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上海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解读④提升创新策源能级,打造人工智能高地
分享至:
 (30)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贺樑 冯瑞 2021-09-29 17:12
摘要:《规划》对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做了创新策源提升、创新应用赋能、创新生态建设、创新治理四位一体的综合布局。

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是上海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也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根据市委部署,上海要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努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试验场和重要风向标。

人工智能具有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我们既要加强研发和应用力度,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潜力,又要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协调产业政策、创新政策与社会政策,实现激励发展与合理规制的协调,推动技术、产业、治理“手挽手齐步走”。

《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对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做了创新策源提升、创新应用赋能、创新生态建设、创新治理四位一体的综合布局,依托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系统推进理论、技术、应用、产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破理论瓶颈,提速创新策源。要尽快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的跨越,提升上海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面的水平,解决开源数据、检测平台及芯片、软硬件系统等方面的“卡脖子”问题。“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在面向人工智能变革亟需的基础理论和交叉理论方面,集聚上海人工智能创新研究力量,打造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创新人才网络,发展基础交叉理论、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支撑平台,包括人工智能与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和量子科学等基础交叉理论研究,以及认知与融合智能、自主与通用智能、协同与进化智能、鲁棒与可信智能等。上海还将基于知识计算、跨媒体分析决策、深度自然语言理解等关键共性技术,构建工具集、数据集、算法平台等行业共性平台,建立人工智能开源平台、人工智能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全面提升上海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水平。

二是夯实核心技术,赋能创新应用。上海地处的长三角地区具有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环境开放、人口基数大、网民数量多、信息化素养高等特点,在数据方面具有存量和增量优势,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天然试验场。“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在知识计算引擎、跨媒体分析推理与决策、混合增强智能、深度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开展基础技术攻关,构建行业共需工具集、算法评估平台等。围绕交通出行、智慧社区、卫生健康、智慧金融、智能制造、智慧教育、公共事件管理与决策等场景,开展人工智能创新赋能应用,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迫切需求,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和技术标准,助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迈向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

三是培育创新平台,构筑创新生态。上海已集聚起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期智研究院、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一大批高水平新型科研机构,并承建了视觉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智能营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还有很多龙头企业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户上海,创新生态能级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围绕重点领域,打造标杆性创新生态试验区;继续建好用好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平台,发挥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牵引作用,凝聚高水平科技人才,整合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以重点企业为依托,打造充满活力的人工智能生态集群,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和管理复杂度高的行业落地。

四是倡导科技向善,探索治理创新。人工智能在赋能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各方面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我们需要关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字鸿沟等伴生问题,还需及时完善智能医疗、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规则和制度,保证人工智能健康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开展长周期、跨领域的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研发符合伦理的人工智能系统,组织协调包括科学家、企业、政府组织等多方主体,通过政策、规则、平台、联盟、论坛、活动等多种方式,率先推进国家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落地实践,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示范效应的人工智能治理上海方案、上海经验。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俞陶然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