环也将使整个社会受益。郑海鳌转述了一个森林和蘑菇的比喻:森林里的蘑菇从不需要施肥浇水,因为它在森林里有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便会自然而然地生长起来。

相关视频:

【行者上海】①他们给飞机换“口罩”:微小之处,见防疫之细

【行者上海】②建筑师为何追逐高度?因为上海需要!

【行者上海】③鸟儿为何而鸣?他们用鸟哨对话

【行者上海】④开门立法:全过程民主是老百姓的参与

【行者上海】⑤来自世界的“上海品牌”,与上海相伴成长

8个故事,讲述践行者。他们行走于各自领域,发挥专业,挥洒赤诚。许许多多与他们一样的行路人,梦想于心,实践于行,汇集点滴而成江河。他们如何,上海便如何。他们如是,上海应如是。

栏目主编:章迪思
编导/剪辑:卢芳明
摄像:覃乔 司占伟  田牧歌等
包装设计:张龑飞
海报设计:黄海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