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从艺40年,金静再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叶惠贤感动落泪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21-09-30 19:50
摘要:“登台了,我不叫金静,我是戚雅仙的第三代传人”

登台演《梁山伯与祝英台》,金静总会想起40年前初入静安越剧团,被越剧大师戚雅仙“点名”的画面,“一晃40年,我从学生变成老师。”近日她在天蟾逸夫舞台举办从艺40周年展演,推出暌违舞台近40年的戚(雅仙)毕(春芳)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戚毕流派名剧《血手印》,让戏迷惊喜。10月下旬,两出戏计划在浙江温州、宁波巡演。

戚雅仙以擅演善良、命苦的女性著称。戚毕版《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于1952年,最大程度展现戚毕艺术精髓,保留“哭灵吊孝”等段落,“我家有个小九妹”“十八相送”“楼台会”等段落也广为流传。尽管折子戏常演,完整戚毕版《梁山伯与祝英台》鲜见于舞台。

从上海戏曲学校毕业后,金静进入戚毕流派主阵地静安越剧团。戚雅仙来剧团开会,听到金静演唱戚派名剧《玉堂春》唱段后当即拍板,由金静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戚雅仙说,“这个戏能拿下来,什么戏都可以了。”金静没有让她失望,两个月后,剧团又将金静主演的原创新戏《香罗带》推上舞台。

受疫情影响,这次金静复排《梁山伯与祝英台》用了9个月。“继承老师传下来的经典,创造新的经典。我们整理、完善舞台调度,道具、布景、服装等都重新制作。”金静坦言,每当想起戚雅仙说的“不能学死、不能死学”,就感到压力很大,“登台了,我不叫金静,我是戚雅仙的第三代传人,演出前不停在听老师录音。”与金静搭档、饰演梁山伯的是来自余姚越剧团的阮建绒。演出前一周,乐队鼓板演奏员遭遇车祸。金静只得请年逾七旬的叶家桢出山,他为静安越剧团三代演员敲了一辈子鼓板。演出后,观众掌声雷鸣,让金静松了一口气,“主持人叶惠贤告诉我,他被‘哭灵’感动落泪。”

连演两晚《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三晚《血手印》,金静与学生徐婷前后亮相,“我把戚派艺术接力棒传到第四代手上。”《血手印》通过丰富的板式变化和唱腔,倾诉王千金与林招得这一对情侣生离死别的悲苦之情。金静在“法场祭夫”一折登台,通过丰富的板式变化和唱腔,把全戏悲剧色彩推向了极致,“传帮带,戚老师当年如何对我言传身教,我也这么教学生。”

戚雅仙、毕春芳自上世纪50年代初在合作越剧团开始搭档,至上世纪80年代成立静安越剧团,创作演出《白蛇传》《血手印》《玉堂春》《龙凤花烛》等一系列剧目。戚派朴实流畅、深沉含蓄,毕派明朗豪放、流畅自如,两位流派创始人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深入人心。

少年成名的金静曾一度告别舞台,远赴日本。每年,她都受邀回沪为戏曲晚会演出、为前辈同行专场担任嘉宾。直到2000年初,金静全身心回归越剧舞台,与静安越剧团领导一起拜访上海越剧院,双方合作推出《玉堂春》《血手印》等戚毕流派经典剧目。她还将《白蛇传》搬上银幕,坚持不用替身,独立完成《盗草》《水斗》两场武戏,踢枪舞剑,一气呵成。由金静演唱的8碟装CD《金声雅韵》戚派经典唱段专辑不但收录恩师戚雅仙的“白血双玉”,还收录师姐周雅琴的《还魂记》《双珠凤》,朱祝芬的《光绪皇帝》,以及她自己的《香罗带》《状元未了情》等50段经典唱段,是对戚派艺术一次最完整的系统整理。2019年金静倾囊资助“越美中华——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我们年轻时,通过两次长三角越剧电视大奖赛,为观众所熟知。现在我想帮帮新一代的演员。”

随着静安越剧团退出舞台,戚毕流派的演出也越来越少。金静在从艺40周年展演节目册写道,“不忍看着‘家人’们四海为家,再艰难,我都责无旁贷,要完成老师的嘱托,重新撑起这个家。”她透露,多年来静安区文化主管部门支持她做好艺术传承,这次专门授权演出戚毕经典大戏,在静安区北站街道办事处的帮扶下,“金静越剧团”即将诞生,戚毕流派的传人和合作伙伴终将“有家可归”,“明年我们计划将戚毕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搬上银幕。”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