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观香江】香港住房问题无解?骆惠宁走进劏房提到“人民”,这话讲给谁听?
分享至:
 (15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洪俊杰 2021-10-03 06:01
摘要:只有广大市民生活好了,香港才算发展得好。

“中联办不仅重视社会各界代表性人士意见,更重视直接听取基层市民呼声”。

9月30日,国庆节前一天,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先后走访慰问香港渔民、创业青年、社区居民、临街商铺和“笼屋”住户,传递中央对基层民生的关心关注,并听取市民意见建议。

这不是骆惠宁及中联办官员第一次“落区”。去年2月17日,也就是骆惠宁来港后的次月,他就走访在港中资企业,考察了解疫情防控、市场供应、金融纾困等工作;之后的2月28日前往由在港中企承建的鲤鱼门公园度假村紧急防疫观察中心项目,慰问工程建设者;去年10月1日,在结束出席国庆升旗活动后,骆惠宁前往小西湾、深水埗看望住在劏房的市民。

如今,在香港社会经历重大历史变革后,中联办领导再度走访基层了解民生,显然更具有现实意义与示范作用。

一、

外界注意到,在本次走访官方通稿中有这么一句,对骆惠宁的到来,香港渔民们表示欢迎,说20多年了,中联办负责人第一次来到渔船上。

据港媒报道,原本计划半个小时的交流延长到近一个小时。“我来香港一年半多,看过劏房,到过屋邨,去过小企业、小商铺,今天上了渔船,很有收获,以后还会去更多基层社区。”临别前,骆惠宁与渔民们相约,请他们到中联办做客。

作为中央政府驻港四大机构之一(中联办、驻港部队、外交公署、国安公署),中联办五大职能中的第三个,就是促进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联系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增进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交往。反映香港居民对内地的意见。

这就要求中联办官员必须积极主动走入社区,亲身与市民接触,了解他们的诉求。骆惠宁此番“落区”走访基层,既探访“笼屋”市民,了解他们生活困难,也探访福利会堂,要求中资企业多尽社会责任,还与渔民在甲板上围坐交流,相谈甚欢。从一把手开始,中联办全面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将“落区”常态化、制度化、务实化,有助于听到香港社会真实声音和民意,更好履职尽责。

人们常说,只有走在一起,才能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有理由相信,走出西环干诺道西160号那扇大门,中联办会更有作为。

当然,在其中还有一个问题,中联办这些接地气的做法是否“过界”。早在去年4月,国务院港澳办就给出官方回应——

尽管香港基本法没有对香港中联办的设置和法律地位予以明文规定,但无论是之前的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还是更名后的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代表中央处理香港有关事务,完全有权力、有责任对涉及中央与特区关系事务、“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正确实施、政治体制正常运作和社会整体利益等重大问题行使监督权。

也就是说,“认为香港中联办不能‘干预’香港特区自行管理的事务”,这种看法没有充分考虑到香港中联办的特殊性,是不准确的。

二、

“耳闻不如目睹啊!”骆惠宁此番在走访“笼屋”时说,亲眼见到这么挤迫的居住条件,心情十分沉重。他说,“安居”才能“乐业”,住房问题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民生问题。而在去年10月1日,骆惠宁走访劏房居民时说,“看到你家的居住环境,心里很不好受。”

目前,香港约20万人租住在劏房和“笼屋”里。轮候公屋的平均时间连创新高,达5.7年之久。一位“笼屋”住户告诉骆惠宁,他2009年1月就申请公屋,等了12年仍看不到“上车”希望。

“香港同胞的烦心事,始终牵动着中央的心。”骆惠宁说,“必须加大力度解决住房问题”既是中央的关切,也是广大市民的期盼。而在之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描绘2049年香港前景时,提到第一点就是,“现在大家揪心的住房问题必将得到极大改善,将告别劏房、‘笼屋’。”

住房问题是香港诸多民生难题中的一个,恐怕也是最难解的一个,中央没有回避最难啃的骨头。从国务院港澳办领导到中联办领导的多次表态看出,中央对香港经济民生和基层市民呼声有多关注,同时也证明国家支持香港破解深层次结构性社会问题的决心有多坚定。用夏宝龙的话讲,“全体市民都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央出手安香江。从去年开始,中央通过制定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实现香港由乱及治的巨大转变。与此同时,中央重视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推动香港社会由治向兴。近期,为帮助香港市民分享内地发展红利,中央密集推出“前海方案”、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债券通“南向通”等一系列惠港利民措施,为香港经济转型升级、改善民生、扩展年轻人发展空间、融入国家发展注入动力。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香港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风波,究其原因,就是无法化解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任何政策都不能闭门造车,施政不是一堆数字和图表,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中联办主任两度走进劏房,既体现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香港民生,也为如何治港起到了清晰的示范与指引作用。

三、

解决香港住房问题有多难?真的很难,否则不会长期“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但骆惠宁此番走访“笼屋”有了另一种解释——香港解决住房问题,虽涉及土地、规划、投入等具体问题,但最根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只要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体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而夏宝龙在之前谈及告别劏房、笼屋的“远景”时,用的是“必将得到极大改善”。“必将”显示不单是中央的期盼,而是特区“必须”要做到的“硬指标”;也是中央对治港者的“硬要求”

香港回归祖国24年,如果说之前由于反中乱港分子的干扰破坏,使香港社会无法集中精力来破解难题,那么这一年来,香港不仅控制住疫情经济发展重现生机,而且还顺利完成新一届选委会选举,“爱国者治港”政治格局初成。这都为爱国爱港力量提供广阔的空间与平台——从过去开展政治斗争为主转为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主,从过去内耗与纷争走向建设与发展。

过去,人们会问他们,立场够不够坚定;未来,人们要问他们,能力够不够胜任。而夏宝龙在之前提出的爱国治港者五大标准中,就包括善于破解香港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做担当作为的爱国者;善于为民众办实事,做为民爱民的爱国者。

外界注意到,在骆惠宁9月30日“落区”后,多名政府高官10月1日走访基层。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探访住在劏房和公屋的家庭,向居民送上水果,并与他们包水饺。他说,土地房屋是香港社会面对最尖锐的矛盾点,也是特区政府必须全力解决的头等大事。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到深水埗及长沙湾探访劏房户及公屋住户,称将竭力增加公营房屋的供应,为劏房家庭提供支援。这几位官员都提到,人民才是一切发展的中心,政府会无惧困难,全力以赴。

特区政府管治层面开始行动起来,这是可喜的一步。履职尽责从来不是空洞无物、冷冰冰的政治名词,而是有着实实在在政治内涵、行之有效的履职作为、破除利益藩篱的敢作敢为。

去年6月,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提到香港需要“二次回归”。与1997年“第一次回归”是“主权回归”不同,“第二次回归”重点就是“人心回归”。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不只是讲给内地民众听的,也是说给港澳市民的。骆惠宁走访香港社区基层实质上也是在向全港宣示,更是向特区管治者提出明确具体的施政目标:只有广大市民生活好了,香港才算发展得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