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地铁有了“脑科专家门诊”,通过AI诊断实现“状态修”
分享至:
 (1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束涵 2021-10-01 16:54
摘要:揭秘上海地铁“智慧大脑”。

在15号线维保通号数字化运维指挥室,出现一个报警,显示长风公园站电池管理单元通讯中断。维修中心值班工程师接到信息后,安排现场运维人员进行了相关部件的二次排查。故障处置完毕,系统显示“通讯正常”。现场人员确认设备恢复正常后,用手机拍好照片上传平台归档。

通号,即通信信号。它的重要性,正如神经系统之于人。截至2021年9月底,上海城市轨道公里数达到772公里(含磁浮),通号设备量为26.8万台。

随着检修工作量逐年增加,仅靠人工作业已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如何破解?上海地铁正通过搭建数字化运维平台,以AI检修、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提高故障处置效率,实现从“计划修”到“状态修”的转变。

15号线,是上海首条全线全功能一次性开通最高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地铁线路。在今年初开通初期运营的同时,数字化运维系统也投入使用。

“相较于其他搭载了智能运维系统的线路,15号线数字化运维系统更加完善,升级了包括施工管理、抢修管理以及各种联动功能等。”15号线日常运维相关负责人介绍。

系统的投用,首先节省了抢修的人力与时间。根据传统步骤,当维保人员接到抢修命令时,会立即赶往现场,拿着图纸对照设备构造,用专门的仪器检测问题源头,耗费的时间难以确定。如今,数字化运维系统赋能一线员工,有时到达现场前就已获知故障原因,并与相关生产部门应急联动,压缩故障处理时间,减少对运营产生的影响。

“故障排除之后,系统还会生成专报,分析原因,尽可能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据介绍,随着数字化运维系统的应用,15号线已经取消了人工巡检,且每公里配备的通号维保人员从6.7降至3.1。

15号线维保通号数字化运维指挥室掌管的是一条线路的设施设备状态,在它的背后,是一套功能更为全面、分析能力更强的数据中台——位于龙阳路基地的维保通号数字化运维平台。

这是一套集在线监测、智能分析、运维指挥于一体的智能运维平台,覆盖了上海地铁绝大部分线路的通号系统。主要包括监测中心、分析中心、预测中心三大板块,通过大数据AI分析、调取数据案例库等技术,实时掌握设备的状态,是上海地铁的“智慧大脑”。

记者在平台监测中心板块看到,上海地铁全路网居于画面正中,部分线路上正闪烁着红点和蓝点。

“蓝色表示某个点位存在对运营风险不大的基础隐患,优先级较低,可在半夜结束运营后安排维修。红色是对运营有较大影响的告警,比如说转辙机,一旦出现问题就将影响整条线路运行,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上海地铁维保通号分公司运支部主任孙杰告诉记者,平台的一大功能,就是实现通号设施设备从“计划修”转向“状态修”,做到“防患于未然”。

今年5月份,曾发生过这样一起事例。15号线长风公园站电源箱突然报警,维保人员到达现场检查后发现,是空调冷凝水导致的电路故障。“如果没有系统提前预警,可能要等到备用电量耗尽、信号系统完全故障后才会发现,日常运营必然会受到影响。”

如果把系统的监测中心当作是“急诊”,那么分析中心就是“专家门诊”。

“监测中心产生的是最为原始的全量数据,仅就15号线,在最早没有经过筛选和过滤的情况下,一天会高达500多条。如果全都人工一一排查,反而增加了我们的工作负担。”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把无效的预警过滤掉。

以5号线和8号线为例,它们使用了同一套信号系统。不过,由于上线时间和生产批次并不相同,同一条预警,也许在5号线发生30次以下都属正常范围,在8号线如果超过了5次,就需要采取措施。

“千机千面,通过对不同设备的状态监测,建立相应策略模型,这样,既能抓到大鱼,也不放过小鱼。”据介绍,目前,该系统故障模型已建立2653个,每条线路的“个人病例”时效期为一年,等到处于建设中的二期工程完工,时间将延长至五年。

栏目主编:陈玺撼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